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海宁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一、引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帝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世界面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个个以城市竞争力为龙头或者核心的区域竞争力的优势和提升,而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又可以说是城市竞争力的具体形式。以产业政策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式地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与打造有效的产业集聚区,成了城市化政策实践者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热门。因此,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并综述产业集群、城市经济以及互动关系
2、的主要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动态(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后,1909年的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934的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随着人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理论也不断趋于完善。(1)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1909)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
3、是外部导致的。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2)韦伯的区位集聚论(1929)是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并将之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还指出了一般原因对于工业集聚比特
4、殊原因起更加重要的作用。2韦伯的产业集聚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性。马歇尔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韦伯则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互相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3)保罗克鲁格曼(1991)是第一位把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经济学家。他和其他新贸易理论学者一样运用了内生因素的概念,解释规模经济、历史路径依赖等因素对形成集群区域的作用,并对企业集群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模型认为,企业和产业一般趋向于在特定的区位集中,然而,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该模型从一个
5、地区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链条的扩展影响角度解释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4)迈克尔波特(1998)则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集群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产品出口。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竞争的首先通过提高立足该领域的公司的生产力来施加
6、影响其次,通过加快创新的步伐,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通过鼓励新企业的形成,扩大并增强“集群”本身来影响竞争。可见,波特主要的贡献在于从企业竞争力角度来说明产业集聚现象,认为产业集聚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对产业集聚为何能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说明。(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大量的研究则是2000年以后。目前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和运用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伴随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集群萌芽,如浙江的“块状经济”、广东的“专业镇”和北京中关村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据有的学者(如史忠良,2005)认为
7、,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引用过多,研究不足。中国内地较早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的浙江与广东一带,特别是浙江地区。由于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首先引起浙江学者的关注,并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作了多角度的探讨。(1)王缉慈(2001)认为产业集群的基础是本地的产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其主3要特征是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也就是说政府最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本地的中介组织和生产者服务业,促进本地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域里面,只有在频繁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中,在越来越精确的交易关系中,产业集群的优势才能得到发展,分工细化的经济网络和人脉网络才能得以形成。只有这样发展,产
8、业集群竞争力才能上去。(2)梁小萌(2001)萌指出产业集聚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规模经济。一方面,产业集聚使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优势,有助于实现内部扩张,另一方面,集聚在同一区域的企业,出于对同一产业“食物链”的依赖而密切联系,分工协作,容易实现企业的联合,实现外部扩张。(3)魏守华(2002)等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他们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继梯度转移、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之后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4)聂鸣(2002)的观点是将竞争力的基础建立在创新能力上则是通过以更快的速度向市场推出技术新颖的产品,避开在成本方面的竞争。
9、这种竞争方式的可持续性更高,但对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要求也更高。(5)魏江(2003)就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和技术学习问题为出发点,以期建立起产业集群这种特殊产业组织形态的创新系统,以及该系统内部的技术学习范式和技术能力增长机理。他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一书中运用大量第一手调查案例,总结了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经验,可为其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借鉴。(6)张辉(2003)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是在企业地理集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更高竞争力的区域内经济组织模式。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的衍生和最大限度地将区域内资源要素
10、组织起来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指出了通过产业集群战略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7)钱东平(2005)在美国加州产业集群发展及对江苏的借鉴中认为集群中只有产业定位明确,企业高度集中,支持系统发达,发展环境良好,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对集群的竞争力有质的提高。(8)张杰和刘东(2006)以基于社会资本的逻辑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制度因素。按照诺斯(1990等的认识,技术变迁路径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社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技术的选择与创新路径。(9)谭炳才(2006)在研究产业集群发展形态和转型升级机理中认为我国产业集群呈现成熟、发展和培育三种形态。他认为从产业发展的内部上分
11、析和研究主要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理论有1产业梯度转移的机理;2帕累托最优机理;3产业链条延伸机理。4三、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产业集群,有时简称集群,通常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和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
12、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等往往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城市核心竞争力。基于集群理论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丁业园、法国的索非亚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等,还是传统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的服装、浙江嵊州的领带、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海宁的皮装、杉P市的低压电器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浙江,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集群十分普遍,浙江经济连续多年超常规增长与其企业集群的贡献分不开。在珠三角,人们总是惊叹其经济的高度发达以及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在这一切的
13、背后,是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在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州为主体,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L000亿元。产业集群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对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积极的重要影响,这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源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产业集群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因为
