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文****钱 文档编号:43871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钢筋与砼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2010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摘要钢筋分项工程是结构安全的主要分项工程,对整个工程来说钢筋分项工程是重中之重。作为工程现场的管理员,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则是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专门阐述了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及方法,以与同行共同切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

2、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关键词原材料;钢筋分项;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2目录1引言12原材料的控制13对钢筋加工的控制13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的规定132箍筋加工的控制14对钢筋连接的控制141钢筋焊接的形式242钢筋焊接过程控制243接头位置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244焊接及机械连接操作的控制245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446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547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55钢筋安装的控制55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552钢筋锚固653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654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不到位655钢筋保护层厚

3、度不符合要求76裂缝的成因761设计原因762材料原因86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86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865使用原因(外界原因)87裂缝的控制措施971设计方面9711设计中的抗与放97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937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9714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9715重视构造钢筋972材料选择97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074施工方面1074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0742混凝土的制备10743混凝土的运输11744混凝土的浇筑11745混凝土的养护1175管理方面1276环境方面128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381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3811表面处理法13812填充法13

4、813灌浆法13814结构补强法13815混凝土置换法13816电化学防护法13817仿生自愈合法139结论149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149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49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494钢筋结论14参考文献15411引言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材料,在结构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钢筋工程关系到结构安全,必须按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图纸施工。钢筋工质量检验不能马虎从事,要及时纠正施工中差错,确保工程质量。首先需要查验钢材质保书和复验报告,杜绝使用劣质钢材。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焊工需有上岗证。然后检查安装好的钢筋,按图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形状。钢筋绑扎需牢固,表

5、面要洁净,模板内无碎砖、木屑、油污等杂物。还须对钢筋的接头、锚固、位置等仔细查验。这些要求较易忽视,成了钢筋工程质量通病。2原材料的控制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于工程上。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

6、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3对钢筋加工的控制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31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90或135弯钩时,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

7、小于钢筋直径的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弯起钢筋中间部分弯折处的弯起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和倍。32箍筋加工的控制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2)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倍。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4)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5)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

8、还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4对钢筋连接的控制2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焊接、机械连接首先当然是检查操作工是否有证上岗,这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下面论述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的控制41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42钢筋焊接过程控制试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因此应督促施工,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费和影响工期。43接头位置设置时应注意43

9、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3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43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

10、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同一连接区焊接接头的位置设置非常重要,否则安装完成后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影响工期。44焊接及机械连接操作的控制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及机械连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441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电弧焊和熔槽帮条焊等五种接头形式。帮条焊、搭接焊有双面焊、单面焊之分;坡口焊有平焊、立焊两种。此外还有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电弧焊。焊接时,应注意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2)焊接

11、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5)检查焊接高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442电渣压力焊,应注意1)电渣压力焊在建筑施工中多用于柱、墙、烟囱、水坝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2)电渣压力焊可采用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调整好电流量;3)焊接夹具应具有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便利。焊剂筒的直径应与所焊钢筋直径相适应。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4)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靠于上、下钢筋上,钢筋

12、一经夹紧,不得晃动;5)引弧宜采用铁丝圈或焊条头引弧法,也可采用直接引弧法;6)引燃电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熔渣;7)接头焊毕,应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夹具,并敲去渣壳,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且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且不得大于2M,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38)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443闪光对焊,应注意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

13、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焊接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闪光对焊时,应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2)调伸长度的选择,应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加大而增大,当焊接HRB400、RRB400级钢筋时,调伸长度宜在4060内选用。若长度过小,向电极散热增加,加热区变窄,不利于塑性变形,顶锻时所需压力较大;当长度过大时

14、,加热区变宽,若钢筋较细,容易产生弯曲。3)烧化留量的选择,应根据焊接工艺方法确定。当连续闪光焊时,烧化过程应较长,烧化留量应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包括端面的不平整度),再加8。4)闪光预热闪光焊时,应区分一次烧化量和二次烧化留量。一次烧化量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二次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预热闪光焊时的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5)当采用预热闪光焊时,以及电流密度较大时,会加快烧化速度。在烧化留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烧化速度会使加热区不适当地变窄,所需焊机容量增大,并引起爆破灭口深度的增加。反之,过小的烧化速度对接头的质量也是不利的。6)在采用预热闪光焊或

