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637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 浅析英汉模糊修辞之差异及其成因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1.历史背景 : 模糊修辞学 在上世纪 80年代就已经兴起, 是一门正待开创或者说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 。 模糊修辞学是基于 模糊语言学以及修辞学之上的学科,与模糊语言学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静态的语言因素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而是研究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模糊现象,这一点修辞学界已取得共识。然而,英汉语模糊性的对比研究明显不足 ,进而给模糊修辞对比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研究语言模糊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现出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个性的成因是 模糊语言研究者必须直面而且必须加强研究的问题。 2现状和发展趋势 : 2.1

2、 国内现状 : 自 伍铁平先生在外国语杂志 1979 年第 4 期上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这标志着模糊语言研究在中国起步。随后人们也开始注意并研究模糊语言在言语交 际活动中的表达效果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研究模糊修辞了。 模糊修辞学从 1979 年开始到2010 年 已 有 30 余 年的研究历史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于模糊修辞对比的研究也与时俱进着。 许莉( 2005)曾指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模糊修辞的相似点:首先,它们有相同的构成方式, 或利用语言系统本身的模糊性构成,或利用传统辞格构成,抑或利用标点符号或感叹词构成;其次,它们有相同的语义不确定性、简洁性及整体性的特点;再次,它

3、们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高效准确地传递信息,提高语言表逮的灵活性,使语言更符合礼貌原则,部分模糊修辞手段还具有美学功能。英汉模糊修辞的相异点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模糊语言的非对应性及修辞手法的非对应性作者倾向于认为造成这些相异点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 潘晓慧 ,邹金屏在 2006年提到了几点引起模糊修辞差异的文化因素:中英文模糊修辞的差异受到宗教 的影响;中英文模糊修辞的差异受到习俗的影响;地域差异也 会影响到模糊修辞在中英文中的运用;东西方思维的取向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各自语言中的模糊修辞。 2.2 国外现状: “人文学哲学”对那些冲破“语言的牢房”,刻意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之间

4、制造张力关系的表达方式倍加重视,并对大量运用这些表达方式的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语体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的模糊修辞研究具有理论启示作用。 “新批评”派的威廉燕卜荪的专著朦胧的七种类型,专论诗歌语体中诗歌语言复杂多义的现象,集中论述了隐喻、双关等手段所形成的语义不确 定性,并讨论了上下文以及文化背景因素对言语意义的影响,对我们的模糊修辞研究很有启发。 3. 选题意义 作为一门新兴的修辞学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已经在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模糊修辞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进展不大。由于对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尚存在某些问题, 比如:对何谓语言的模糊性尚缺乏一

5、致意见;对语音、句法结构模糊性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对语义模糊性的研究;对模糊性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尚嫌不足等等。模糊语言学存在的问题直接对模糊修辞学的 进一步 研究造 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得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尚留有很多空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广大学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模糊修辞异同的研究又少之又少。本 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研究的,集大家之所长,再补充上个人的一点小小的看法,预期的目标是给广大读者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点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参考意见,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下参考文献上的稀缺。 从理论上来说,该研究是对模糊修辞理论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思维的模糊性本质。因而研究英汉

6、模糊语言能帮助我们牢牢掌握模糊现象,以及两种语言中模糊思维的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 在实践上,研究英汉模糊修辞能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通过对模糊修辞的研究将发现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方面 存在的众多差异 。英语教师可以越过这些表面现象,向学生揭示英汉模糊语言的本质。英语学习者也能够对这两种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此研究能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并能通过对模糊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有效的交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 模糊修辞学是基于 模糊语言学以及修辞学之上的学科。 随着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修辞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模

7、糊修辞学 研究的是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模糊现象,即模糊言语。针对英汉语模糊修辞的对比研究的明显不足 , 研究拟 在通过比较来揭示 模糊修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上体现出的个性以及个性的成因。 最 后 在总结部分 提出了一些在模糊修辞领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研究 模糊修辞对于更深刻地了解思维的模糊本质 ,增强修辞理论的解释力以及提供英语教学新视角都具有积极意义。 2.拟解决的问题 : 2.1 何谓语言的模糊性?模糊理论的内含? 2.2 模糊修辞有哪些基本原则?英汉模糊修辞研究现状如何? 2.3 分别从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角度分析英汉模糊修辞 有哪些差异? 2.4 分别从地域因素、宗教、经济状况、

8、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多角度分析英汉模糊修辞差异的成因有哪些? 2.5 在模糊修辞领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有哪些?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 : 文献研究 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定性分析法 :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 “质 ”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9、,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对比分析法 : 对比分析法 也称 比较分析法 ,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别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技术路线 : 1. Introduction 1.1 The Vagueness of Language 1.2 The status quo of Vague Rhetoric Study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 Vagueness Theory and Modern Rhetoric 2.2 Principles o

10、f Vague Rhetoric 3.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Vague Rhetoric 3.1 The Non-corresponedence of Vague Language 3.2 The Non-corresponedence of Vague Rhetorical Devices 3.2.1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3.2.2 The Dissimilarities in Using the Same Rhetorical

11、Devices 4. Reasons for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Vague Rhetoric 4.1 Differences Caused by Geological Factors 4.2 Differences Caused by Religious Factors 4.3 Differences Caused by Different Economic Positions 4.4 Differences Caused by Different Social Conventions 4.5 Differences

12、 in Thinking Modes 5. Conclusion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 : 1. 2010 年 9 月下旬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老师下达任 务书。 2 2010 年 10 月 充分合理安排时间,查阅文献, 完成中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2010 年 11 月 开始撰写初稿。 4. 2010 年 12 月 -2011 年 4 月 论文修改工作:与指导老师保持 密切联系,认真对待论文修改工 作,直到完成终稿。 5 2011 年 5 月中旬 提交论文终稿,按要求装订的论 文终稿一式三份。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 J, 外国语, 1979( 4)。 2许莉 ,英汉模糊修辞异同研究 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3潘晓慧 ,邹金屏 ,从英汉模糊修辞看中英文化差异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1):6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