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图 10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人 民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1 分 课 汇总( 人 民
2、 版) 分解 、 整理 :张秋鸿 专 题七 3 民主政治的扩展 1 ( 2014 北京文综 21) 图 10 是法国 1789 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 A第三等级反对 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考点】 法国大革命 【解析】 画中平民 是 第三等级代表之一,参与新宪法的打造,说明第三等级中的平民 并 不反对制 定新宪法,故 A项 错误; 1789 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了 君主制,故 B项错误; 满足中 三个 等级联合打造新宪法,合力制定新
3、宪 法,故 C 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 1804 年拿破仑称帝后制定的,不符合时间限 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 ( 2014 上海 单科 25) 1862 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 B C D 【考点】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 是陈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不符合题意;交代了俾斯麦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解释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4 页) 中学
4、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性的,符合题意;是陈述性的,不符合题意;解释了德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是解释性的,符合题意, 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 【答案】 C 3 ( 2014 江苏单科 14)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考点】 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解析】 联邦会议并不代
5、表 议员 个人意志, 议员 代表的是各邦君主的意志,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各邦君主权利的集中体现,发挥的性质是主权性质而非议会性质,不经过选民产生,故A 项错误;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故 B 项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 C 项错误;皇帝是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等,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 ( 2014 广东文综 22) 1895 年 ,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
6、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考点】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 年宪法 【解析】 1895 年,德国处于第二帝国时期,结合 1871 年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德国议院的权力较小, A项强调议院的权力较大,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 A项错误; B项强调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不符合德国政体的特点,故 B项错误; C 项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美国政体的特点,故 C 项错误; D 项强调 虽有议会,但君主的权力仍然很大,这与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特点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 (
7、 2014 全国大纲卷 37) ( 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 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
8、国革命论( 1790 年) 材料二 1906 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 慓 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 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 18 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
9、本态度及其依据。( 10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14 分) 【考点】 ( 1)法国大革命 ( 2)法国大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解析】 ( 1) 第一小问态度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词 (法国的国民议会) 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可见伯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是 否定 ;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关键词 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可见伯克认 为法国大革命方
10、式激进、破坏性大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词 (法国的国民议会) 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可见伯克认为法国大革命 破坏性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 设性。 ( 2) 两种评价及理由可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 关键词 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 ,终致大乱 可得出第一段材料评价是否定,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 可得出第二段材料评价为肯定 。 【答案】 ( 1) 态度:否定(批判)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4 页(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依据
11、 : 法国大革命方式 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 10 分) ( 2) 评价:否定;肯定。 否定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 肯定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 14 分) 6 ( 2014 海南单科 28) ( 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1807 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 革。 1834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
12、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 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 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并获得 5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 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 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
13、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 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870 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9 分) 【考点】 ( 2)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解析】 ( 2) 依据材料一中 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以及材料二中 普法战争获得 5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等信息从政治条件、资金获取、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归纳原因。 【答案】 (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9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