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5624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印光大师文钞摘录白话原文作者:印光法师译者:慕藏译者序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修行者初学佛法时,对佛法的种种讲解,种种知见,通过各种渠道,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印光大师是净土法门最近一代的祖师,其佛学思想为所有人所认可。净土法门所有的法师,讲法虽然各有方便,但最终都以印光大师的为准。所以,直接读印光大师的文章,则一切迷惑,迎刃而解。以印光大师的思想为指导,则如同在乘佛法的法船渡过生死苦海时,有了指南针一样,从此决不会再迷失方向。印光大师作为一代祖师,智慧博大精深,讲法又深入浅出。印祖对净土法门的道理,阐述得透彻而全面,对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又给出了详细的开释。对我们在修行中可能遇

2、到的种种问题,也逐一给予指导。在强调事相修行的同时,又不费弃理上的参究。从理到事,从事到理,圆融无碍。其文钞让所有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时豁然开朗。乃至久久学习,必定对佛法通达无碍。所以,一切净土法门的修行者,都应该读一读印光大师的文钞。但是,印光大师是民国时期的人,文钞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因此很多人读起来很吃力,多有因此而束之高阁的。为了能让更多的大众同沾法益,所以将印祖的文钞翻译成白话。凡是翻译,就不可能与原文百分之百地完全一致。语言风格,语气中强调的侧重点,语言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多少会有所褪色。所以建议能读懂文言文的同修,最好直接看原文。同时,虽然翻译成白话后,文字有所失色,但根本意思一定

3、是保持不变的。而白话文又浅显易懂,祖师的智慧,尽收眼底,所以必定是开卷有益。因此,愿有缘看到的大众,千万珍惜,用心阅读,则在佛法,在修行上,必定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译者慕藏2008年农历四月初八印光大师简介印光大师,出生于一八六一年,圆寂于一九四零年。法名上圣下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家姓赵,陕西合阳县人氏。二十一岁在终南山莲花洞寺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自清光绪十九年起,在普陀山法雨寺阅藏经念佛,专修净业。民国初年,高鹤年、徐蔚如等居士先后到普陀山拜见印光大师,继而陆续将文钞部分发表刊登,大师之名亦由此渐为人知。法缘殊胜,皈依弟子遍及海内外。普劝大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

4、界,万善庄严,回向净土。一九三零年,到苏州报国寺闭关,遂从上海迁弘法社至报国寺。一九三七年,来到灵岩山寺,并将灵岩山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七日,印光大师略示微疾,自知往生时至,遂召集大众,安排寺院事宜。十一月四日,与大众说到:“蒙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语毕,即移座椅上,面西端身正坐,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寿年八十。佛教界尊其为莲宗第十三祖,留有三部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文钞二卷、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为净土之宝典。上部学佛通途01、生出离心古人云:死生真是大事啊,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到悲痛呢!知道生死的可悲,就要寻求了脱生死的方法。这样,可悲的事

5、就转化成可乐的事了。若不求了脱生死的方法,只是长嘘短叹,又有什么用呢!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没有不预先就做准备的。惟独对于生死这件事,反倒置之不问。直到命尽,随业受报。不知道这一念心识,又向哪一道去受生了。人天这样的善道,只是做客而已;三恶道才是家乡。三恶道一报就是百千劫,要再生人道天道,则了了无期。由此看来,了脱生死的方法,就不能不急急地追求了。续编卷下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P419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但不知道生死的原由,痛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一切众生,随业流转,在六道中受生。生不知道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向哪里去。根据自己的罪福,或升或降,辗转于轮回之中,没有休止。如来怜悯众生,开释了

6、由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的因缘法。以及常乐我净,寂照圆融的本体。令众生明白,因为无明才会有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完全是幻妄的。不但四大(构成世界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不是真实的,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也是空的。知道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就彻底显现出来了。增广卷四普陀普济寺化身塔记P76802、皈依三宝三归(归又做皈,左边一个白,右边一个反,是反染成净的意思)。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归是归投。依是依托。譬如有人堕入大海,忽然有船开来,便马上向船游去,是归投的意思。上船安坐,是依托的意思。生死就好比大海,三宝(佛,法,僧)就是法船。众生归依,即等彼岸。既然归依了佛,以佛为

