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612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POETRYTRANSLATIONINTHECROSSCULTURALPERSPECTIVE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比其他体裁的外国作品之译介,要更为独特一些它给中国文学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促生了中国新诗,将诗歌这一体裁,从中国传统的旧诗中解放出来,从诗体、语言以及内容素材等方面,赋予了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自由,使得中国的诗人们能够以当下的语言,写出当下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和生命力。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时代、历史和文化沉淀的结晶

2、,中西皆然。诗歌不仅融聚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以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将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情与理智、情趣与教育融于一体,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国诗歌发展到近代,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新学之诗”,以音译新词汇入诗,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诗歌开辟新意境,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提倡“我手写我口”这些均未能使中国诗歌摆脱困境。究其根本,还是由于诗体和语言的局限。说到底,文言是极少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语言,不能普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仍以古旧、少数得有些贵族化的文言作为写诗的唯一语言,无异于否定人们日常操持的语言,否定世俗生活的意义这样的诗歌自是没法走

3、远。回顾一下我国古代文学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所处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人也写诗,但为何词更兴盛元人也写诗词,但为何曲更兴盛明清人也写诗词曲,但为何小说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的使用。因为宋词的语言要比唐诗通俗,元曲的语言比宋词通俗,明清小说的语言比曲更通俗,已经基本上是白话了。胡适在国内外多种场合用“文艺复兴”来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彻头彻尾的文艺复兴运动”。胡适及其同道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丁等人提倡以俚语土语代替拉丁文,两者本质何其类似。而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白话入诗与文艺复兴的

4、俚语土语入诗一样,给社会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解放”。正如胡适所说,白话入诗表面上虽然是个形式问题,但语言的形式实际上又决定了诗歌的内容“五七言八句的律诗,绝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绝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绝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只有语言文字的革新和诗体的解放,“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近代“诗界革命”的失败说明,“内部的改良和革新不可能复现中国诗歌的唐宋荣光”。中外诗歌发展的历史说明,要使中国诗歌朝着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审美的方向继续前行而“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季羡林语)。胡适身先士卒,以译诗为

5、主要手段,在白话入诗和诗体解放两个方面作了尝试,前所未有地革新了诗歌语言工具和传统诗学观念。这种尝试也使得诗歌从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扩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和受众群体,为诗歌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二三十年代是新诗诗体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此间,也是意象派运动持续发展的时期。中国新诗从意象派那里吸取了不少理论支持。意象派激进诗人在1915年4月出版的意象主义诗人序言中,规定了自由诗的创作法则,其中有一些对新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一个诗人的独特性,在自由诗中,也许会比在传统的形式中,常常得到更好的表达,在诗歌中,一种新的节奏,意味着一个新的思想”、“在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

6、等等。意象派对“自由体”、“日常语言”的推崇,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先驱们对诗体和语言的看法及实践;“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对世俗生活的肯定,也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平民化倾向。新诗诞生之后,由于这一形式的不成熟,曾有很多人对新诗诗体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自由体”过于散漫、直白,没有诗味。闻一多还曾提出新格律体,提倡在形式上赋予诗歌以“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意在约束诗歌中漫无边际的情绪、情感。但主流观点仍然是认可“自由体”的。郭沫若提倡以情感节奏代替外在节奏;戴望舒提倡不加修饰的“散文美”,认为外在的形式反而会破坏诗意;废名认为,新诗的形式是散文化的,内在则是诗歌,旧体诗恰恰相反,外在形式

7、是诗歌,内在却缺乏诗意,是“散文的”。之后,诗人们对外国诗歌更关注内在质地,而非外在形式,从而带动了西方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等诸多“主义”和“流派”在中国的滥觞。这其中,最成熟的例子当属“九叶诗派”对外国诗歌及诗论的借鉴。从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身上,一些技巧、观念、理论被移植进来,比如里尔克对世界的沉潜观察与细微刻划,对神秘体验的赋形;艾略特强调的客观化、非个人化;奥登的反讽和自由联想,以及戏剧化,等等这些都对九叶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九叶诗人的创作标尺。可以说,九叶诗人带来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双重丰收。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

8、期达到的目标本课题将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解读中西诗歌翻译中的深层内涵。主要采取对比、举例的方法研究。其中难点在于中西方在翻译“东风”和“西风”时是否该遵循本国文化还是融入别国风土人情。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9月20日11月14日确定论文题目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月2日提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2011年1月底前提交论文初稿2011年4月底前二三稿的修改2011年5月底前提交按要求装订的论文终稿一式四份五、主要参考文献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上海外语教育社,1980年序言。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版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外国语1995年第5期钱歌川英文疑难详解续篇中外出版社1976年第312页王寿兰编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18页孙梁编选英美名诗一百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第292页冯志杰、冯改萍译文的信息等价性与传递性翻译的二元基本标准,中国翻译1996年第二期MAOTSETUNGPOEMS外文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第35页BASSNETTSUSAN,LEFEVREAND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