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3591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学论研究的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课程开发的原理与方法,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李松林,引言:学校课程开发的四个问题,随意而缺乏规划:设计?粗浅而缺乏深度:挖掘?庞杂而缺乏精选:精选?零散而缺乏整合:整合?,一、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一)课程目标1、几个相关概念(1)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开发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标准。(4)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2、课程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大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斯宾塞:,

2、(2)行为性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泰勒:内容+行为梅杰: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布鲁姆:认知、情感、技能。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层次分别如下:知识特定事物的知识;处理特定事物的方式和手段的知识;某一范围内的普遍事理和抽象概念领会转化;解释;推断运用要素关系;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综合作出独特的信息交流;制定计划或成套操作;推套出一套抽象关系评价按内部证据判断;按外部准则判断,(3)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

3、发展等方面。其基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杜威:教育即生长斯腾豪斯:训练;教学;引导罗杰斯:凡是可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4)表现性目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强调学生的独特性与首创性表现。艾斯纳: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3、对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反思与批判(1)这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优势与局限分别是什么?(2)这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实质分别是什么?(3)我们要不要预先确定课程目标呢?(4)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形式的课程目标?,4、确定课程目标的一般原理与技术(1)确定和理解教育目的(2)研究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基本维度)学生:经验;需要;差异社

4、会:空间(社区、民族、国家、人类);时间(过去、当下、未来);原则(民主;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教育先行)学科:知识的价值是什么(TO HAVE OR TO BE);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4)确定课程目标的内容和陈述方式,5、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创新和突破(1)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科学与人文并重)(2)表述方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具体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强调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提升;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4)基本功能:升学和就业,

5、(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1)课程内容即教材:夸氏、赫氏、凯氏(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博比特、查特斯、陈鹤琴(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杜威、罗杰斯2、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1)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3、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1)泰勒的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2)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4、课程的类型与结构(1)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E显性课程与

6、隐性课程,(2)课程结构: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A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B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课之间的关系5、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与结构方面的创新与突破(1)课程类型的创新:减少分科课程的比重,加大综合课程的比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规定选修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地位在课程结构中得到保障。(2)课程内容的创新: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3)课程结构的创新:均衡性(九年一贯;学科比例;各类知识比例);综合性(课程类型多样;课程内容丰富);选择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选修课;学分制),(三

7、)课程实施,1、几个相关概念(1)课程计划:制定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教学计划)(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教学大纲)(3)课程实施: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得过且过取向(2)适应或改编取向:局部适应;相互适应;全面修正(3)忠实或精确实施取向(4)课程创生取向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可

8、传播性;可操作性;和谐性;相对优越性(2)交流与合作(3)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4、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创新与突破(1)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整合(2)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3)关注体验性教学(4)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5)走向自主创新学习(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核心理念的确立课程结构的建立,(一)培养目标的定位,定位学生发展状态:如促进学生快乐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与成功的发展定位拟培养的几个核心素养:如“强身健体、厚德立品、乐学善思”定位学生的个性特质:如“灵”;“雅”;“勤”,(二)核心理念的确立:以“差异”为例

9、,作为教育本质作为教育思想作为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内容作为教育方式,(三)课程结构的建立,基本结构:平台+模块+课程基本方式:(1)直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理念生成,如“心灵之教”启迪心灵(国颁;地规)+净化心灵(怡情;立品)+充盈心灵(激趣;扬长)+绽放心灵(探究;展现);又如“生态教育”适应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选择性课程(兴趣类;能力类)+整合性课程(单科综合;多科综合;综合实践);(2)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兴趣类;能力类;品质类)+探究性课程(研究类;创作类);(3)共通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个性化课程(激趣类;扬长类);(4)规定性课程+选择

10、性课程+自发性课程;(5) 学科分科课程(如语文)+学科综合课程(如科学)+分科活动课程(如物理试验)+综合活动课程(如研究性学习),三、微型特色课程的选点与布局,案例归纳,案例,思维训练;科学实验经典诵读;名著赏析“数一学二”;“语理文道”“主题探究”;“专题学习”“科技创作”;“艺术创作”国际理解;数学史;奇闻趣事技能大赛;才艺表演;作品展示道德判断;心语心愿,归纳:如何选点微型课程?,学科取向(学科兴趣与学科核心能力):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学科历史);学科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学科的意义与价值学生取向:激趣类课程;扬长类课程;立品类课程社会/生活取向:社会参与类课程;生活实践类课程,归纳:如何布局微型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探究课程学科分科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学科综合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活动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