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工程理论与应用.ppt

举报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概 述,控制系统综合的目的:,设计出一个控制系统,满足性能等要求。,控制系统的要求:,基本要求+其它,控制系统综合方法:,古典法:“设计+校正” 现代法:“精确综合”,不等式指标:优化型指标:,基本综合理论最优控制理论,4.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4.1.1 输出反馈,设n阶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为:,反馈优越性? 区别:多变量反馈!,线性反馈控制律为:,一般情况下,矩阵D=0 (???),有:,维数?,通过输出反馈构成的闭环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写成传递函数形式:,比较闭环传递函数矩阵和开环传递函数矩阵,有,其中:,( 含义? ),( 分析? ?),4.1.2 状态反馈,线性反馈控制律为:,通过状态反馈构成的闭环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一般矩阵D=0,有:,其传递函数为:,( 分析? ),(1)反馈的引入不增加新的状态变量;,(2)可控性无变化。输出反馈保持可观测性,但状态反馈不一定保持可观测性;,(3)实现状态反馈的前提是必须能够得到系统状态:或者可以物理量测,或者可以通过状态观测器重构。,(4)输出反馈优点:简单易实现,但常常需要辅以补偿器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增加系统维数)。,4.1.3 输出反馈与状态反馈特点分析,(5)状态反馈优点:可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4.2 极点配置,4.2.1 基本思想及配置原则,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由系统极点决定; 极点由特征式即系统矩阵决定; 状态反馈后系统矩阵改变了,极点位置也将发生变化。,配置要求:,(1 )对于一个n阶控制系统,可以而且必须给定n个希望的极点;,(2)所希望的极点可以为实数或共轭复数;,基本思想:,通过状态反馈矩阵,可以使闭环系统极点位于所希望的位置。,(3)在选取所希望的极点位置时,需要研究它们对系统品质的影响,以及它们与零点分布状况的关系。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实际情况。,(4)要考虑抗干扰及低灵敏度问题。应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干扰能力,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4.2.2 单输入单输出状态反馈系统极点配置法,定理1,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以这几个极点为特征根的多项式为:,那么存在一个1n矩阵K,使闭环系统:,以 为极点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完全可控。,给定任意n个极点 ,可以是实数或共轭复数。,证明(充分性) :,由于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特征值,所以不妨设状态反馈前的系统为可控规范型(?),即,其传递函数为,设状态反馈矩阵为,于是,闭环系统传递函数为,因此,只需取,则当,就可使,即以任意给定的 为极点。,,对完全可控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点配置不改变系统零点分布状态。 由于n阶系统含有n个可以调节的参数,因此状态反馈对系统品质改进程度远比输出反馈好。 极点配置法常用于进行系统校正(效果?)。 若系统为一般形式,矩阵K可按下式计算:,小结:,式中 TC 为使系统化成可控标准型的相似变换阵。,系统状态反馈后系统完全可观测条件:,设如下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是可控又可观测的:,且具有如下可控规范型形式:,则采用系统状态反馈后,闭环系统仍保持可观性的充要条件是:,即原系统是无零点系统。,当控制系统工作于伺服状态时,除了要确定反馈矩阵K外,通常还引入比例放大器k,此时系统闭环传函为:,无零点系统特点?,(输入不带导数项!),伺服系统极点配置原理图,比例放大器为何要放在前端?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状态反馈后保持可观性条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点配置计算步骤:,设系统状态方程为,使闭环系统的特征值为 时反馈矩阵K的计算步骤为:,(1) 检验系统的可控性。