15、闪光预热闪光焊中,预热宜采用电阻预热法,预热留量12,预热次数14次,每次预热时间1520S,间歇时间34S7)预热温度太高或者预热留量太大,会引起接头附近金属组织晶粒长大,降低接头塑性预热温度不足,4会使闪光困难,过程不稳定,加热区太窄,不能保证顶锻时足够塑性变形。8)顶锻留量应为410,并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和钢筋级别的提高而增加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顶锻速度越快越好,顶锻力的大小应足以保证液体金属和氧化物夹渣全部挤出。9)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10)在焊接前,钢筋端部要正直、除锈,安装钢筋要放正、夹牢。11)在焊接中,闪光要强烈,特别

16、是顶锻前一瞬间钢筋较粗时,预热要充分顶锻时一定要快而有力。444机械连接钢筋机械是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常用的机械连接接头有挤压套筒接头、锥螺纹套筒接头、直螺纹套筒接头等。挤压套筒接头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2)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安慰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3)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4)

17、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5)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6)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7)宜先挤压一端钢筋,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8)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45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5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

18、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46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因此连接接头的位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验收时发现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工期。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坚强对操作人员连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须按有关规程操作,对于螺

19、纹接头应致意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最小拧紧力矩值。如果发现操作工人不按规程操作,应采取罚款和辞退等方式处理,并对该批连接件重新验收。47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必须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按验收批在现场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5钢筋安装的控制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管理员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51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如18错改16;梁支座负筋漏放;剪力墙暗柱漏

20、放拉钩;梁支座负钢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652钢筋锚固长度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图纸不清或未注明地方,及时提出或在施工中征求设计人员意见。锚固要求也应有基本概念(1)简支梁或连续梁支端支座,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锚固长度,月牙纹钢筋12D。光面钢筋15D,螺纹钢筋10D,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最小锚固长度,当砼C20时,级钢筋35D,级钢筋45D。连续梁和框架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其中间支作或中间节点范围内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2)框架梁的端节点。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过节点中心线,当水平锚固长度不够,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但变折前水平锚

21、固长度045LALA为纵向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端节点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框架顶层角节点,梁上部钢筋需伸入柱子与柱子钢筋搭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上部钢筋弯曲半径,制作中钢筋弯曲半径为5D时往往能保证,面对弯曲半径为15D时,钢筋制作容易忽视,这对大偏心柱是很不利的。(3)弯起钢筋在弯点外应留有足够锚固长度。框架梁锚入柱长度不够;应特别注意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而有些工程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也应在检查中重视。53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悬挑部分的钢筋安装则是钢筋检查的重点,在悬挑梁的检查经常发现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悬挑梁面

22、筋锚固长度不够;设计要求有鸭筋,也应注意检查;而悬挑板钢筋也应保证足够的高度。54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不到位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

23、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还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这样做的结果是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间距更不会满足规范要求。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

24、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7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55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BJ3011988第5110条、混凝土结构工

25、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高层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

26、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作为现场管理员,验收时应注意检查梁、底板

27、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作为管理员应注意检查。6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由六项主要因素组成的控制链见图21。结构材料施工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地

28、基环境裂缝处理图2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61设计原因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6菏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862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

29、,收缩量增大。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6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

30、剂掺量选择不当。6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2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4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5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6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7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8现场模板拆除不

31、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9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6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

32、物的裂缝。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97裂缝的控制措施71设计方面711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7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7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

33、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714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根据调查,各类结构的易裂部位如下1框架机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易裂部位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2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3房屋南面外墙设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4房屋顶层的屋面层5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6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洞的四角处;7楼板开距形洞时,洞的四角处;8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2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1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2长度较长的端部

34、或中部纵向框架梁;3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3剪力墙结构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现裂缝1端山墙;2开间内纵墙;3顶层和底层墙体;4长度较大(10M)的墙。4当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1地下室顶板;2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对以上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715重视构造钢筋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72材料选择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

35、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10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7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4324310的规定。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

36、干缩率易小于006。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MM。4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千克每立方米。6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已大于060。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9配合比设计人员

37、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74施工方面74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和钢筋

38、定位器等。4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准。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7后浇带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常造成结构缺陷,应予以特别注意,须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8已拆除

39、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表3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2,885075100梁、拱、壳8875100悬臂构件100742混凝土的制备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11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

40、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743混凝土的运输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关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3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

41、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744混凝土的浇筑1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2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必要时予以修正。3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4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实

42、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5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捣平后再浇筑上层,浇筑时要注意振捣到位时混凝土充满端头角落。6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7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8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9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出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

43、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10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移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11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内外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超过15。12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13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14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

44、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易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8周后再行浇筑,且应加强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15施工缝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结合良好。745混凝土的养护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养护工作。2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3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4底版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5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6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12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