7、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再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然归依了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再归依外道典籍。(法就是佛经,以及修行的种种法门。典籍就是经书。)既然归依了僧,以僧为师。从今日起,直至命终,不得再归依外道徒众。增广卷四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P908你们为什么会归依,我想总不外乎想要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就须要皈依三宝。所谓归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皈依三宝,如实修持,才能了脱生死,往生西方。而且,所谓三宝,有自性,住持两种。“佛”是“觉悟”的意思。“自性佛”是自心本具的、离念灵知的真如佛性。“法”是“轨范”的意思。“自性法”是自心本具的道

8、德仁义的懿范。“僧”是“清净”的意思。“自性僧”是自心本具的清净无染的净行。所谓“住持三宝”,释迦佛在世就是佛宝。佛灭度后,所有范金,合土,木雕,彩画的佛像都是佛宝。佛是所说的离欲清净的法,以及黄卷赤轴的诸班经典,都是法宝。出家染衣,修清净行的人,都是僧宝。“皈”是皈投,就像水皈投大海,民皈投帝王一样。“依”是依托,就像孩子依托母亲,渡河依托舟船。人在生死的大海中,若不皈依自性三宝与住持三宝,便无法离开。若肯发至诚心,皈依三宝,就可以出离生死苦海,了生脱死。就如同人失足,堕入大海,狂淘汹涌,有灭顶之忧。就在这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忽然有船开来,便向船扑去,是“归投”的意思。由于知道自性三宝,

9、就会克己省察,战兢惕厉,再求住持三宝,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就可以消除恶业,增长善根,今生就成办道业,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如同遇到救援登上了船,平安地坐到彼岸,凶险已经过去,现在庆幸得到生还。无限的利益,由此而得。是“依托”的意思。世事纷庞,烦恼痛苦,这个生死大海,应当以三宝为船。众生得到归依,鼓棹扬帆,不懈不退,自然可以登上彼岸。如果已经归依了三宝,仍然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虽然天天念佛修持,也难以得到真实的利益。因为邪正不分,绝对没有了生死的希望,要注意啊!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P1247佛说,一切众生都应当做佛。譬如一张白纸,画个如来就是如来,画个乞丐就是乞丐。所以,应当在最初的时

10、候十分谨慎,这样就不至于上辜负佛的教化,下辜负自己的性灵了。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P298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只因为没有证悟,而得不到受用。所以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要知道,智慧与妄想执著,本来不是两件东西。迷了,则全部的智慧就成了妄想执著;悟了,则全部的妄想执著,就成了智慧。好比握拳舒掌,都是一个手。结冰溶解,都是一碗水。因为心体不变,用常随缘。体不变,所以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轮回,证涅槃而不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

11、如,完全没有凡和圣,众生与佛的差别。悟到了就是贤人,证得了就是圣人。如果只是具有而没有悟得,就是虽然有性德,而没有修德。只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而已。用随缘,所以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的不同。而缘有染缘净缘,必定会随着其中的一个。随染缘就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就断惑证真,常住涅槃。由于惑业有轻有重,所以有人天善道,以及阿修罗这样善恶夹杂之道,和畜生饿鬼地狱这样的三恶道。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没有定相。致使所受生的地方,辗转迁移。象轮子那样,没有端点,忽上忽下。因为既然有烦恼迷惑,就会被业束缚住,随业受生,不能自主。由于断证有浅有深,所以,断见思烦恼的人,证声闻果。侵习气的人,证缘觉果。破

12、无明的人,证菩萨果。如果无明完全断尽,福慧圆满,修德功夫到了极处,性德全部彰显出来,就证佛果。证佛果的人,也不过是彻底究竟的证得、他在凡夫地位上本来就具有的、心性功德力用,亲自得到全体的受用而已,其实跟起初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声闻缘觉菩萨,虽然所证的高下不同,然而都没能全体受用自性本具的功德。而一切凡夫,反而承此不可思议的心性的力量,在六尘境界中,起贪嗔痴,造杀盗淫,以至于堕三恶道,永劫沉沦的人,比比皆是,多么可悲啊!纵使修持五戒十善,得人天身。而人间的福乐,是堕落的根本。天上虽然不象人间的烦恼迷惑这么猛利,然而天福一尽,决定下生。由于宿福没有尽,所以享福,由于享福,所以造业。既然造业,