14、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能有效地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最后,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实现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等。正是集群这些内在和外在优势的存在,所以在世界经济地图上产业集群区域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5产业集群的发展绩效与城市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有着显著性相关关系。产业集群的运营绩效能够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拉动经济大幅增长,这为倡导中国在中西部欠发达城市发展产业集群,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产业集群发展的绩效指标年度总产值与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显著相关,说明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机构的发展与其固定资产投资额有密切
15、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总是伴随着集群产值的增长。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所以在城市集群经济的发展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绩效指标年度总产值与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著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集群与这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两点其一,集群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二,产业
16、集群的年产总值即发展绩效愈高,那么城市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其生活需要的能力就越强。由此,产业集群对城市的发展贡献之一就是大大增强了城市全体居民的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城市中产业集群发展的数量比起绩效来讲对城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各指标的影响程度要弱。这说明在城市发展中,不能盲目强调集群的数量,而是要针对地区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扩大其规模,提高其绩效水平。例如浙江省近几年来大区块地位不断提高的趋势更加明显化。2000年以来,浙江块状经济总量继续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小区块在生生死死中不断分化,区块总量减少、产值占比下降。在2000年年产值10亿元以下的3
17、66个小区块中,到2004年有130个萎缩至1亿元以下,有80个成长至10亿元以上。山西大学梁红岩副教授认为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与一般企业内部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的不是单个企业内部,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可能非常专业化。甚至可能只是某一类型的配件或某一道加工工序,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很稳定,效益成本很小,因而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的优势。此外,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分享基础设施、6公共服务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产品,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他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所以,产业集群有利于促
18、进小城镇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陈柳钦教授指出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在外部性的作用下,企业通过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以及技术外溢和品牌外部性。所以,假设土地、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在要素和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会有选择在某个地方进行联合生产的倾向,企业的员工为了减少工作成本和时间等就会选择在企业附近生活,从而形成人口的集中,企业与人口的集中为其他相关产业像上下游产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业等的进驻本区域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口在此集聚,以共享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四、总结部分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
19、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产业集群,但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外的研究偏重于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的归纳。产业集群吸引了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注意力,成为国外理论研究的热点。国外关于集群的研究大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研究的专著。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目前理论仍落后于实践。尽管如此,产业集群的研究结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绩效。20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集群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视角多样,探讨领域宽泛。总体看,国内集群研究仍处于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和消化阶段,主
20、要表现为1多数研究者或者用国外理论解释现有集群现象;或者对某一个集群特点进行总结和案例分析,但没有上升为解释力较强的一般性理论,即缺乏重大的理论创新。2大规模集群现象在我国仅仅有20年的历史,多数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态势和规律还难以把握,加上统计资料的缺乏,对集群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3集群形成的初始条件、行业特征、演化过程讨论较少;对集群形成发展的环境条件、中国集群特有的风险问题、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开放和国际竞争条件下,集群创新和升级也是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是今后集群理论研究的方向。这些研究对于弄清集群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实施集群战略、为政府制定规划
21、和促进性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7理论意义。4集群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但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似乎不够。纵观以往研究我们发现,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但在具体分析中,大部分学者仅仅对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学理上的概括分析,无论是一般性的理论分析还是针对特定区域的案例分析,都只是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详尽的定量分析,这也使得研究结论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尤其考虑到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变化将对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带来最为直接的推动力,不同的产业类型、成长阶段、集聚形态将导致不同的空间布局,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也不尽相同。四、参考文献1成德宁周立何
22、建坤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21世纪的城市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10)7102谢润邦戴盛城市发展与产业集群形态的变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6)94963罗洪群肖丹产业集聚支撑的川渝城市群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812,22(12)1021054隋映辉产业集群基于我国城市发展的观点、模式与竞争体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8(2)31355草暖暖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5)77796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工业经济J2005,95337谢方徐志文王礼力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
23、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148催焕金曾蓓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业集群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1051079程广平汪波程国平,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集群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8,25(4)626410王缉慈产业集群城市发展的名片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8)384111冯刚城市聚散功能与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2004(4)525512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优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7,28(4)435013袁占亭突出特色推动产业集群发挥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在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白银论坛上的主题演讲J甘肃冶金2005,27(3)111
24、514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优化探论J经济前沿2007,(9)192415陈柳钦黄坡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162016戴卫明等产业集群的起源基于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133899317罗文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的意义J科技与管理,2005,1818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上海负旦大学出版社,200319ROBERTMGIBBSANDGANDREWBERNAT,JRRURALINDUSTRYCLUSTERSRAISELOCALEARNINGSJRURALDEVELOPMENTPERSPECTIVES
25、20GANDREWBERNAT,JRINDUSTRYCLUSTERSANDRURALLABORMARKETSJSOUTHERNRURALSOCIOLOGY,1999,PP17018721FRIEDMANJ,WOLFFCITYFORM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8263676822FANCANDSCOTT,A,J,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DEVELOPMENTASURVEYOFSPATIALECONOMICISSUESINEASTASIAANDASTATISTICALANALYSISOFCHINESEREGIONS,ECONOMICGEOGRAPHY,200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