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林 大 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价规范 吉林 大 学 教育技术成果指的是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研究论文单项成果存在的、且在教学过程中 得到 应用的成果形式 ,吉林 大 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价规范即是对上述成果进行评价的规范 。本评价规范是 在 吉林 大 学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吉林 大 学 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吉林 大 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定标准 教学录相片和吉林 大 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定标准 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部分 等规范基础上 , 进一步完善制作和评价 等相关内容 , 使 成果的认定 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 本规范 由 四个部分 组成 ,其中 网络课程 评价规范是 吉林 大学 网络教
2、学资源建设规范内容的补充 和完善 、 多媒体课件评价规范是 吉林 大学 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内容的补充 和完善 、 影视教材 评价规范 是 吉林 大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定标准 教学录相片内容的补充 和完善、 研究论文评价规范是 吉林 大学 教育技术成果评定标准 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部分内容的补充 和完善 。 一、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评价规范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是构成教学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决定传播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数量在迅速增长。为了 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限制低水平的重
3、复开发,保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教学的质量。本规范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范围 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评价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 多媒体课件、网络 课程、影视教材 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 和镜头语言的语法、 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迭描述
4、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质量特性。 本规范所针对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本规范不具体规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 本规范中描述的 多媒体 课件是指结合某 门 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训练、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可以 是基于单机版、以程序跳转形式表现的、以同步学习或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
5、元或 者是基于Web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 。多媒体课件 应该 大量采用图形和图象,动态模拟图或像等视觉媒体,揭示 和 描述客观事实、发生机理、发展过程、预期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结果等,并附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回顾、知识扩展、探2 索、辅导和习题等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光盘或网络为载体, 其中 单机版课件既可通过光盘运行,也可通过 网络下载运行; Web版课件能够在浏览器中运行。 本规范中描述的 网络课程是基于 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内容和关于学习的评价 系 统 ,它是基于 Web 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
6、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 基本要素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 本规范中描述的影视教材 是指结合某课 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独立地、完整地用于训练、教学和学习的影视片 ,是基于磁带、光盘 或以 流媒体形式表现的、线性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 。 影视教材以客观图像为主 , 配合解说和效果声, 揭示 和 描述客观事实、发生机理、发展过程、预期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结果等,并附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回顾、知识扩展、探
7、索、辅导和思考等内容。 本规范不具体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不具体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 2、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 程 、影视教材 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评价,它适用于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 本规范可供获取( acquisition)、开发( development)、使用( use)、支持( s
8、upport)、维护( maintenance)或评审( audit)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资源的人使用。 3、 规范 的 参考文件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 下列规范中的条文: CELTS-22.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urses) 2002 年 6 月。 4、 定义 课件 (Courseware) 结合某 门 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 课程 (Course) 结合某 门
9、 课程 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它们形成在某一学科的学力或某一套相关任务的能力而提供必要的知识或技能 。它包括 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 , 也可能是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影视片 (Video) 3 结合某 门 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 、 学习单元 或客观事实 而 拍摄 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 影视教材 。 课程内容 (Course content) 一个课程的构成单元及其学习目标;向学习者授递的学科内容。 课程前需 (Course prerequisite) 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一课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课程结构 (Cou
10、rse structure) 描述课程的所有要素、它们的 相互关系、前需条件和完成要求。 课程(体系) (Curriculum) 按照一个或多个教育专门方向组合而成的课程集合,或由较小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集合。 学习难度 (Educational difficulty) 学习对象对学习者而言的难易程度。 教学交互水平 (Educational interactivity level) 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互动的程度。 典型学习时间 (Educational typical learning time) 一般学习者所需花费的时间。 教学目标 (Instructional objective) 教学的
11、目的。 交互 (Interaction) 学习者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习内容 (Learning content) 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往往以多媒体形式提供。 学习环境 (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的周边条件。 学习管理系统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对学习加以调控的有机整体。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课 (Lesson) 4 包括学习内容和相关学习对象的教学单元,其中可能还包含学生 考核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 努力才能掌握。 平台 (Platform ) 是指使用某对象的硬件
12、和软件的环境。 软件质量特性( Softwa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 5、 规范体系 ( 1) 总体框架 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质量属性。 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本维度来评价多媒体课件、网 络课程 、影视教材 的质量特性: 内容 :指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质量的核心要素
13、; 教学设计 :指对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质量的关键,是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区别于一般 教学 软件的特色性维度; 界面设计 或镜头语言的语法 :指对学习者与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 、明细的镜头语言的语法 是决定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 :可靠、适当的技术 条件 是 确保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教学实施过程 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每个维度下 均 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