13、就堕入恶道,这一切只在瞬息之间。何况有天福享尽,寿命终了的时候,宿世的恶业成熟了,而直接堕入恶道的人呢。所以古德说,修行的人,如果没有正念,修持净业,只能得到人天福报,这叫第三世怨。法华经上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知道好歹的人,应当求马上出离,以求得到个安稳的地方,这才是上上策啊!增广卷三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P528一切众生都有不可思议的心力,由于没有佛力法力的加持,所以只能造业,不能得到受用。白白的具有佛性,完全得不到受用。一旦听到善知识开导,归命投诚,与佛的慈誓,感应道交,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回头来看看六道的往还,就象轮子一样上下转动,不胜怜悯啊!

14、三编卷一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P205归依这个名分很容易得到,归依这个事实却极难修持。必须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并须要去掉心中幻现的贪嗔痴。修自性中本来具有的戒定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上劝慈亲,中劝兄弟,下劝妻子仆婢,一同修行。这样,就是自利利人,己立立人的方法在日常人伦中的使用。其功德利益,怎么可以说得尽呢!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一P51603、深信因果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的,说因果渺茫无稽,这就成了舍弃善因善果,而取恶因恶果了。因为信因果,就会战兢惕厉,甚至没有亲眼看到听到的,也会因为怕受恶报而去持守不犯,努力修持自己的德行。

15、不信因果,就会放僻邪侈,天命毫不畏惧,圣人的言辞也敢轻视侮辱,肆无忌惮。所以,书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家的兴衰,一国的治乱,没有不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孔子为了让人明明德,而以格物为本。物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心里不合理的私欲。格是什么呢?就如同勇士与贼战斗,必定要让私欲之贼落荒而逃。自己心里的私欲去掉以后,本来具有的正知正见自然显现。是是非非,一目了然。意念诚,心念正,身就得到修炼了。然而,格物这件事,是明明德的根本。既然能格私欲这个物,就决不会有不合理的邪知谬见。由此而不停的进步,想不达到圣贤的地位都不可能。可惜世人不知道这些,草率的用自己所知道的

16、那点东西,去解释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以此为致知格物。这是以枝末作为根本,以根本作为枝末,过失可太大了。唯圣妄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最初一步,只在能不能格物而已。能格物则高登圣贤之域,不能格物则容易堕入禽兽之伦。学佛的人,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也是致知格物的意思。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认真的修世间的善法。又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平日里常常称念。久而久之,与佛的气氛相合。自然可以活着的时候,成为圣贤,死后升入佛国了。三编卷三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P875世人不知道因果,常说:“人死后就一了百了,没有什么善恶报应。”这是最误导天下后世的邪见。要知道,人死后,神识不灭。如果人人都

17、能知道神识不灭,就会乐于向善。如果不知道神识不灭,就会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这种极其恶逆的行为,都是断灭邪见所导致的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而且,人的信心,必须在小的时候培养。凡是做父母的人,在子女幼小的时候,就应当教他因果报应的道理,敦伦尽分的道德。如果等他长大,习性已经形成后,就无能为力了。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P1204道德仁义,是我们本来具有的性德。因果报应,是天地化育的大权。人生在天地之间,能以这藐小的七尺身躯,与广大高厚莫测的天地并立而称为三才,是因为人能仰体天地之德,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都可以成佛。因为人可以参赞天地的化育,所

18、以圣人在易中的乾坤两个卦象,一个以自强不息法天,一个以厚德载物法地来教人。自强不息,就要闲邪存诚,克己复礼。非要达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以恢复本来具有的性德不可。厚德载物,就要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应当本着忠恕,而行慈悲,胞与为怀,物我同观,非要尽到参赞的天职不可。假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悌,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那么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风调雨顺,民康物阜。决不至于常降水旱,瘟疫,蝗虫,风吹地震等灾害。而时和年丰,人民安居乐业,慈和仁让,成为风气。纵使有一两个愚顽的人,也会化为良善了。增广卷二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P459由于没有克念省察的功夫