如果系统是可控的,进行下一步;,(2) 从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来确定 值;,(3) 求,(4) 利用期望的特征值,写出期望的特征多项式,并确定 值,(5 )求状态反馈矩阵K,Example,设系统状态方程为,式中,希望该系统的闭环极点为,试确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1)首先检验系统的可控性矩阵,可控性矩阵的秩为3,系统完全可控,(2)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4) 利用期望的特征值,写出期望的特征多项式,(3)求,(5) 求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4.2.3 多输入系统极点配置法,设多输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其中: x为n维, v为r维,引入线性反馈控制律:,其中 K为r n维反馈矩阵,则闭环系统状态方程变成:,方法1:转化为等价的单输入系统,方法2:利用多变量系统的可控规范型,分析:,闭环特征式只有n个待定系数!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矩阵K唯一; 多输入系统,矩阵K有nr个待定元素,结 果不唯一!,处理:,4.3 系统镇定问题,镇定问题: 受控系统通过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使得闭环系统渐近稳定,这样的问题称为。,4.3.1 概述,古典控制论中:,闭环比开环有优越性,但前提是闭环必须稳定; 开环稳定,闭环稳定否?开环不稳定呢?,现代控制论:,利用状态反馈等可获得优异性能,但构成的反馈系统是否稳定呢?,4.3.2 镇定方法(状态反馈/输出反馈),(1 )完全可控系统镇定方法,设系统状态方程为,反馈方程为,镇定条件: 只要闭环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内(若是离散系统,只要求闭环极点位于复平面单位圆内)。,注意“稳定”、“渐近稳定”、“镇定”区别与联系!,引入状态反馈矩阵后,系统状态方程为:,由于系统是可控的,根据极点配置理论可知,可以通过状态反馈矩阵使闭环系统的极点得到任意配置,因此,只要适当处理,就可以将闭环系统的特征值配置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分析:,通过状态反馈矩阵K,可以使完全可控系统镇定。,(2 ) 系统不完全可控时镇定处理,如果系统不完全可控,则线性状态反馈使系统获得镇定的充要条件为:系统不可控部分是渐近稳定的,即系统不稳定的极点全部分布在系统的可控部分。,如果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则系统可镇定。 系统可镇定,状态不一定完全可控。,分析: 古典控制论中:开环系统不稳定,闭环系统仍可稳定。,不完全可控系统镇定条件:,(3 ) 线性定常系统输出反馈镇定问题,通过输出反馈,可以使系统镇定的充要条件是: (1)其可控又可观测部分是可以镇定的。 (2)其可控不可观、可观不可控或既不可观又不可控部分的特征值具有负实部。,如果线性系统输出反馈是可镇定的,则该系统状态反馈必可镇定。但是,一个状态反馈可以镇定的系统其输出反馈不一定可镇定。,推论:,比状态反馈镇定条件严格。 因输出反馈对系统性能改善能力也不如前者,故现代控制论中,常用状态反馈。,Example,考虑线性定常系统,其中,分析其输出反馈可镇定性条件,通过对系统(A,B,C)的可控性矩阵M和可观测性矩阵N的分析可知,系统(A,B,C) 是完全可控和可观测的。,系统(A,B,C)的特征多项式为,由Roth判据可知,系统不是稳定的。,采用输出反馈,式中反馈矩阵为,则闭环系统的系数矩阵为,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若取,则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其特征根为,可见闭环系统是渐近稳定的,即通过输出反馈可以使系统得到镇定。,4.4 系统解耦问题,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一般具有下面的形式:,耦合:,4.4.1 概述,由于,每一个输入 和多个输出有关联; 每一个输出 受多个输入控制。,使每个输出仅受一个输入控制,而且不同输出受不同输入控制,即将传递函数阵变换成非奇异对角型形式:,这种现象称为耦合。,解耦:,耦合给系统分析、综合、使用带来困难(举例)。,4.4.2 补偿器解耦,如图所示,设Gp为原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Gc为补偿器传递函数矩阵。则前向通道函数矩阵为:,反馈回路矩阵为,解耦原理:,为何将补偿器放在前面?,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整理,得,或,则, 应为对角矩阵!(分析?),为了实现解耦,要求W(s)为对角矩阵, [I-W(s)]也为对角矩阵。