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比较管理.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4811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比较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十章比较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十章比较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十章比较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十章比较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比较管理,1,第一节 比较管理概述第二节 美国的管理第三节 日本的管理第四节 中国的管理第五节 亚洲四小龙的管理,第十章 比较管理,2,(1)了解比较管理的产生背景;(2)了解比较管理中的各种理论;(3)掌握美国管理的模式、特点和文化背景;(4)掌握日本管理的模式、特点和文化背景;(5)掌握中国管理的模式、特点和文化背景;(6)理解亚洲“四小龙”的管理模式和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3,第一节 比较管理概述,比较管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比较管理中的各种理论各种管理模式的比较管理原则与理念比较,4,一、比较管理学的产生的背景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 世界经济产出中约30%

2、通过国际商业活动产出的,大部分来源于遍布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国内外公司的管理人员日益需要从全球思考问题并且认识到外部竞争的压力。2.比较研究方法在管理研究中不可避免 在衡量某一事物时,一定是以另一事物为参照物来进行比较的,比较研究方法是通用的,同样适用于管理学。,5,6,3.在研究某个特定组织和管理现象,通过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可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和制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来了解外来文化,培养对人类事物多样性的的鉴赏力,有利于同其他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通过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使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更准确的认识、定位各自生活的环境和文化。,二

3、、比较管理中的各种理论发展经济理论环境论行为论开放系统论文化管理论,1.发展经济论代表人物:哈比森和梅尔斯 代表作,工业世界中的管理:国际分析在实现高速工业和经济增长中,管理投入的资金起着重要作用。基本模式假定:一个社会由农业封建社会过渡到工业民主社会的道路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于经济发展四个阶段的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某一特定的管理哲学,而且,所有管理制度最终将趋向于参与制或民主制(Y理论)管理哲学。,2.环境论代表人物:法莫和理查曼基本假设:管理效率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等。与前一理论相比,法莫和理查曼是将管理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分析。但是,由于这种理论过分强

4、调外在因素的作用,而完全忽视了内在组织变量的作用,因而这种研究的影响十分有限。,3.行为论文化因素(管理哲学、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信仰等)在管理实践和提高管理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民族特性; (2)管理者对关键的管理哲学概念、活动态度和洞察力的掌握; (3)特定社会条件中普遍的信仰、价值观念和需求层次。缺点在于大多数研究忽视了组织效率的估计,事实上,导致团体和个人行为方式不同的还可能有其他外部原因或环境变量,比如企业规模、现有技术、政治经济和市场等。,4.开放系统论该理论主要应用开放系统模型来研究组织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划分,组织环境,业务环境,社会环境,

5、如规模、技术、企业人力、物力等能够在管理人员控制下的变量。,如政府、社区消费者、股东、雇员等,研究主要是组织与业务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以利润、市场份额等衡量的组织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环境,这种理论研究虽然将组织作为整体来处理,带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由于变量界定不清导致预测结果的失真和可信度的下降,使得这一理论不能被普遍接受。,5.文化管理论 现在文化管理论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它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巨大。近些年,在交叉文化管理和比较管理领域有些进展,例如,霍夫施特(G. Hofsede)从四个方面来处理“文化”这一概念,并且用这些方法描述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克利(L. Kelley

6、)和沃恩利(R. Wortnley)应用了一种创造性的研究设计,从其他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文化因素。,三、各种管理模式的比较,四、管理原则与理念比较1.以“法”为中心的美国管理模式2.以“理”为中心的日本逻辑管理3.以“情”为特质的中国管理哲理,1、以“法”为中心的美国管理模式 美国管理模式中表现的是一种西方科学主义的文化背景。科学主义思维的基本要求就是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其五大原则就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式肯定是强化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中心,以防范为特征。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美国管理中防范性特征主要来源于罗马天