19、,明德被幻妄私欲所遮蔽,不能显现而得到受用。明明德的方法,在于克念。克念的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物是什么?就是随着境界所生出来的,不合天理的,不顺人情的幻妄私欲,并不是外物。由于这个私欲固结在心中,所有的知见,都随着私欲而成为偏见邪见了。续编卷下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P359世上没有无因的果,也没有无果的因。就好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音和则回响顺畅,形体直则影子也端正。增广卷三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P517苦乐吉凶都是自己的罪福所感召的。不是上天降下来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因此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以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以戒定慧,制服

20、其心,让贪嗔痴念,无从生起,居心动念,所说所做,无非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等到力极功纯时,福慧两足,彻证自心,以圆成佛道。增广卷四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P83804、发菩提心凡是修净业的人,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有真实的信愿。戒是诸法的基址,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帅,信愿是往生的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念佛时不能恳切的人,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娑婆世界的苦,极乐世界的乐而已。如果能这样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逢,净土法门更难遇到。如果不一心念佛,一口气上不来,就会随着宿世今生最重的恶业,堕落三途恶道,长劫受苦,没有出期。这样就会害怕地狱的苦而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

21、利利他的心。这个心一发,就如同电器充了电,药中加了硫一样,力量特别大,而且能迅速的消业障,增福慧,不是平常的福德善根所能比喻的。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P198至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以及诵经礼拜的种种善根,都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这样,一切行门就都成为净土的助行。犹如汇聚尘土而成大地,汇聚河流而成大海,广大渊深,谁能穷尽!发菩提心,誓愿度众生。所有修持功德,普遍地为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就如同火上加油,禾苗得雨。既然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就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大乘胜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的见解,虽然也修妙行,但感得的果报却很卑劣。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P148念佛法门,

22、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的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的功夫。能这样修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相合,心与道相合。现在生就步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这样就不负此生了。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726念佛心不归一。是由于生死心不迫切。如果作将要被水淹,被火烧,无所救援的观想。以及就要死了,就要堕入地狱的观想。那么心自然归一,就不需要另求妙法。所以经中屡次说,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这是大觉世尊切要的开示,可惜世人不肯真实地去思考。地狱之苦,比水火更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到水淹火烧就会毛骨悚然。想地狱就泛泛然的人,一是心力小,不能详

23、细知道那些苦事。一是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P349虽然说念佛能灭宿业,然而必须生大惭愧心,大怖畏心。转众生损人利己的心,而行菩萨普利众生的行。这样,宿业现业,都被这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消灭干净了。如果前生以及往昔曾造过大业,今生虽然不做恶,却也没能努力修善,只是泛泛的念佛,功不抵过,固然难免有时会遭恶报。不是念佛没有用,而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而且恶业广大,不能掩盖住而已。倘若能发大菩提心,则如同昊日当空,霜露立刻消融。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来才改悔的。因为不能完全没有恶报,于是就说佛法不灵,修持没用。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829凡夫修行,应当发利人利物的大菩提心。而

24、那些利人利物的事,力所能及的,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也让这个心常存。这样固然与大乘的愿心不相违背。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P1151菩萨的心,犹如太虚,没有不包容的。为利益众生,做种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不能以凡夫的知见,妄加测度。因为菩萨已经证得法忍,完全没有人我相。只为摄受一切众生,入大觉法海。如果还有计较,就属于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契合。说布施头目脑髓,就是这样。增广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P230海盐徐蔚如(一般都在京城),因为博学而导致身体内亏,得了脱肛的病。已经两年多了。每次大便后,必须睡一刻钟,等自己升上去了才敢动。民国八年正月,大便后,有要紧的事,刻不容缓,就坐车出门。