,解耦计算:,已知系统方块图与期望的传递函数对角矩阵W(s),(1)首先求出不包含补偿器的受控对象部分的传递函数矩阵Gp(s),(2)根据,,(3),解耦条件?,输入、输出维数相等,原系统传函阵满秩,…,4.4.3 状态反馈解耦,设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状态反馈系统方块图为,其中,Q为输入变换矩阵,K为非奇异的反馈矩阵。其反馈方程为:,设系统输出矩阵C的行向量分别为,采用输入信号变换+状态反馈控制使系统解耦的充要条件为(有条件的!):,矩阵E是非奇异矩阵!,式中,, di 为0到n-1间的一个正整数。,若选取反馈矩阵,式中,输入信号变换矩阵:,则图示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为:,解耦计算步骤:,(1)求E,并判定奇异性;若非奇异,继续;,(2)求Q和K;,(3)写出解耦系统状态方程;,(4)写出传递函数矩阵。,分析:,解耦后,传函对角线各元素均为积分环节。称为积分型解耦系统。 积分型解耦系统的闭环极点全是零,使系统不稳定。因此需要通过极点配置进一步加以校正。,两种解耦方法比较?,4.5 状态观测器,概述:,系统输出  系统状态:关键在状态!(怎知?) 利用状态反馈可以配置理想极点,获得希望的动态性能(系统可控条件下); 利用状态反馈可以实现系统镇定; 利用状态反馈可以使系统解耦(一定条件下)。, 前提条件:如何得到全部状态变量!,研究系统状态的意义:,状态重构:,根据系统可量测参量,人为构造出系统状态,使之在一定条件下与真实状态等价。,系统状态反映的是系统各阶动态行为; 为内部变量,无法全部直接量测; 系统输出能够反映状态变化,但为状态的线性组合,不能直接得到各阶状态! 放弃状态? or 状态重构?,状态获得分析:,复杂系统几乎没有不使用状态观测器的!,状态重构基本要求:,可替代性:构造出的状态应在一定程度上与真实状态等价。,重构系统也必须是动态系统,且应与原系统同步  同一个输入,系统结构相似! 重构出的状态要满足一定精度要求  误差分析! 重构系统响应要快  初始状态没法一样!,下面看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设系统是可观测且线性可微的,其动态方程为,以原系统的输入u和输出y作为重构系统的输入(?),其动态过程可描述为,为加权矩阵(配置矩阵),重构原理:,-,状态观测器的误差模型为,有,其解为,由于系统是可观测的(哪一个?),总存在一个 使得 具有任意所期望的特征值。,分析:,状态观测器:,如果动态系统 以系统 的输入和输出作为它的输入量,并满足 ,则称动态系统 为 的状态观测器。,状态观测器构建原则:,(1)观测器以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作为其输入; (2)观测器设计条件:原系统可观测,或者x中不可观测部分是渐近稳定的(?);,(3)估计出的系统状态 要尽快逼近x;,(4)观测器要具有高的抗干扰性; (5)观测器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单。,4.5.2 全维状态观测器,考虑线性定常系统,假设系统是完全可观测的,u和y可直接测量。,是一个以y和u为输入的n维动态系统,不论该系统与原系统之间的初始状态的关系如何,该系统的状态与原系统的状态之间总存在如下关系:,全维状态观测器:,观测器框图:,-,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状态方程为,其中:,是反馈修正项,目的是用 来消除 的误差。Ke应按照前面给出的条件确定。,状态观测器极点选取?比被观测系统极点稍远一些。  对阶数较高的复杂系统设计观测器时,需先化成可观测规范型。,4.5.3 降维状态观测器,考虑线性定常系统,既然系统具有m个输出,则可以得到m个状态,这些状态可以直接加以利用而无需重构,这样由状态观测器估计的状态数目可以降低,这类状态观测器称为降维观测器。,基本思想:,简化了状态观测器结构,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状态重构速度,便于应用! 如何应用m个输出变量(分析)?余者如何重构?,为了将m个输出分量作为状态向量使用,需作如下坐标变换,即:,其前m行为输出矩阵C,后(n-m)行可以任意构造,只要保证P为非奇异矩阵即可。,坐标变换矩阵P可按下法构造:,m个输出如何使用?(1)求出m个状态?(2)直接将输出作为“某种状态”使用?,将P的逆矩阵分块为,则由,得:,仅需重构(n-m)维状态分量,,经坐标变换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令:,得:,包含 的子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重新定义输入和输出,即:,则,,为消去导数项,引入变换,则,它是一个以u,y为输入的(n-m)维动态系统,由,则整个系统的状态重构值为,状态重构过程:,,,,降维观测器的设计算法:,条件:系统(A,B,C) 可观测,C为行满秩,且秩为m,(1)构造变换矩阵P, 其前m行即为C,并添上后(n-m)行,使得P为非奇异矩阵。令,(2)利用坐标变换 将系统(A,B,C)化成,(3)选择 维矩阵 使得矩阵 具有预先指定的特征值,(4)构造(n-m)维降维状态观测器,以获得变量z,(5)构造出系统的重构状态,全维、降维状态观测器比较:,(1)降维观测器结构简单,易实现; (2)全维观测器中输出y经积分滤波后传送到输入端,重构状态中的观测噪声大为减小; (3)在降维观测器中,输出y经Q1矩阵直接传送到重构状态中,若y中包含了严重的观测噪声,则重构状态的精度要受到很大影响。