7、主教的“原罪”意识,认为人都会有“偷懒动机”和“搭便车”行为,即自己少干而让他人多干的动机。由此,公司治理机构充分体现其制约和被制约,监督和被监督,激励和被激励的关系,从而使美国管理带有强烈的防范性特征。,在人类管理发展史上,美国式的西方管理提供了科学管理的绝大部分部内容:行为科学管理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面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由于制度的建立克服了传统管理中无序状态、放任状态,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基础,如果不经过科学管理阶段,就不可能建立这样有效的管理模式。,2.以“理”为中心的日本逻辑管理 理性是一种现实性,没有理性就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矛

8、盾;但是过分强调理性会限制事业的发展,日本式理性到目前为止帮助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内在缺陷最终会遏止其文明进步的节奏和频率。 日本的管理理性由三大要素组成,即生存理性、危机理性和人文理性,从而使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在管理上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首先表现为50年代初期日本式管理由“三个不足”而形成三大特点,即由市场饱和而形成战略管理特点,由质量低劣形成质量制胜战略,而人才奇缺使日本管理一开始就注重管理中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日本民族的这种理性精神使得它对一切先进的东西都能具有一种认同感。他们的理性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长处,同时对任何外来的文化不采取盲从态度,信奉

9、“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但是由于他们历史上几乎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外来的,这就使得日本成为一个特别看重利益的民族,他们并不看重情感精神之类的文化遗产,而只有这种遗产确实给他们带来现实利益时才会去重视。,3.以“情”为特质的中国管理哲理 和西方科学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人文文化,伦理型文化,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和谐。东方人比较看重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贡献,同时也需要群体对个体的关照和扶持。,中国以“情”为纽带的管理在现代化管理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由于沟通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了群体内部成员的认同感;其次,表现为组织的整合功能强。由于其内协效应高而导致实现目标的力量集中

10、,从而减少阻力而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第三,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和费用也会降低,并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互补效应,有利于整个公司和企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以“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由于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易于采取一致的行动步调,从而减少成员间的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益。,这种管理理念过重的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却忽略了条例管理和制度效应,过分的注重人事关系,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则表现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另外,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法伦理关系渗透进制度管理中,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诸如过多的偏重于“关系学”,而忽略了规则、制度的有效执行,管理中的制度效应难以发挥作用;

11、人事安排和职务晋级,不是搞能力主义和绩效,而偏重于人事关系和血缘关系。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第二节 美国的管理,文化因素美国宏观经济体制政企关系企业的经营形态与组织结构美国式管理的特点,一、文化因素1.美国文化特点美国是一个各国移民组成的国家,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移民带着以个体方式存在的不同文化进入美国社会,结果只能以多样化形式共存。美国是一个推崇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国家,非常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中起到具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在历史上经历了较为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视法律和平等竞争的权力,23

12、,24,2.美国企业行为的典型特征: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 美国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一切活动都是一种经济活动或者是经济活动的变形,非常强调最大利润、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利润最大化就成了组织活动的终极价值目标。奉行个人主义和能力主义 此处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前途的主人。在经济管理中,美国人的行为明显带有个人主义,强调把个人的自我实现、领导和财富作为生活的目的,而在三者之中美国人将“取得成就”,即自我实现看做是人生最大的追求。,25,重视法律和契约 西方文化在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独立人格构成的社会,是一种契约型社会。在社会向前

13、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契约关系逐渐以某种法定形式被规定下来,因此西方社会是一种法制较为健全的社会。这一特点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推崇英雄主义和权威主义,美国人奉行的是资本主义式的自由企业,强调发展私营企业,希望生产资料都集中在生产部门,但是在德国、英国和美国之中,美国的公营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是最高的,因此可以说建立在资本主义原则上的私营和公营混合并存的“混合经济”。美国主张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但这种自由是一种内向型的自由,美国经济对外存在严重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主要是指经济