25、因为受磨就再也升不上去了。七昼夜,痛如针砭,没有一刻停息。于是发大菩提心,想:“我这个病痛苦极了,愿我多受点,总愿世人别再得这个病。”于是至诚念佛,没多久,睡着了。醒来后,病就好了。从此断了病根。他来信说到这件事。光(是印光大师自称)说:“这个病是宿业,由于阁下以大菩提心,消除了宿业,所以病就根除了。”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P78205、严持净戒佛法象法界那样广大,象虚空那样究竟。但是若说其要点,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这三法,互相摄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初发心入道,持戒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因此,如来初成正觉,就说梵网

26、经菩萨戒。希望一切菩萨和梵释诸天,王臣士庶,或僧或俗,乃至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都来受持。所以,戒是如来炼圣人,烹凡夫的大冶洪炉。因为六道众生,虽然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却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只因为宿世行善行恶各不相同,致使今生所受的果报各异。如来鉴本遗迹,所以普遍地劝一切众生受持戒律。倘若能依教奉行,宿世的罪业可以马上消除。现在生的福慧很快的可以圆满。开始的时候,了妄即真,然后是唯真无妄。这样,自然可以回复本有的心源,亲身证得妙性。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说:“你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做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这是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担保的,

27、能不相信吗!因为,要生净土,应当净自己的心。随着心净,佛土自然清净。要净自己的心,非持佛的净戒不可。果真能持戒了,那么贪嗔痴的心,不发现行。戒定慧之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都现在心中。所谓戒就是法界,一切法都趋向戒,是趋向而不是超过。何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样,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相冥相应。现在生固然已经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生在哪里呢!纵使根基陋劣,没能这样。而以严持佛戒的清净的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到临终的时候,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生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也已经永远脱离轮回,高高地超出三界,常常亲近阿弥陀佛,自然可以很快证得

28、法身。何况那些已经业尽情空的人呢!有人自诩高明,藐视戒律以及净土,认为自性清净,有什么善恶持犯,自他净秽!只任凭天真,就是如如之佛。从此,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他的言辞,高出九天之上;看他的行为,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的败种,死作泥梨的主人。跟往生的人比起来,天地都不足以比喻他们的差别。要想现在生就亲自得到实益,临命终决定往生净土的人,请从持戒念佛真实去做,自然可以不虚所望。增广卷三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P718至于说到持戒,姑且先守佛的两句最简略的戒。这两个戒是什么呢?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两句话,包罗了一切戒法,没有任何遗漏。三编卷一复复陈飞青居士书三P289五戒就是:一,

29、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好生恶死,动物和我们是一样的。我既然热爱生命,动物自然也不愿意死。由此看来,生命是可以杀的吗!一切众生,轮回在六道之中,随着善恶业而升降沉浮。我与它们在多生多劫的轮回之中,互相做父母,互相做子女。应当救度它们才是,怎么忍心杀害它们呢!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未来世,都能成佛。我若堕落了,也希望能得到拔济。而且,既然造了杀业,必定堕入恶道,酬尝宿债,辗转地互相杀害,没完没了。这样一想,怎么敢再造杀业了呢!然而,杀生的原因,来自吃肉。如果知道了上面所说的因缘,自然不敢吃肉了。愚人认为肉美味,不知道肉是精血所结成的。里面盛着屎尿,外面杂着粪便。腥

30、臊臭秽,哪里来的美呢!常作这样的不净观,以后再吃就会做呕了。而且,无论人或者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都是生命。不能认为大的不可以杀,小的就可以杀。佛经上广说戒杀放生的功德利益,俗人不能读,应当看安士先生的万善先资,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不偷盗,就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这件事,知道廉耻的人,便能不犯。然而,往细了说,不是大圣大贤,都在所难免。为什么呢?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喜欢博取为善的名声,遇到善事,心中并不认真。比如,设立义学,不选择严师,误人子弟。布施医药,不辨别真假,误人性命。见到急难的事情,不马上去救,慢慢悠悠的,以至于耽误了事。只塞责了事,白白花

