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擎龙头 缩差距 让课改在 #遍地开花 课改进行到今天,相信各镇各校都已找到了适合本镇本校的改革思路,我镇的课改工作在区教体局,特别是区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提升内涵重在精致管理、提升质量依靠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把教师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抓手,把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点,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组建课改领导小组,引领课改推进方向。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的力量,在行政上旗帜鲜明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成立了以中心学校一把手为负责人的课堂教学改革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行政领导、组织协调和业务推广。这三条线平行推进、相互促进。行政领导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
2、课堂教学改革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镇教研组和各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教师在推进中业务方面遇到的棘手问题,做好改革评价工作。 2、严格校长参与制度,实时掌握课改进程。 课改成在教师, 败在校长。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无疑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改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因此,我们制订了 #镇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校长参与制度。制度规定:校长作为课改第一责任人,既是课改引领者,更要成为课改先锋,课改榜样,课改主力军。所有校长,每周必须听一节课改研讨课,一节新教师入门课,听后有触动,有发现,有反思,有整改思路。必须参与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活动中,校长要针对自己听课中发现
3、的问题,提出疑惑,对讲课教师“三问”。一问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是什么,二问教法学法的支撑点是什么,三问何处体现出了“三生课堂” 的养成教育。 3、加强课改理论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针对近几年每年都会新招入伍一批新教师和部分教师课改意识周期性松懈的情况,我们坚持对全镇教师进行持续培训:一是专题式培训。利用寒暑长假,对中小学校长和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们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了解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二是竞赛式培训。每年策划并组织一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比业务、比技能,选拔优秀教师,激励学校与教师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实验中。三是开展座谈式培训。教研组经常召开专门人
4、员的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共 同提高。四是课例式培训。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挑选精品课例,送教下乡,让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例解决实际问题。每次的“送教下乡”都采用“征集问题 教师做课 教学研讨 教研点评”的方式进行,力求关注到各个学段、各门学科。 4、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形成各校课改特色。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模式”,但不能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固定于一种模式。因为不同学校的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状况等都存在着差异。课堂教学改革,要有自己的模式。模式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改的要求,还要吸收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 际。目前我镇较成功的模式有:双 小学的“自学一互学一众
5、学一自化”四步一体学习法,中心小学的“ ”课堂模式, 营小学的“导学 互动 -展示 测评”教学模式,陈湾小学的“三环三练”教学模式, #中学的“ ”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遵循“关注小现象,研究小问题,提出小策略”的宗旨,使课改的关注点逐步由“面”向“里”挖掘。 5、定期开展课改交流,研讨课改疑点难点。 搭建平台,相互借鉴,举办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是我镇课改以开放促开展的一贯做法。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 不断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才能齐头并进,不断提升。为此,我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课改研讨会,所有校长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都要参与,会议采取经验推广,
6、典型课例研讨,疑难问题问诊等方式进行。每学期不定期举办“三生课堂开放周”活动,不断架起校与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桥梁,促进全镇教研工作的整体推进。我们选取双南小学,镇中心小学作为课改开放学校,开放周期间,镇内其他学校的教师可以随便走进每个教室随堂听课,并可以向讲课教师质疑问难,相互沟通。开放周期间,中心学校教研组根据各学校的亮 点特色做出分类,并一一做好点评,以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实现“共同研讨提升,整体和谐发展”的活动目的。用身边的课例引领身边的教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别人可以做到的,自己也应该、也能够做到。通过开放周活动的举行,我镇教师的课改思路更明晰了,课改意识更坚定了。 6、培
7、养课改“领头羊”,强化课改整体合力。 校长是榜样,优秀教师是榜样。我镇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和培养课改榜样,扶持榜样,努力帮助榜样早走一步,多走一步。组织这些榜样教师外出学习,借他山之石,促个体优质发展。两年来,我们先后派出 5 名教师跨省学习, 26 名教师跨市学习, 124名教师参与了市、区教研活动。这些教师按照“学有所获,学有所思”的要求,回校后,都上了汇报课,进行了课改讲座。我们还组织参与省市学习的教师,到各校巡回讲课,把所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辐射到全镇,提升了我镇所有教师的课改水平。 7、倡导校际“结对帮扶”,补齐弱校弱科短板。 为使我镇各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缩小校际间差距,我镇开展了街内学校
8、和村联小之间的结对帮扶。帮扶对子遵循“建议组合”和“自由组合”原则,由中心学校根据师资配备情况建议街内和村联小两两结成帮扶对象。街内学校每个月派出 2 名 以上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送教,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完成随堂听课、指导如何安排教学、组织教研活动、上示范课等教学任务;并采取面对面指导、集体备课、评课上示范课等多种形式,与结对学校共同研究课改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被帮扶学校每学期派 2 名以上教师到帮扶学校跟班学习,跟班教师必须完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班级管理、上公开课,远程运用、学生辅导等常规任务。 8、改革学校评价方式,增加课改效果权值。 课改能否高效推进,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修订了原有以单一的教学成绩排座论次的评价方案,每次月工作检查把课改的推进作为必查内容,通过查教师听课笔记、查学生小组合作记载,小组合作评价本,随堂听一节普通教师“三生课堂”常规课等形式,对所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并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设置奖项,表彰课改先进单位和课改先进个人,鼓励我镇学校和教师自觉投身到“三生课堂”的实践中。 课改无止境,课改在路上。愿我们携着诚心,带着恒心,虔诚地走在课改大道上,为襄州区教育教学工作涂画 一抹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