14、发展上的侧重点在国内。美国的国内分配政策导致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为各种商品和服务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国内潜在市场,这使得美国企业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国内导向性。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内发达的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二、美国宏观经济体制,三、政企关系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相分离;联邦政府对私营部门的事务进行干预;通过法令禁止工商界向被认为是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出售敏感性技术。,四、企业经营形态和组织结构,地域性组织结构,根据市场地域分组织结构。美国公司典型的地区性结构包括:东部、南部、西部、中部。,五、美国的管理特点1.强调全面质量管理 美国的质量管理以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通过策略的制定、统计程序控制

15、技术的应用 包括满足客户需求、全面参与、奖励制度、缩短周期时间、无错胜过纠错、对质量信息的反馈、长远目标、共同责任等多个方面。,29,2.决策方面 美国企业是自上而下进行决策的,决策速度很快,最终决策由上级做出,在此之前也通常上下级讨论。重大决策具有法律效力,上下级渠道一般是通过命令渠道,因此美国管理决策方式的优点是对外界变化反应速度快,责任明确,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缺点是不利于调动中低层人员的积极性。,30,3.计划管理方面重视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战略性计划的研究;新产品计划放在中长期计划的首要地位;强调企业的内外因素,运用现代化预测技术;使各种计划富有弹性;依据情况的变化对计划进行修订;在

16、制定计划时,企业与政府的联系较少,31,4.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美国政府和企业特别重视从各种渠道网络人才,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一般情况下,美国企业强调职前培训和专业训练,同时在注重职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5.倾向于硬性管理 美国企业特别重视生产经营目标、组织结构、规章制度。 三个方面正式Z理论的创立者和传播者称之为硬性管理的三个要素。,32,第三节 日本的管理,管理思想及文化背景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政企关系企业组织结构日本式管理特点,一、管理思想及文化背景1.日本管理思想属于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双重影响下的范畴。日本一方面极力反对和批判封建主义的旧习惯和旧思想,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宣传

17、欧美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的新影响。2.文化背景:儒家文化,西方科学文化,34,35,3.日本企业行为具有典型特征: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对其进行了实用主义的改造 日本全接受了“和为贵”的传统儒学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了修改,不是以仁为主,即不是以内省修身为主,而是以“忠”为主,这使得以和谐为主的中国儒学变为以进取为主的日本儒学。在日本,和谐只是一种手段,是实现外向型进去的手段,由此便产生了日本內协外争的管理思想特征。 信封家族主义和资历主义 日本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家族主义,也称为团体主义。在社会组织中,日本人更强调环境机构而不是个人品质。日本家族文化的特点不是以血缘为纽带,而是以财

18、产为纽带。因此,日本人的家族主义更具有社会意义,在推行家族主义管理方式的同时,更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也由此而来。,36,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处理得比较好 日本人强调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但是以服从集体为前提的。正因如此,注重群体精神的日本社会形成了足以与欧美竞争的企业家阶层,在日本集体主义精神中包含一种武士道精神,即通过自身努力为主人奉献的精神,群体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结合是日本企业的发展深受其益。,二、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1.日本整个社会形成了以银行或贸易公司(综合商社)为核心的六大企业集团,它们是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劝业以及三和 六个集团有如下特点:集团内的企业

19、相互持股,形成纵横交错的资本结构,及共同发展又相互制约;各企业集团内形成了银行的主导地位,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互派高级员工;集团内各企业社长每隔一段时间聚会一次,交流信息协调意见。,37,2.日本的金融体制自由化1983年美国要求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日本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的金融体制走出了“限制与封闭”的时代。利率自由化;扩大经营范围;国际资金交流的自由化。,38,三、政企关系高度合作型的政企关系;通过大量的经费支持和激励,让企业或行业按照政府制定的长远经济政策来发展; 政府公务员退休后往往进入大企业担任高薪管理职务,企业也会向一些官僚提供竞选经费。,39,四、企业的

