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勁溪的美麗與哀愁,高雄市加昌國小91年行動研究執行報告,報告者:鄒恬慈,九十一年九月廿五日,執行者:加昌國小 行動研究小組,研究小組成員,楊沄蓁、鄒恬慈、張雯惠、歐哲華、洪瑞遠、所有實習老師,研究動機,一、後勁溪為高雄兩主要河川之一,距 本校約500公尺。二、高市政府正在規劃、建設河岸親水 工程。三、帶領孩子觀察都會裡的溪流之功能、 及其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加昌國小 孫千惠老師繪製,研究目的,一、了解並比較研究前後本校師生及家長對後 勁溪的環境識覺。 二、以溪流體驗活動使本校師生及家長覺知後 勁溪的嚴重問題。 三、以系列課程統整活動加強本校師生及家長 對後勁溪問題的正確認知。 四、本校師生、
2、家長以行動關懷後勁溪,進而 在生活中珍惜水資源,愛護美麗的河川。,環境識覺的概念,所謂的環境識覺(environment perception)是指個體或群體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狀況或環境影響,不斷的進行完全接收訊息的過程。 個體對於環境產生的識覺,往往因個人的特性、價值觀和社會背景.等的影響,而有所不同,而那卻是聯繫人和環境間相互關係的關鍵。,研究架構,改編自J. Sonnenfeld , 1968的環境分類圖,研究流程,問卷的設計,獲取高年級學生及本校親、師之基本資料(屬性資料)。 獲取受試者對於後勁溪及其沿途的景觀印象(識覺空間),及其活動與後勁溪環境之交集(活動空間)等訊息,瞭解受試者對
3、後勁溪環境所產生的識覺。 。由問卷中抽取本研究待答之相關資訊,與問卷填答者之屬性資料做相關統計檢定。,河川體驗活動,本研究企圖藉著替驗活動的進行,影響受試者的環境識覺。 活動規劃: (一)溪流水質檢測活動 (二)溪流景觀體驗活動 1、校內教學活動 2、戶外教學 3、實踐行動,研究進度,月份,註:()為已經進行的部分,問卷探究主題(一)與待答問題,主題一:師生之屬性與景觀印象、活動與 環境之交集與教學活動態度分析。研究假設:受試者之基本屬性不同,其對景觀印象態度有差異。受試者之基本屬性不同,其對活動與環境之交集態度有所差異受試者之基本屬性不同,其對教學活動態度有所差異,問卷探究主題(二)與待答問
4、題,主題二:體驗與教學活動參與前後差異 分析 研究假設:受試者參與體驗活動前、後對後勁溪景觀印象態度有所差異。受試者參與體驗活動前、後對後勁溪活動與環境之交集態度有所差異。受試者參與體驗活動前、後對後勁溪教學活動態度有所差異。,問卷探究主題(三)與待答問題,主題三:有無參加戶外體驗活動之參與者 景觀印象、活動與後勁溪環境之 交集及教學活動態度之比較。研究假設:戶外體驗活動參與者與未參與者,其對景觀印象態度有所差異。 戶外體驗活動參與者與未參與者,其對活動與後勁溪環境之交集態度有所差異。戶外體驗活動參與者與未參與者,其對教學活動態度有所差異。,溪流水質檢測活動,91年7-8月,在海院陳秋雲教授的指導下,進行了四次的水質檢測工作。參與人員:研究小組、實習教師、六年級一組小朋友。測PH值、溶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濃度、懸浮固體等項目。,後勁溪水質檢驗結果,校內教學活動,對象:所有受試者(高年級同學、教 師、家長),在校內進行。,我家門前有小河(張雯惠老師作)後勁溪(張雯惠老師作)後勁溪紀錄影片欣賞。,景觀體驗活動:戶外教學,景觀體驗活動:行動與實踐,對象:有進行戶外體驗活動者宣傳品的製作與宣導師生共同討論如何在生活中愛護河川環境、珍惜水資源。,與同事合作研究,下班還要寫作業,粉辛苦,但,大家一起走走逛逛,也粉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