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684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岳麓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1 分 课 汇总( 岳麓 版) 分解

2、 、 整理 :张秋鸿 第 20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 ( 2014 山 东文综 16)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 A B C D 【考点】 1840 年至 1900 年间的列强侵略 ;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依据题干中“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特点,从整个近现代史历程看,近代历史起源于上海,从广州开始国民革命,抗战时期由南京搬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移至北京,依据此空间顺序, B图符合题意; A图中没有广州 ,不符合题意 ; C 图中没有重庆 ,不符合题意 ; D 图中没有上海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3、 B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2 ( 2014 四川 文综 5) 殷海光认为, 1840 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 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 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 A B C D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 【解析】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

4、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 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 , 发 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 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 ,故 错误 ;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 都涉及政党政治, 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 正确, 选择 D 项 符合题意 。 【答案】 D 3 ( 2014 天津文综 8)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

5、火焰” ( )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 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民革命 【解析】 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 1927 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 没有 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 B、 C 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北洋军阀,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 ( 2014 浙江 文综 18) 纽约时报某驻 华记者在回忆

6、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 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 , 故 C 项正确;苏联成立于

7、1922 年,晚于辛亥革命( 1911 年)和五四运 动( 1919年),故 A、 B 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 ( 2014 海南单科 18) 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 , 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 大( 1928 年)时 ,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 ” 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 A 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 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8、D 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解析】 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 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 ”“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 不清”等信息说 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 , 故 B项正确 ; 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 , 所以没有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 C 现错误; 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 ,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 ( 2014 四川 文综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

9、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于 1924 年国共合作,结束 于 1927 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 1931 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 故 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 B 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

10、步的革命 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 C 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 因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4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而 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7 ( 2014 福建文综 16)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

11、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 根据题干“长征期间”信息予以判断。“长征期间”是指 1934 年 1936 年,八七会议是 1927 年,故 A项错误;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的会议,但它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无关,故 B项错误;八一宣言是 1935 年红军在长征中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材料“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共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故 C 项正确;七大是在 1945 年,不属于长征时期,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 201

12、4 上海 单科 24)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考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红军,故 A项错 误;北伐战争时期也没有红军,故 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之间发动战争,不是合作关系,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30) 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

13、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 争 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5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考点】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解析】 结合时间可知是在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他各国的对中国的援助,故 A项正

14、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 另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国的情况下出现的, 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 B 项错误;绥靖政策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许,题干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0 ( 2014 四川 文综 7)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 ) 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 B C D 【考点】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 尽管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同苏联达成

15、相关协议,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影响力远远大于苏联,在此时中苏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 背景下,苏联不会强烈支持中国,故错误;在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中美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故正确;此时中美存在共同的意识形态,美国对中国影响力较大,故美国希望中国在联合国中协助其制衡苏联,故正确;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国际地位因此大大提高,中国在联合国中取得相应地位是对中国反法西斯功绩的认可,故正确 ,选择 D 项 符合题意 。 【答案】 D 11 ( 2014 安徽文综 16) 图 5 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 图 5 园地

16、原创 严禁转载 第 6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A B C D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 中图示有“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地区”,地图上“碾庄”等表明了是三大 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战役,时间应该是 1948 年 11 月开始;中地图有关键信息“大别山”, 1948 年 8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地图图示中出现“抗日根据地”,可知在抗日战争期间,时间应该是 1937 至 1945 年;中主要作战区域为长江以南,可以判定为渡江战役以后发生,时间应该为 1949 年 4 月以后 ,

17、 按照时间先后排列为 ,选择 B项 符合题意 。 【答案】 B 12 ( 2014 山 东文综 19) “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 , 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 , 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 , 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 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考点】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与题干中“ 北方山岭 ” 信息不符 , 故 A项错误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属于国共十年对

18、峙时期,与“ 民族武装起来 ” 信息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依据材料中 “ 北方山岭 ”“ 长江原野 ”“ 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 ”“ 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 统一的指挥 ” 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 , 故 C 项正确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不符合“ 民族武装起来 ” 信息 , 故 D 项错误 。 【答案】 C 13 ( 2014 重庆 文综 8) 1940 年 12 月 23 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 园地原创

19、严禁转载 第 7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图一 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考点】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 1940 年 12 月 23 日”,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赠与美方百鸽图深层用意必然是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 A 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 1941 年 12 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 1942 年 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

20、误;开罗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43 年,与题 干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 【答案】 A 14 ( 2014 天津文综 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 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 可以看出 ( )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考点】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 运动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取消 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析】 从“第一个不平等

21、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 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 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 上 逐渐自强,故 C 项正确 ;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8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5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41)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

22、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 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 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

23、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考点】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解析】 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即可 ;如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 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 ;还可以删除“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 一目 ,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 ,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

24、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 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16 ( 2014 北京文综 40) ( 24 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9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932 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 1937 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 家,各种机件 14600

25、 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 年 7 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825 吨。 (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中 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 8 分) 【考点】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 工业内迁 【解析】 ( 1) 第一小问 原因根据 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 ”,分布不合理;“ 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 ”归纳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 过

26、程根据 材料关键信息“ 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 已在武汉的工 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 ”, 可得出 先迁往武汉,后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答案】 ( 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17 ( 2014 海南单科 27) (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 品,且因抗战的内容

27、,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 l938 年) 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

28、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0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 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 1940 年)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6 分) 【考点】 中国军民抗

29、日斗争 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 【解析】 ( 1)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找准关键时间 1940 年以及关键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一中“ 抗战展开以来 , 中心都市的沦陷 ”“ 民族解放伟业 ”“ 以及材料二中“ 抗日统一战线 ”并结合所学从抗战爆发、统一战线建立、日本奴化统治以及抗日文化作用等角度归纳答案。 ( 2) 依据材料二中“ 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 ”“ 服从于抗战 ”“ 以及“ 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 ”的信息来概括抗战文化的 特点。 【答案】 ( 1) 原因: 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 7 分) ( 2) 特点: 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 6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