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5826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4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课课题观察物体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与学一、复习导入谜语导入:“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二、探究新知(一)整体观察 1、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

2、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3、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

3、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验证。学法指导反馈练习四、归纳总结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2、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3、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五、布置作业1、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2、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

4、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课课题观察物体(2)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

5、、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教与学一、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探究新知(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

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四、归纳总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法指导反馈练习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

7、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因数和倍数(1)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练习-总结收获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与学 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思考12个小正方形可以怎么摆成一个长方形。2、生独立思考,提问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列出算式: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

8、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

9、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

10、)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知识链接教学反思: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求一个数的倍数课时1流程引入观察讨论练习-总结收获布置作业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

11、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与学(一)导入新课 18的因数有哪些?复习找因数的方法: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新授课 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师:为什么找不完?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3、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

12、6,9,12,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法指导反馈练习(三)巩固练习 找出30以内:(1)2的倍数;(2)3的倍数;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

13、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2、5倍数的特征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练习-总结收获目标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与学 一、复习导入1、提问。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师:(例

14、1) 上表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 教师:请观察你圈出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2、口答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

15、: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16、?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数、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1、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

17、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知识链接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课题3倍数的特征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练习-总结收获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

18、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与学 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一、 复习:1、完成填空题:看数填空。2、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谁能猜测一下?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要求学生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请观察,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小家庭6分钟时间互相讨论。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

19、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完成金牌学案中相关练习。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1、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2、看数填空:1) 12 18 20 25 48 6

20、0 72 90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2)58 74 79 130 321 555 600偶数有奇数有3)个位上的数是_的自然数一定是2的倍数,也叫_。个位上的数是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4)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_。这个数最小是 5)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偶数 ,最大的奇数 。3、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4、完成金牌学案中相关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

21、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3倍数的特征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练习-总结收获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与学 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二、 复习:1、完成填空题:看数填空。2、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谁能猜测一下?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请观察,你发现3的倍

22、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完成金

23、牌学案中相关练习。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完成金牌学案中相关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质数和合数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总结练习-小结收获目标1、正确判断10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2、正确辨析因数、倍数、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概念间的区别及

24、联系。3、培养学生勇于攻克难题,不怕艰难的精神。教与学一、复习导入:1、出示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2、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3、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4、生用课堂练习本写1-20的因数。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

25、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思考:“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交流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

26、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1、 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2、在数轴上区分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请把20以内的数标在数轴上。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划出20以内的合数,你发现了什么?3、判断,说一说你的理由(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6、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合数。( )4、完成金牌学案相关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

27、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时1流程观察探索练习-总结收获目标1、正确判断10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2、正确辨析因数、倍数、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概念间的区别及联系。教与学质数一、创设游戏情境,“猜猜我是谁”1、出示2张卡片(1)我们的积是24,猜猜我们是谁?生:2和12,3和8,4和6 师:这3组数据,哪些有可能,为什么?4和6都是合数,可以排除。 (2)我的好朋

28、友是合数,他是3的倍数。猜猜我们是谁?师:现在能确定了吗?为什么?质数2是质数,12是3的倍数。所以他们分别是2和12。质数2、 我们的和是20,我们的积是91,猜猜我们是谁? 13+7=20 137=91二、复习概念1、复习20以内的质数师: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把非0自然数分成几类?板书: 1 质数 合数2、在数轴上区分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请把20以内的数标在数轴上。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划出20以内的合数,你发现了什么?3、判断,说一说你的理由(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

29、合数。( )(3)在1、2、3、4、5、6、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合数。( )师:第4题为什么不对,你能举个例子吗?生:2+11=13是奇数,7+11=18是偶数学生讨论,小结:师:我们知道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两个质数的和为什么不是偶数呢?生:因为2是偶数也是质数,奇数+偶数=奇数三、拓展知识 歌德巴赫猜想 自由阅读,你读懂了什么?学法指导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反馈练习2、 课前小练:学案练习1口算题2、在数轴上区分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请把20以内的数标在数轴

30、上。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划出20以内的合数,你发现了什么?3、判断,说一说你的理由(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6、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合数。( )4、完成金牌学案相关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这

31、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课课题认识长方体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与学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

32、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2)棱的认识。(3)顶点的认识。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学法指导反馈练习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2)第2题

33、:求长方体的棱长和。(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归纳总结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 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始终采取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体验,自己找出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我始终采取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体验,自己找出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

34、高。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课课题认识正方体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与学一、复习导入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二、探究新知探索正方体的特征。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35、2.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3.集体交流。(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学法指导反馈练习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四、归纳总结今天这节课,大

36、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1、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2、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在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学会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让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学生需对体验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而已。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

37、年级课型新课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与学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二、探究新知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

38、个面。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

39、例1。学法指导反馈练习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3)尝试独立解答。(4)集体交流反馈。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3. 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四、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知识链接教学反思(学后反思):本课时主要教学长

40、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课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1课时流程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目标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3.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教与学一、复习导入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探究新知1.认识体积的概念。(1)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