,4.6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特性,带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由于系统方程为n维,状态观测器也为n维,所以整个系统为2n维。,问题: 加挂了状态观测器后,对整个系统有无影响?,分析(以全维状态观测器为例):,系统结构图如后图所示。,整个闭环系统的状态方程可写为,写成矩阵形式,为了便于分析,引入n维观测误差向量 。其一阶微分为:,整理后,得:,复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n维观测误差向量对u是不可控的,即无论u如何,观测误差向量都按预先设计的速度趋向于零。,即:,因:,状态反馈极点配置要求,状态重构极点配置要求,控制器的动态特性与观测器的动态特性是相互独立的;,状态反馈的引入也不影响已经设计好的观测器的特征多项式 及其相应特征值。,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与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可分开独立进行。 “分离原理”。,观测器的引入不影响由状态反馈矩阵K所配置的系统特征多项式 及相应的特征值;,4.7 渐近跟踪鲁棒调节器,4.7.1 概述, 随动控制问题,又常称为跟踪问题。,控制系统分类中,,按照控制目的: 恒值控制:使系统输出值保持恒定; 随动控制:系统输出以给定精度跟踪参考输入信号,即系统输出随输入变化而变化。,系统输入信号分类:,控制信号:使系统正常工作施加的信号; 扰动信号:系统工作时受到的其它外部信号。,扰动信号分类:,随机性扰动:具有随机性质的扰动信号; 确定性扰动:具有确定函数形式的扰动信号。, 本节只讨论在确定性扰动作用下受控系统的跟踪问题。,在系统输入信号r(t)和扰动信号w(t)共同作用下,线性定常、可控又可观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其中:,设计目标:,确定控制律u(t),使得系统输出y(t)在扰动作用下仍然能够准确跟踪参考输入信号r(t)。,跟踪误差:,跟踪条件(渐近跟踪):,对线性定常系统,上式等价于:,及:,,渐近跟踪,,外扰抑制,标称模型( nominal model ):,设计时依据的数学模型,称为~。,鲁棒性(robustness):,若系统实际模型与标称模型存在较大差异时,系统仍然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称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鲁棒性问题! 古典控制论中,闭环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鲁棒调节器:,若在系统矩阵参数发生波动的情况下,系统仍然保持渐近跟踪和外扰抑制品质,称这种控制器为~。,4.7.2 阶跃输入和外扰下的鲁棒调节器,基本思想:,构成I型系统+极点配置。,两个满足:渐近跟踪+外扰抑制,为简单起见,设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I型系统:可以准确跟踪阶跃信号。 需要在原系统中人为添加积分器! 极点配置:通过状态反馈矩阵可以人为配置极点位置。 借助极点配置,不仅可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也可以保证系统即使存在一定的参数误差也能够正常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极点重新配置!,其中:,引入积分器,对跟踪误差进行积分,得:,此外:,将积分器与受控系统串联,并将 作为附加状态变量,可得增广的系统状态方程:,渐近跟踪鲁棒调节器示意图,增广系统的可控性矩阵为:,式中:,当原系统可控时,有:,则:,由此,增广系统可控的充要条件为:,为了在系统参数变化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引入状态反馈:,则其闭环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根据期望的闭环特征多项式,可以确定状态反馈矩阵k1,k2 。当受控系统的状态不能直接测量时,可用重构状态代替。,下面考察一下闭环系统的外扰抑制特性。,对增广系统状态方程两边取拉式变换,得:,则有:,对阶跃形式的参考输入和扰动,有:,代入上式,得:,由于引入积分器,导致E(S)表达式中含有s因子,它与W(S)和R(S)中的1/s形成对消,从而保证闭环系统无静差。利用极点配置,保证了不管A,B,C如何波动,只要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就可实现渐近跟踪,且具有良好的快速性。,4.8 鲁棒调节器的一般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