20、组织结构 在日本由于鼓励下级管理人员参与决策,使所涉及的人员都有责任感,高级管理人员会将权力下放到团体,内部交流的方式由人际关系的派系代替了正式的安排,这一点是日本式管理的精髓。,40,1.日本企业组织形式在二战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2.日本企业大致有三种组织结构:整个公司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高度集中结构;是全公司统一结算分级管理的半集权结构;是分头结算、分级管理的分权结构。,五、日本的管理特点1.日本式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其理性精神表现的很充分 生存理性、危机理性、东方文化的理性思维2.日本的经营管理具有战略管理的特色 把握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抓住别人的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3.日本企业以质量

21、为中心,以弱胜强 实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牢牢抓住顾客的需求和市场变化。,4.以“和为贵”为核心的群体管理 内部的高度和谐造就了日本企业高度整体性,形成内协的格局。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6.决策的柔性化 整个领导集团来决定方针政策,在进行决策前,企业领导还要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经过反复的酝酿磋商,才做出决定,43,第四节 中国的管理,文化因素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企业管理中国的企业制度,一、文化因素中庸之道和集体主义 中庸之道的“中”,是指为人处世要有一个“度”,要适应,超过这个“度”,就是“过”,过犹不及。而“庸”则是一种经久不渝、永恒的力量,只有做到适应一切事物本 身的规律与要求,才会产生

22、一种强大而永恒的力量,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内在根源。随着传统的演变,中庸之道已经发展成不偏不倚、允当适度的意思。,45,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不是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一种温和谦让的君子风度和方式。他们以群体利益为个人利益的参照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通过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融个体于群体之中,个体的欲望和价值以群体的欲望和价值为转移。同时中庸之道受中国社会宗法制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更加关心维护群体利益,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6,2.集权主义 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先秦思想家韩非就曾设计过“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权形式;东方的专制主义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汉时

23、期就已经在中国确立,并且一直影响到当代。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体现了这种高度集权的特点,但实践证明,权力的过分集中并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就要下放相应的权力。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应该占主要方面。,47,3.天人合一与知足常乐 作为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一种“乐天知命”和“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和行为趋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天”象征的客观世界的规律被看的极为重要,“顺应天命”、“安贫乐道”成为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对客观世界的过分重视造成对人自身能力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24、,这使得中国人倾向以自身的良好行为来顺应自然。同时,中国人注重追求协调与和谐、安稳、平和而节奏较慢的社会生活。,48,4.阳刚与阴柔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底蕴是儒道两家不同的价值系统。儒家和道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它们相互刺激,相互影响,推动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前进,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具有阳刚的特征,道家则具有阴柔的特征。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之间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儒道互补,阴阳交错,刚柔相济,便使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使中国人无论在得意和失意时不仅可在心理上保持平衡,而且皆可从这一文化背景中寻找到支撑点。,49,二、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政治上,中国实行

2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上,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在经济发展中,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坚持全面改革,改革以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的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为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其中包括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组建三资企业,创办各类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措施。,三、企业管理 根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述的思想,中国实行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并确定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接着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为:一是产权关系明晰;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企业按出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四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 中国的企业决策和沟通方式与领导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51,四、中国的企业制度股份有限公司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个体和合伙企业合作社制企业,52,第五节 亚洲“四小龙”的管理,文化背景比较亚洲“四小龙”的管理的特点亚洲“四小龙”的管理比较分析,53,一、文化背景比较 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亚洲四小龙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27、崇拜者和追随者,他们身上至今体现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爱、勤俭、吃苦耐劳、拼搏、礼仪、服从家长的精神。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地区和国家越来越多的吸收了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大多数重视民主、讲究科学、时间效益观念强,有强烈的个人意识与进取心,追求金钱、崇拜财富、锐意创新。因此,亚洲四小龙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由于本民族的特点和受双方文化的影响的大小不同,他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相互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54,1.韩国 韩国企业文化与儒家文化特色有直接的联系,但他们更多的倾向于日本而与中国不同。韩国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经营