31、费了他人的钱财。在自己心中,都无关紧要。这类的事情,都是偷盗。不邪淫,俗人男女在一起居住,生男育女,在上关系到风化,在下关系到祭祀。夫妇之间行淫,并不禁止。但应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能以此为乐,肆意纵欲。虽然是自己的妻子,贪图淫乐也是犯过,只不过罪过轻微罢了。如果不是自己的妻子,苟合交通,就是邪淫。行邪淫的人,是以人身而做畜生的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然后生到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所以,这条戒难持而容易犯。纵使是贤达的人,也不时有失足的时候。何况是愚人。如果立志修持,必须先明白利害以及对治的方法。这样就会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怖畏惧,欲望自然熄灭。对治的方法

32、,佛经中有广泛的记载,俗人无缘观看,看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就可以知道大概了。不妄语,是言而有信,不虚妄。如果见到了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了。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是心口不相应,想要欺哄别人的都是妄语。而且,如果自己没有断惑,就说已经断惑。自己没有得道,就说已经得道。这是大妄语,罪过极重的。命终之后,决定直接堕阿鼻地狱,永远没有出期。现在,修行而不知道佛理的人比比皆是。应当痛戒这条,千万千万注意啊!增广卷四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P908如果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这就堕入了妄语之流。如果凭空造楼阁,妄说圣境界,就犯大妄语戒。这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份罪业比杀盗淫重百千万亿倍。此人若不

33、努力忏悔,一口气上不来,立即堕入阿鼻地狱。因为这样能坏乱佛法,贻误众生。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P714以上四件事,不论在家出家,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过。因为体性就是恶的。然而不受戒的人,一层罪过。受戒的人,两层罪过。在作恶事的罪上,又加一层犯戒的罪。如果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千万要自勉啊!不饮酒。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酒令人颠倒昏狂,胡作非为。所以佛制止而断除饮酒。凡修行的人,都不许饮。以及葱韭薤(音械,就是小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本身也不清洁。熟吃发淫,生吃增恚。凡是修行的人,都不许吃。然而这件事,没受戒的人喝了吃了都没罪过。受戒的人喝了吃了,是一层罪过,就是犯佛戒罪。佛已经禁止

34、了,你还去犯,所以有罪。(五种荤菜,西域有五种,我们这只有四种)十善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这里,前三个是身业,中间四个是口业。后三个是意业。业就是事。若持而不犯,就是十善。若犯而不持,就是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得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得天,人,阿修罗三善道之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也不会错。杀盗淫妄,已经在五戒中说过了。绮语就是没什么益处的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引导人生出邪念。两舌就是,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就是,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的隐恶

35、,不避忌讳。伤人父母,是大恶口,将来要受畜生的果报。既然受了佛戒,千万别再毁犯。悭贪就是自己的钱财不肯施舍给别人,这叫“悭”。别人的钱财,都想归我所有,这叫“贪”。嗔恚就是恨怒的意思。见别人得到了,忧愁愤怒;见人失去了,庆幸喜悦。以及依仗势力,欺负人物等。邪见就是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说没有因果,没有后世。轻侮圣人的言辞教诲,毁坏佛经佛教等。这十善,总括了一切。如果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怕你们不能体察,所以略举一二。应当孝顺父母,没有违逆,委曲婉转,劝他们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如果能信,善莫大焉。如果坚决不依从,也别强逼,以失孝道。只要在佛前,代父母忏悔罪

36、过就可以了。对兄弟尽友,夫妇之间尽敬。对子女则尽力教导,使他们向善。不能任意娇惯,使他们成为匪类。对于邻里乡党,应当和睦忍让,为他们说善恶因果,使他们改过向善。对朋友应当有信,对仆人应当慈爱。对公事应当尽心尽力,就象对自己的私事那样。凡是遇到认识的人,当父亲的就要教他们慈祥,做子女的就要教他们孝顺。做生意的,应当用本来求利,不可以用假货来骗人。如果用这个风气来教化一乡一邑,就能消除祸患,使刑罚都派不上用场。可谓是在野尽忠,居家为政啊!增广卷四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P90806、起清净心心性,是十法界一切圣人凡夫,堕地狱,升天界,证真如,成佛道的根本。因果,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贤,平治天下,度

