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一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导致心排量减少,继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分失血性和非失血性。前者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消化道或术中较大出血等病人,约占该类休克的80%以上;后者多见于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利尿、大量抽腹水或胸腔液等。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也有其特点。,二病理生理机制,血容量减少、心排量下降、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克构成“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特点。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能够通过压力、化学感受器(H+和CO2)的反射,迅速刺激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类强心和血管收缩的物质进行代偿。这些激素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效应可以提高心排出量,收缩外周血管的效应有助于稳定血压。,二病理生理机制,静脉强有力的收缩将能够快而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动脉相对较弱的收缩能够在维持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持动脉系统中的血容量以满足组织器官的灌注;内脏器官血管更强烈的收缩则有利于把有限的血容量优先供给心、脑等所谓的生命器官。,二病理生理机制,上述这些反应在血容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对于挽救生命具有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