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78690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安20172018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南安市 2017 2018 学年度 下 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初 一 年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更充分发挥考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旨在促进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市课程改革, 我市举行了 2017 2018 学年度 下 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由市教师进修学校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命题。我们 在对各校上交的质量分析报告汇总整理,及对部分 初一 年一线数学教师、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此次 初一 数学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 本次评价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参考 2017年福建省初中 学科教学与评价

2、指导意见 (数学科) ,结合我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目的在于 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2、考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本届学生使用的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 七 年级( 下 )进行命题。 3、试题结构 参照 2017 年省新中考的命题改革变化精神, 试卷整卷共计三大题, 25 个小题, 全卷满分 150 分。 按题型设有:选择题 10 题,共 40 分 ;填空题 6 题,共 24 分;解答题 9题,共 86 分。试卷中各章节所占比例范围大致如下:

3、 4、试题的来源 ( 1)数学教材(课本及配套同步练习册)的原题共约 52 分,占 34.7%。主要考查双章 节 第 6 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 7章 一次方程组 第 8 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 9 章 多边形 第 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分 值 约 24 分 约 26 分 约 32 分 约 32分 约 36分 百分比 % 16 17.3% 21.3% 21.3% 24.1 2 基,增强考生信心,形成“依标用本”的良好导向。 ( 2)源于教材(课本及配 套同步练习册)的题目改编题共约 62 分,占 41.3%。这些考题由命题人员根据课标精神,由教材题目改造而成。这些题目不照用陈题,而是创设新

4、的情境进行改编。命题人员希望借此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 不停留于搞题海,套题型。同时,根据 省新 中考 的精神, 适当 增强 中档题 的难度 。 ( 3)综合提高题共约 38 分,占 25.3%,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为背景,结合画(作)图、 不等式,方程(组),图形变换 等知识来命制,意在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分类讨论、运动变化、方 程与 不等式 思想。通过对动态几何图形的观察进行演绎推理和分析解决,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方程与 不等式 思想等数学思想的考 查 , 区分度比较明显 。 二、考试效果 由于

5、本次命题参照省新中考命题改革变化的精神,绝大多数的学校反映难 度适中 ,实测成绩比命题时预测的 比较接近 。据网上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到考人数共 14639人,平均分 95.28 分,及格率 65.39%,达 A 率 16.8%, 最高分 150 分,最低分 0 分,试卷总体难度 P 0.64. 各校反映本卷试题能依标据本,注重基础与创新,注重考查学 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试卷中的中档题分量增加,符合 省新中考的精神 ,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命题新变化 ;一部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入口宽, 但 有深度 、有

6、难度 ,较好的考查学生的 各种 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试卷特点 本试卷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与新的考试命题趋势 , 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考查学生基本能力, 考查内容 点多、面广,难度 适中 , 从整体上来分析,题型 清晰简洁,把握好了由简单到稍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试题重 视中档 题的设置,严格按照省考的要求。对于解题的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这 充分体现 了 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课本教学,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1.注重基础 ,导向明确。 试卷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放在首位。如第 1 9、 11-14、 17-21、第 22(

7、 1)( 2)、第 24( 1) 题(共 104 分,占全卷的 69.3%),这些试题大部分都是从教科书的例题、习题中选取后进行适当变式生成的,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业考试的基3 本定位。而且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 初一 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 ,都控制了试题 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和繁难人为编造的计算题。这 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 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 “实践操作”、 “证明能力”、“计算能力” 、 “应用意 识” 、“探究意识” 等 基本数学 素养 的形成。 2 题型结构, 力

8、求 创新。 在题量和分值设置上,力求符合全省中考的最新变化与趋势,题型结构力求创新。如第 3、 4、 10、 23、 24 题的设置贴近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第 20 题体现省考要求学生 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 文化,本题以 九章算术 中的“盈不足术”为 命题背景材料, 进行设计,与 2017 省中考的命题理念相 相吻合。对数学概念和几何语言的考查也有所创新,如第 9、 16、 22、 25 题。 3. 渗透思想,考查 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了它,就能驾驶知识,形成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本份试卷能注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合情推理等能力,渗

9、透数形结合、运动变化以及转化化归等思想。数感、符号感、化归思想的考查则贯穿全卷。如第 6、 9、 15、 16、 22、 25 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 24 题考查学生的 探究能力,考查探究能力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有很好的导向 作用 。 第 16、25 题 是阅读理解题, 考查图形的 变化规律 , 涉及到数形结合, 转化化归, 实践与探究 ,分类讨论 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较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探究能力。 四、成绩的统计数据 1 全市参加考试人数及成绩总体情况: 满 85%以上人数 满 60%以上人数 满 40%以下人数 2460 9573 2488 2.单题质量分析 : 考生总数

10、零分答 卷数 满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4619 20 150 150 95.28 34.12 0.64 0.5 4 初一 数学各题得分情况表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得分率 区分度 答案 备注 01 4 3.76 0.94 0.2 A 02 4 3.55 0.89 0.38 D 03 4 3.16 0.79 0.37 A 04 4 3.5 0.87 0.34 D 05 4 3.28 0.82 0.47 D 06 4 3.04 0.76 0.55 B 07 4 3.34 0.84 0.46 C 08 4 3.26 0.81 0.43 C 09 4 2.76 0.69 0

11、.47 B 10 4 2.25 0.56 0.6 A 11 4 3.39 0.85 0.45 12 4 3.42 0.86 0.45 13 4 3.21 0.8 0.61 14 4 3.28 0.82 0.57 15 4 2.36 0.59 0.78 16 4 0.18 0.04 0.11 17 8 6.97 0.87 0.43 18 8 5.5 0.69 0.72 19 8 5.64 0.7 0.72 20 8 5.8 0.72 0.8 21 8 5.24 0.66 0.54 22 10 5.7 0.57 0.57 23 10 6.32 0.63 0.74 24(1) 4 1.71 0.43