37、脱众生的大权。然而,这个心性,人人都具有。真常寂照,妙不可言。只因为迷失了尚未觉悟,不但不能得到受用,反而承心性的力量,起惑造业,由业力而堕落受苦。辗转沉迷,轮回在六道之中。尽未来际,没有出期。我释迦牟尼世尊,特别垂哀,兴无缘慈,运同体悲。不离开常寂光土,示现生在世间。精修梵行,成等正觉。于是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果离开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就会现前。”因此随机说法,令得度脱。但由于根器的差别,所以导致法没有一定的相。或渐或顿,或权或实,或显或密,或性或相。必定要彻底了悟这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的妙真如性,全部彻

38、底证得为止。这个心性,体虽然不变,用却随缘。如果随着迷失的染缘,由于薄厚不同,而成六凡法界。如果随着觉悟的净缘,因为浅深各异,而成四圣法界。既然知道体是真常不变的,由于迷失是逆缘,觉悟是顺缘,相和用都有天壤之别。谁不愿意舍弃迷染的缘,随顺悟净的缘,复还本有的天真,圆成无上的觉道呢!十法界一一不出因果之外,要想离苦得乐,超凡入圣,就要谨慎地做自己的选择啊!增广卷四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P884下部净土超胜一、净土正宗00、净土超胜在凡夫的地位,想要真穷惑尽,不容易啊!而如来希望一切众生,一起在今生就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所以特别开了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下手容易,而且成就很高。用力少而见效迅速

39、。以如来的万德洪名,熏自己的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就会潜通佛智,暗合妙道。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得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没有超过她的。(念佛的时候,摄耳谛听,心就不会太散。一心恳切,昏沉自然少)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三P289因为一切法门,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修到业尽情空的时候,才能了脱生死。否则,任凭你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若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没断尽,就仍然是轮回中的人。既然在轮回中,那么必然是从迷入悟的人少,从迷到迷的人多。又不知道来世还能不能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佛法,遇不到净土法门,仍旧难出苦海。靠自己的力量,全世界难得有一个两个人成就,靠佛力则万无一失。净土法门

40、,以自己的信愿持名感佛,佛则以誓愿摄受。譬如乘轮船渡海,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比拟的。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一P233现在的人,如果不专修净土,纵使能通达经藏,彻底了悟自心。生死到来,还是靠不住。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必须断尽烦恼惑业,才有了生死的份。只能通达经论,悟明白心性,而烦恼没有断,依旧要轮回。何况是还没能深明经藏自心的人呢。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的力量,感应佛垂慈接引,所以能带业往生。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二P235一定要知道,念佛,你的心就是佛;不念佛,你的心就不是佛。观无量寿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人即使不念佛,也不能作到无念。既然不能无念,那么若不

41、念佛,必定念六凡。妄想颠倒,都是生死的根株,所以应当念佛。行住坐卧,不离开这个念。念来念去,念到生死的根断了。到了西方,就是上品上生。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P999譬如一句佛号,本来极平常。念到极处,百千法门,无量妙义,都可以得到。又比如树木,本来是极平常的。而却可以生根出芽,成干成枝,出叶开化结果,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妙处。所以知道,看做平常的,才能实实在在的有利于自己。如果只知道深妙,则多半就难以身体力行,而只成了深妙的空谈了。三编卷四复周群铮居士书P1116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以阿弥陀佛所证得的菩提觉道,只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就全部包括尽了。念佛的众生,果真能恳切

42、地执持忆念,以弥陀的果德,来熏染自己的业识妄心。熏得久了,业尽情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全众生心,成如来藏。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这样。三编卷四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问一则P1186真如性海,寂照圆融。无能无所,不迁不变。尚且没有涅槃这个名词,哪里来的生死这些事情呢!只因为众生迷昧,全体埋没。不明了自心,追逐着幻境。因此,对于顺境逆境,起贪嗔痴的心,造杀盗淫的业。从劫至劫,轮回六道,没有出期。反而承这寂照圆融,真如佛性的力量,作为起惑造业,轮回生死的根本。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大觉世尊怜悯众生,随机开示引导,说种种法。希望众生各自找到路回家的路,亲自见到佛性。无奈众生根器不一,能

