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502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必修ⅱ 第六、七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七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2)国内: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_。,余粮征集制,(2)工业:普遍实行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国有化,(3)商业:取消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商品贸易,不劳动者不得食,(4)分配方式:强制劳动,实行“_”的原则。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

2、)意义: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_需要的限度。,战时,归纳升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1)它严重超越了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在苏俄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工业不发达、国力贫弱的国家里,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日用品配给制等都超越了相对较低的生产力水平。(2)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反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1)经济:国内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政治:农民对_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2标志

3、: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3内容,粮食税,(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_,_经营。,外国,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_。,自由贸易,4作用: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_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资本家,温馨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为在苏俄建设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举措,其演变表明: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一定

4、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道路是坎坷的。,三、“斯大林模式”1确立,(1)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农业集体化,(2)途径:工业化和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2表现(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高度集中,(2)实行_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_。(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计划经济,概念链接: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

5、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3评价,(1)积极作用,工业体系,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 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重工业,片面发展_,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苏联解体,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_的重要原因。,四、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1)“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_”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6、。(2)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内容,收购制,(1)农业方面:用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的种植_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玉米,(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_”,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原则,3结果,传统观念,(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_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964 年,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改革失败。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7、,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苏共提出的“20 年建成_”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共产主义,(3)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4)赫鲁晓夫本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主要内容,价值规律,(1)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_,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领域:采取了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结果收到了一定成效: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国民收入增加。20 世纪 70 年

8、代下半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到 80 年,代初,经济_。,全面滑坡,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所以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趋于保守,(2)勃列日涅夫后期,指导思想_,改革陷于停滞。(3)苏联与美国_的加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军备竞赛,六、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 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2主要内容(1)措施: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_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经济,重工业,宏观决策,(2)弊端:把重点放在_上,使原本已严重

9、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_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效果不佳。,3结果:未取得预期效果,继而转向政治改革,致使国内,局势严重失控,_年苏联解体。,1991,误区警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但在改革的前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定成效。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引起人们思想混乱,导致各种矛盾激化,最终使苏联解体。,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两种政策的内在联系: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着

10、明显的对立。,2不同点,(1)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政治危机;后者则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4)在经验教训方面: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苏俄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二

11、、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历史条件,(1)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3)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4)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2特征,(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2)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1)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2)内容:都

12、在农业、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2不同点,(1)内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2)结果:前两者的改革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后期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盛行于 1918 年到 1921 年间,,当时为了向前线提供所需的物资和人力,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13、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点拨:上述材料都是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采取的经济措施。材料一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及特征,它对苏俄赢得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强行征收剩余农产品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材料二概述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并肯定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真题实战 1(2009 年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

14、、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C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2(2011 年海南单科)“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选D。抓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

15、”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3(2009 年广东文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勃列日涅夫政府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故选C 项。开创了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A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是在经济方面,B 项错误;他也没

16、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 项错误。, 模拟演练 1(2012 年广东江门一模文综)“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C建立集体农庄,B实行粮食税D实行义务交售制,【解析】选B。从“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等关键词可知为新经济政策,选择 B 项。,2(2011 年广东汕头四校联考)“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

17、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环境保护C人民生活,B农业生产D工业生产,【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这里的“渔”应该理解为收获,全句“他们是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破坏为代价。故选D 项。,3(2012 年广东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过,渡时期的做

18、法,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AC,BD,【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允许一定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存在,新经济政策体现这点。中国过渡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故三项正确。,1(2012 年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文综)“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解析】选B。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开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最开始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19、B 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2.(2013 年广东汕头高三期末文综)苏联从 20 世纪 20 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解析】选D。20 世纪 20 年代末,苏联开始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点。,3.(201

20、2 年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调研文综)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沃兹涅辛斯基曾说:“计划就是法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罗斯福新政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政策,【解析】选B。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建立起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斯大林体制,它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B,C,D,【解析】选B。余粮收集制是列宁实行的,推行“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实行的。,5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可首先排除 A、B 两项;C、D 两项中的两个人物都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则没有,所以C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