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 关联理论对反讽言语的解读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反讽作为一种智慧诙谐的语言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人类日常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讽也一直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修辞学家的热门课题,反讽的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 1佯装无知。 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 3罗马式反讽(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 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 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 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得到了进一
2、步阐发。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蒂廉等。 而到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对古典反讽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反讽的研究出现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反讽开始于语言学家格莱斯( Grice),他在 1967 年的演讲稿“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合作原则,认为说反讽者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准则,隐含与字面 意义相反的意义。格莱斯理论假设的不足是:把反讽仅仅视为对质准则的违反,实际上,违反其他准则也可以产生反讽,不违反任何准则同意产生反讽。
3、此后, Sperber & Wilson 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合著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 1986),标志着关联理论的产生。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认知理论,它在语码论和交际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示 推理交际模式(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关联性是支配反讽理解过程的认知总原则。关联性贯穿反讽理解加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共知 信息的提取与确认,触发机制的感知,对反讽性质的判断,反讽表达的隐含及态度与印象的破解,都离不开关联性的导线作用。关联性激活与反讽理解相关的信息,确定信息的关联程度,帮助形成假设并确定每一假设的关联程度,最终引导受话人对
4、反讽做出正确理解。 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理论引起了西方语言学界、认知心理学界、哲学界的强烈反响。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认知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给语用学带- 2 - 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者除了注意“说话人意义”之外,也开始注意或已转向“话语理解”方面的研 究。从 80 年代末开始,国内外语界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开始出现了介绍、引述关联理论的论文,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该理论的应用研究,如“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何自然、冉永生, 1998)、“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刘绍忠, 1997)、“关联理论与反讽理解”(曾衍桃, 1998)“反讽话语的认知
5、语用研究”(文旭, 2004)、“语言使用中的推理”(熊学亮, 2007)等。学者们普遍认为关联理论弥补了会话含意理论的解释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明说与暗含的关系,认知主题在话语理解中的地位、作用加强了,语境或语境假设占有重要位置,提出关 联是认知的基础,交际的最基本原则,对推理也予以了重视。 关联理论为言语反讽的理解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用关联理论来理解反讽 ,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际含义和目的。 从 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反讽言语 有助于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反讽的本质, 进而加强 了 对反讽言语的 辨别与 理解 , 为反讽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反讽研究的
6、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短的回顾,然后对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关联理论是斯珀伯和威尔逊在对格赖斯合作原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关交际的语用认知理论,提出了明示一推理模式, 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 关联性是支配反讽理解过程的认知总原则,关联性贯穿反讽理解加工过程的方方面面。 最后本文重点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反讽观:一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理解反讽的本质;二是如何在关联原则的指引下辨别反讽;三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理解反讽。从而看出关联理论反语观的合理性和以及其对反语本质和反语理解机制的强大解释力 英文写作提纲如下: On Irony Utterance From th
7、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hesis statement: Irony utterance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used in literatray works and our daily life, which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and psychologists. Sperher and Wilsons echoic mention theory within a Relevance Theo
8、ry base frame work of irony provide an new way for the research of irony. 1. Introduction 1.1 A bried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irony - 3 - 1.2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irony 2. Cognition and verbal irony 2.1 Relevence theory 2.2 Understanding of implicature 3 Understanding ironic utterances within th
9、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 3.1 The nature of iron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ence 3.2 The cognition of ir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ence theory 3.3 The interpretation of ir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ence theory 4. conclusion: This paper approaches comprehension of ironic utteranc
10、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It explains how to study ironic utterances with the help of relevance theory, and holds that this way of doing can help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ironic utterance, and then better understand ironic utterance. 三、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关联理论为言语反讽的理解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 。 本文 通过一系列的例
11、证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 分析交际双方如何通过这一方式来传达、理解反讽言语,从而 更深入地探索反讽生成和理解的本质过程 。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研究反讽,为反讽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技术路线:通过借阅图书馆书本,以及网上搜索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结合两者及自己的想法,拟定出该论文。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09 年 11 月 30 日 12 月 20 日 确定论文题目 2009 年 12 月 21 日 2010 年 1 月 22 日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提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0 年 2 月底前 提交论文初稿 2010 年 3 月底前 初稿、二稿的修改 2010 年 4 月底前
12、三稿的修改 2010 年 5 月中旬前 定稿,提交按要求装订的论文终稿一式三份 五、主要参考文献 Hamamoto, Hideki. Irony from a Congnitve PerspectiveA. John Bejamings - 4 -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Sperber, Dan and Wilson Deirdre.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文旭, A Cognitive-
13、Pragmatic Study in Ironic Utterences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曾衍桃, Irony in Communication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何自然、冉永生,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基础 J,现代外语, 1998(3)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J,现代外语, 1997年第 3期 唐青叶,语篇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王建国,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曾衍桃,关联理论与反讽理解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