43、当生就了脱的,实在难有多少。因此特别开启这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期望凡圣众生,一同在现在生都得到解脱。因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并不是在心外别有所得。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的心力也不可思议。众生与佛互相摄受,感应道交,所以容易成就。三编卷三福州海门莲社缘起P901只有净土这个特别法门,仰仗弥陀慈悲的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在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上上等根器的人,马上证得无生。即使是下下根器的人,也加入了圣流。这份利益,怎么能说的尽呢!这义理是华严经最后归宗的一著,千万别因为印光的人微小,就认为是谬论。我们果真能真信切愿,就如同孩子忆念母亲那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

44、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的反念念自性,观世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两重功夫,融于一心,来念如来的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就会即众生的业识心,成如来的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得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有缘遇到的人,千万别轻视忽略了。这是微尘数的诸佛,一同入涅槃的法门。何况我们末法中的人,怎么敢不遵循呢!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P376要知道,佛法法门无量,修到极处,都可以了脱生死。而在现在生就决定可以了脱生死的,只有净土法门。其余的,则是多生多劫也未必决定可以了脱。因为一切法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念佛法门,全仰仗佛力。也兼有自己的力量。由于仗佛力,比仗自己的容易何止百千恒河沙倍。要知道

45、,念佛法门,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因此,九法界众生离开这个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弃这个法门,下不能普度众生。如果不是宿世种了善根,怎么能知道这个法门呢!知道了而不修行,与修行而不得力,太令人痛惜了!既然修持了,还应当努力做到敦伦尽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戒杀护生,恤贫济困。躬行实践,以身率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这样,在生的时候有好名声;死后直登佛国,逐渐进步,以至成佛。千万不可以辜负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和如来说法度众生的苦口婆心啊!三编卷三南通余东袁家庙佛教净业社缘起P91301、信愿念佛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应当以信愿行为宗。信,就是笃

46、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其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而今因圆果满,所以如今我念佛,必定能往生。其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同母亲忆念孩子,孩子如果也忆念母亲,就像母亲忆念孩子那样时,必定能蒙佛接引。再次,信净土法门,如同永明延寿法师四料简所说的,跟其他法门比较,其中的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然有别的法师称赞别的法门,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别的法门,也不退转。这才是真的所谓信呀!愿,就是愿意此生就往生西方。不想多生累劫地修习,在这污秽的地方头出头没,从迷入迷。而且愿往生西方后,回到娑婆世界,度脱一切众生。行,真实地依教起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

47、“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知道,念佛的方法,应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其应当先摄二三根。这二三根是什么呢?就是耳,口,心。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朵听的明明白白。稍微有不分明,就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容易生妄想)念佛固然要字句分明,不假思索。看经也是,千万别一边看一边分别,这样获益少而情想多。以前有写经的人,专心一意,只管写经,没有任何别的情见。等到天黑的时候,仍然抄写不停。忽然有人问他:“天黑了,你怎么还能写经呢?”这个时候,写经的人情念一动,就不能写了。明暗的分别,是众生的妄想,众生的凡情。所以应当专

48、心一意。妄尽情空的时候,只知道写经,不知道天已经黑了。也不知道天黑了就没有光而不能写经。直到被人点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所以就不能写经了。由此可知,用功之道,贵在专摄,不做情想。如果没有思想,哪里有邪见。邪见没有,就是正智。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P967念佛法门,其大无外。最圆满,最直接。最简单,最容易。但必须明白其所以然。如果明白道理,而生信发愿,则没有不受益的。否则,随着别的境界所转,不生起真信切愿。虽然念佛有功夫,也得不到佛的利益。佛说的其他法门,都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往生,必须要做到业尽情空才行。做不到这点,恐怕很难成就。果真能业尽情空,再加上念佛的功夫,必定可以上品上生。这样就可以与观音大士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如果做不到业尽情空的地步,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不以意识去分别。临终的时候,尚且有感应道交的希望。因为念佛法门,全靠佛力。不象其他法门,都是靠自力。自力与佛力相比较,何止天壤之别。所以,从古至今,愚夫愚妇,老实念佛的,多半都能往生。而通宗通教的人,则多有失之交臂的。真是可惜啊!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