28、理念。强调改善领导艺术,提高工作绩效。韩国企业强调重教招贤。企业制胜的关键是人才,人才不仅要培养,更要使其发挥作用。,55,2.新加坡 新加坡也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十分明显的国家,权力差距大。其最大的特色是避免不确定局面的意识很强,不随意冒险,凡事讲法律、讲规矩、讲准则条文、讲团结一致的士气,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同时,新加坡又是一个移民和多民族国家,加上这几十年来实行的开放政策和外向型经济,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在该国的投资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国家。新加坡的法律的严密性、全面性在全世界都是闻名的,这使得新加坡有很低的犯罪率。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而严密外,新加坡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规则条例

29、也是相当多、相当严厉的,例如缺勤要如何处理,出现事故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发式、衣着、言谈举止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服务业,对顾客要礼貌周到,连微笑都要符合标准。,56,3.香港 香港基本上属于华人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极大,但由于长期受英国统治,外商投资和来往世界各地的客商很多,又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都市,所以其文化特征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在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夹杂着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倾向。财富至上、金钱主义在这里盛行,仁者志士,三教九流在此皆有一席之地。 香港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地区,香港特区政府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地不干预政策,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解;香港法律十分严格

30、,特别注重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通过经济立法贯彻施政意图,把整个社会经济纳入法治化轨道。,57,4.台湾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岛屿,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根,但地域狭窄,发展空间有限,其居民阳刚意识很强,致富的欲望强烈,并且受美国等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极大。台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提升很快,但其文化、法律、精神文明较其他地区或国家相比稍有逊色.,58,二、亚洲“四小龙”的管理特点1.韩国管理特点:宏观控制有步骤利用外资,大力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本国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重视人力资源投资。2.新加坡:经济自由主义与市场政策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的市场政策。,59,3

31、.中国香港:冒险精神具有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具有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相信命运,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幸运感;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独辟蹊径,勇于进取。,60,61,4.中国台湾:严格管理之道台湾的企业经营管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61年前为生产导向阶段,这一阶段台湾各厂商主要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和分配效率.1962-1972年为销售导向阶段,这一阶段台湾厂商尽快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出去1972-1982年为行销导向阶段,这一阶段台湾厂商更加重视营销管理,更多的从消费者利益和需求的角度考虑生产1982年以后,台湾管理进入系统管理阶段,台湾企业加快了从日、美引进有效管理的手段充分发挥人文文

32、化的优势,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62,民主化运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 台湾当局为了使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了各种政策:一是在全台推行土地“国有化运动”,消除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二是对台湾当局的人事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将大量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中青年扶持到领导岗位;三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将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策略;四是完善各种市场经济法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严格管理,建立管理秩序;灵活应变的外向经营策略。,四、亚洲“四小龙”的管理比较分析 东亚管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形成的差异、现代化的外界压力大、各自遇到的矛盾不同以及受儒家文化熏陶程度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管

33、理特色不同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各自遇到的矛盾不同韩国:及时解决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和经济上的高度自由之间的冲突新加坡:如何尽快吸收外国资金和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中国香港:如何利用自由港的特点,求得经济发展得总体平衡中国台湾:如何克服政党内部的腐败问题和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形成一个比较廉洁的统治集团,便人治社会为法治社会。 由于给在遇到的主要矛盾不同,导致亚洲四小龙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韩国重国家宏观调控,新加坡重法制管理,中国香港注重创新管理,中国台湾重规范管理。,63,64,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不同,也形成管理模式中文化结构上的差异 韩国对儒家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改造,减少了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新加坡更多的

34、注重经济的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的结合,利用宏观环境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中国香港则完全实现了西方科学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中国台湾则是儒家文化的正统地域,因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差别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地域面积小,缺乏内部市场,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上,首先从出口导向开始,而缺乏一个进口替代阶段。中国香港企业完全以世界市场为进取方向,而新加坡则大量引进外资,同时利用国家力量创办企业。中国台湾和韩国有其自身的内部市场,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基本上走完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企业产品生产、市场开拓既重视内部市场又重视国际市场。,亚洲“四小龙”的管理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