1、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几种能力和政县草滩小学 赵霞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教小学数学,我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教师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小学时期儿童数学能力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提高水平,这是儿童发展的一般趋势,但具体到数学能力各因素的时候,这个一般趋势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这在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中就显著地体现出来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针对全体学生发展特点进行,一切落后或逾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都将获益甚微,事倍功半,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着力于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快捷传播知识、
2、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数学阅读则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基石,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科学,要想使儿童保持有强烈的求知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的欲望,为读与思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
3、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可以先给学生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并且急切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是否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学生们此时对数学课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会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新知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由此可见,读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围绕知识要点,创设情境,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
4、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来帮助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清晰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作为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 (1)、比较法 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如:(1)要修一段长875千米的路,前5天修了12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2)要修一段长875千米的路,修了5天,还剩250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这类题目看似相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
5、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总结归纳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3、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
6、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把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调共同参与,通过读读、画画、圈圈、拼拼、折折、想想等方式,使阅读更有效。 总之,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基石,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借鉴了探究式教学,把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学习工具。它有助提高学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的成就感,
7、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欲和态度;它有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1、使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过许多体验,课堂教学是学生生活中已有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不仅要呈现活动的材料,而且要使活动具有组织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知识系统化的干扰因素,促使学生零碎的生活常识数学化。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顾及到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所学的知识有认识经验和生活基础,所以组织学生选用“1、3、8、5、0、0”六个数字中任意四个组成四位数,接着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数“
8、1385、1008、3805、5800、3501、8531、5083”让学生试读。学生的尝试发现学生读数有些会,有些不会。由此教师确立教学的实际难点。为把学生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化再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把“1385、1008、3805、5800、3501、8531、5083”这些数进行分类,想让学生清晰地发展这些数间的共性和个性。 2、为递进思维层次而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客观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机会。 如补条件应用题:玩具店有红
9、气球40只,_,现在有气球多少只?第一位学生补上“有蓝气球30只?”教师还想学生有其它不同补法。接着学生补成“绿气球有30只?”如果教师只有鼓励,那么会有学生纷纷说出“花气球30只?紫气球35只?”等这些没有思维层次性问题。因而对于偏离目标方向所谓创新要及时导航,在数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
10、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培养迁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迁移能力,首先要注意使学生
11、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迁移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概 括能力,这是迁移的关键。迁移从本质上讲就是概括,学生之所以能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就是因为学生能把当 前遇到的新课题纳入到已有的相应数学知识结构中,并从中找到与新课题的共同点,发现新课题的本质,从而 提取出原有的知识去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所以,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迁移的关键,如果从低年级就 开始注意这个问题,那么在六年的学习中,学习的数学能力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
12、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最近我在教学学前班,在教学数字时我把数字编程儿歌,教学过程中做手指游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题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新华字典的厚度。学生学过长度单位“厘米”,所以能很快地说出新华字典的厚度是4厘米多一点;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元硬币,让学生说说它的
13、厚度是多少;然后用直尺量量它的厚度是多少。这一下学生们都呆住了它不满1厘米,怎么量呀!究竟是多少呢?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想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这就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3、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
14、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先出示一组算式: 63=2,6020=3,600300=2,60003000=2,然后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我都能及时评价,给予充分的表扬、肯定。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我马上表扬他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说得不够准确,鼓励他继续探索。不一会儿,他又高兴地举起了手,还没等我喊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我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但你说的只是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时的情况,同学们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马上有学生回答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探究的热情大大提高,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