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咬文嚼字教案高二语文组 霍立珍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2写法揣摩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教学方法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
2、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 成“忧“字境界全变,
3、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
4、语句回答。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题目的含义: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三、文本探究(一)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 探究论题一 ;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 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 (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
5、度。(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教师小结补充: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2、王若虚改字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探究论题三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
6、字的例子吗?教师总结补充: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探究论题四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4)用的修辞手法?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联想与否,意蕴不同(三)小结四个例子。(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
7、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 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叫学生说)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就是韩愈的那句话
8、“惟陈言之务去”(引用) 板书:要创新-引证法拓展训练:炼字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拓展认真推敲文字,我们不仅会发现写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发现写作者的心理及身份等问题,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成功抓获罪犯的案例:余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曾多次提
9、到过湖北的绑票杀人案。那起案件8年前就发生了,但久查未果。一次,一位刑侦专家翻阅旧卷宗,在仔细分析了案卷中保留的一张绑匪写的字条后,果断地决定重新侦察并确定了罪犯的身份,从而将范围缩小,很快破了案。 纸条是这样写的: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请根据纸条的内容推测罪犯的思想及心理,并确定罪犯的范围和身份。 纸条分析:这十九个字,罪犯为了把藏信的地点说清楚,不用东西南北、几步几米的一般定位法,而是用动词来一路指引,这在修辞上显然是极聪明的选择。四个指引词,“过、顺、向、见”,准确而不重复,简直难于删改。特别是那个“见”字,用在此处,连一般精通文字的写作人也不容易办到。多数会
10、写成“有”,但只有用“见”,才能保持住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更有趣的是,这个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在两个“二三”结构的重复后接一个“五四”结构,十分顺口。 罪犯当然不会在这里故意卖弄文采,只能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如果他自己发觉了这种流露,一定会掩盖的,但他没有发觉,可见实在成了一种表述本能。时至今日,能有这般表述本能的人已经不多,因此侦查的范围可缩得很小。 心理:罪犯写这张字条时竭力想把句子缩到最短,以减少信息量,但他忘了,文字越简缩就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 谁揭发了他?文化!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
11、的流水流向远方。【1】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能抒发【2】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主人公欢快的心情.板书设计:咬文嚼字准确生动例证法创新 引证法附: 咬文嚼字预习案认真预习课文:一、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二、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探究论题一 ;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 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 (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探究论题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
12、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探究论题三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探究论题四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
13、中人物所处的环境: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4)用的修辞手法?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咬文嚼字预习案参考答案:探究论题一(1) 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郭老的这个句子,是婵娟骂屈原的学生宋玉的话,屈原当时受到诬陷,这个时候宋玉背叛自己的老师跑到子兰公子那去享荣华富贵去了)(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明确:不好。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
14、你是好人,你有好人) 大家看看,你是你这你有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就不同了,句式不同,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不同了?情感的色彩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准确表达情感。探究论题二(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明确: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了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文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简洁,而在于意味)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看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探究论题三(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叫学生说) 明确: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
15、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推”字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看来,朱先生认为,“推”和“敲”一字之差,没有高下之分,却营造了两种不同的境界。所以,文学的语言要描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探究论题四(1) 看了朱先生的文字,明白,为什么第一则材料比二三则材料更有文学色彩? 有联想意义。从茶“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从水中泡清茶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联想到月光照泉水的那点清新的意味。 一件非常平淡的品茶一事,为什么被苏轼写得那么雅,这种点石成金的最大锋力,就在于用了联想的意义。所以
16、,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性。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品茶,赏月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4)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教学反思:这节课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以学生为本,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这节课还是有些遗憾的地方。教学设计的初衷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课下及课堂的积极性。可在教学实际中,由于公开课学生过于紧张及预习不够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并没有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这些我在课堂上实行积分的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在每节课前三分中,让学生讲一个成语或病句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虽然这次公开课已经结束,但我们在教学道路上的探索还没有结束。让我们一起用这句话来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