12、 0.74 24(2.1) 4 1.11 0.28 0.69 24(2.2) 4 0.15 0.04 0.09 25(1) 4 1.77 0.44 0.85 25(2) 5 1.05 0.21 0.66 25(3) 5 0.7 0.14 0.48 卷 I 选择题 40 31.9 0.80 对于上表的备注与说明: 难度:表示试题的难易程度,介于 0-1 之间,值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 试题难度比例:表示试卷不同难度等级的题目所占比例,一份好的试卷里难度中等的题目所占比例应该比较大。( 0 P 0.3 为难题; 0.3 P 0.7 为中等题, 0.7 P 1 为易题)。 信度:表示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

13、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介于 0-1 之间,值越大越好( 0.9 以上为优秀, 0.7 0.9 为良好, 0.35 0.7 为中等, 0.35 以下为低信度)。 5 鉴别指数(区分度):表示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区分程度,值越大表明试题区分不同能力考生的效果越好,试题采用的价值也越大。取值范围介于 -1.00 至 +1.00 之间,评价标准为: 0.4 以上为很好, 0.3 0.39 为良好, 0.20 0.29 为尚可, 0.19 以下为不好。 五、学生答卷情况 (一) 学生已掌握的内容 : 1.方程(组)的概念,基本运算及其简单地运用掌握较好,如第 1、 11、 13、 14、 17、

14、 20、 23( 1)题 ; 2. 不等式(组)的概念, 性质及 基 本运算 、 运用掌握较好,如第 2、 5、 12、 18 题 ; 3 基本的几何概念,性质的简单运用、画 图等, 如 第 3、 4、 7、 8、 21、 25( 1) 题 ; 4.图形变换的性质及其运用,简单的几何证明,推理, 如 第 6、 9、 15、 19、 22 题 .(二)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 1.粗心大意,审题不认真 . 如第 4 题,把“不能”看成“能”而误选;第 20 题“盈余”理解成 “多余”, 故错写成 8 3 7 4xx ; 2.基础知识不扎实 . 如第 6 题,不懂运用平移的性质解答;第 10 题,

15、对个选项的意思不能 准确把握; 3.运算能力比较薄弱 . 如第 17 题,出现 漏 乘;第 18 题 ,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 4.作图不规范 . 如第 22( 3)画辅助线用实线;第 21 题,图形画完后字母没标注,忘了下结论等; 5.几何的推理不严密,不规范 . 如第 22 题,第 25 题 的推理论证杂乱无章,失分比较多; 6.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 如第 16 题,未能准确理解题意及画出各种情况的草图而漏解; 第 24 题,空 间想象能力较差而未能准确构造方程,不等式模型而失分; 第 25 题,综合能力较差,不会类比与拓展,逻 辑推理比较混乱,说理过程条 理不清 . 六、教学

16、建议 : 1、认真学习意见,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除了要不断加强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还要认真学习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数学科)( 2017 年 1 月发布),明确教学6 具体要求,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 7-9 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明确 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 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7、,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使数学教学更有意义,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2、把握核心,落实四基 教师要加强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教学中要围绕教材,加强“四基”的训练。教材是承载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连接“教”和“学”的媒介,教材具有可被观察或可被感知的性质。中考试题中采用所用教材原题和改造的题目占有一定的比 例,而学生的答题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刻意提高教学起点,片面追求题目的数量与题型的齐全,而要注重教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例、习题的潜在功能,加强基础题型的训练,遵循“低起点、多层次、小坡

18、度、密台阶”的原则,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统一,注重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题思路等,要善于将数学的思维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能力,渗透思想,有效训练 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 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其中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要多给学生创造用所

19、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要赋予不同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情景中用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 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思考题、探究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它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这样既可以控制训练量,又能够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做到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 善于变式训练,提高应

20、变能力 7 由于期末统考许多试题(包含压轴题)都来源于教材而变于教材,是通过多种的变式而产生的。所以了解习题变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变 式训练的方法,探究变式训练的相关规律,通过变式训练和整合改造,我们就能跳出题海,举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 仅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

21、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 题的能力。 5、 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要改进教法,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教育 “ 学困生 ” ,努力提高 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少 学 生考试挫败,成绩低下,显然不能把原因只归结在这些学生的基础和智商上,平时频繁的考试和高难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许多学生的 “ 失败者 ” 心态,他们在学习上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因此,教师再也不能单纯把知识传授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 努力成为学生学

22、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 “ 学 ” 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使全体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6 培养计算技能, 提升 运算素养 本次考试,部分学校成绩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首次禁止学生在考试中使用计算器。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计算器的大量使用影响了学生运算素养的提升,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只会简单、机械地把数据输入求解,没有去思考如何快捷、简洁地解决计算问题,而教师 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运算的灵活性、合理性和基本的计算技能的培养。因此,今后教师要适应考试不准

23、使用计算器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笔算、口算、心算等基本的计算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注重分层次,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培养良好运算习惯,提高计算水平。要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计算习惯。一看:即做题前,先完整地看题,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8 行初步感知。二想: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算式的特点与各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即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 计算。 7. 应用大数据,精准辅优帮困 。 当前, 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特别是考试复习)行为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视 优秀学生而忽视甚至甩掉 学困 生的做法,这种做法既不

24、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更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应该加以制止。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教学目标。我们要 充分利用智学网中提供的大数据, 进行科学分析,从数据中寻找教学的成功之处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用好大数据,实现精准辅优转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 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开动脑筋、大胆探索、讨论与交流,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先要努力克服,自己努力但不能解决时要及时请教,保障 各类型 学生顺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初一 数学命题小组 2018 年 8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