14、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内容维度有 7 条指标,用以评价了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 14 条指标,衡量了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 维度有 9 条指标, 镜头语言的语法 维度有 7条指标,评价了影响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 视教材 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 6 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 36( 34) 条评价指标。 5 图 1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评价规范的 维度约束 框架 ( 2) 界定方式 本规范从以下 5 个方面来界定评
15、价规范的每个指标: 名称 :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 约束性 :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 “必需 ”指标和 “建议 ”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多媒体课件或一门网络课程 或影视教材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件、课程 或教材 不合格 。建议指标在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 描述 :对每个指标的简要解释。 具体说明 :说明了各个指标的含义的具体要点,也就是每条指标所针对的测评点。 备注:对于各指标的关键内容进行举例或补充说明。 6、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评价规范正文 维度
16、1: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的 内容。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目标的要求,科学严谨,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结构的组织和编排合理,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编号 名称 约束性 描 述 具 体 说 明 备 注 1.1 课件、课程 、教材说明 必需 说明整个课件、课程 、教材 的教学目标,说明课件、课程 、教材 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 提供课件、课程 、教材 教学目标说明; 课件、课程 、教材 教学目标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对该判断课件、课程 、教材 的目标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及特
17、 点主要考虑: 学习者的年龄范围; 6 课件、课程 、教材 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适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深度、难度适当; 说明课件、课程 、教材 所针对的学习者群体,所属领域范围、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 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 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包括课程前需知识的具备情况; 学习者的需求; 成人学习者的职业背景,等等。 1.2 内容、目标一致性 必需 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与课程 或课程的 教学单元学习目标相一致。 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能涵盖课程或课程的 教学单元各项学习目标; 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的深度与课程 或课程的 教学单元学习目标相适应; 课件、课程
18、、教材 的重点突出,主次详略得当。 1.3 科学性 必需 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 内容科学严谨,没有思想性、学术性、表述性错误; 资料来源可靠; 能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容不严谨、不可靠可以表现为: 对概念、原理等的解释不准确,有科学性错误; 对重要观点的介绍存在偏见或者断章取义; 对来自他人的观点或成果没有注明作者及出处。 1.4 内容分块 必需 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 单元或模块,每个界面、 页面 或镜头组 主题明确,每个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的划分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大小适当; 每
19、个界面、页面 、镜头组 主题清晰,界面跳转不超过 23次、页面长度上不超过 35次滚屏就可以看到相对完整 的教学内容 ; 各个段落意思集中,不把多层意思堆砌在一个很长的段落中。 1.5 内容编排 建议 针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按照各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 课件、课程 、教材 中各教学单元的顺序编排合理; 各教学单元内的小单元编排顺序合理; 教学内容编排能够清晰地反映该学 为了体现课件、课程 、教材 内容的整体组织结构,可以采用目录表、结构示意图、概念图、标题列表等教学策略 ; 为了便于学习者对各项课件、课7 科或领域的基本结构; 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
20、解和学习。 程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各个教学单元中说明学习该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或关联性知识。 1.6 内容链接 建议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建立界面、页面的链接;互相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 在各教学单元之内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链接;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跨单元的知识点链接; 所建立的链接应该是有关联的、有意义的,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理解。 提供链接的方式包括: 直接将核心概念术语做成超链接; 在界面或页面提供相应的超链接下方或侧方标注与该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 、单元或说明。 1.7 资源扩展 建议 提供与课件、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 提供充分的相
21、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 所提供的资源出处准确无误; 所提供的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资源扩展包括包含资源、在线资源和离线资源,包含资源包括: 在课件中直接引入的学习资源。 在线资源包括: 相关网络课程、网上图书与杂志; 专业学科网站;著名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主页; 相关的政府网站等。 维度 2: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影视教材 的教学设计良好,教学功能完整,在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策略以及学 习测评等方面均设计合理,能促成有效的学习。 编号 名称 约束性 描 述 具 体 说 明 备 注 2.1 学习目标 必需 各教学和学习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各教学和学习单元有学习目标说明
22、。 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准确、具体。 这里的 “学习单元 ”是指课程中的模块、篇章、课、或者关联性和外展性的模块等,不包括课程中的辅助性成分,如:前言、术语表、附录等。 2.2 目标层次 建议 各主要教学和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应有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内容和要求。 各主要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高层次的学习 目标。 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灵活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 高层次的目标常常要求学习者: 应用新知识解决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 对知识进行明辨分析; 对知识加以综合、整合; 对观点或方案进行评价等。 2.3 学习者控
23、 必需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按照自己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 学习者控制包括: 8 制 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控制学习进程,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 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 学习者能控制学习的步调和进程; 学习者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内容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内容的顺序。 路线控制( Pace control):学习者控制从一屏到另一屏或从一页到另一页的转换,控制学习时间; 显示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某些显示内容,选择反馈方式; 环境控制: 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背景及其它环境要素。 2.4 内容交互性 必需 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
24、操纵和思考。 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充分的交互活动和机会; 这些交互活动和机会能够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 促进内容交互性的方式包括: 经常提出问题,促使学习者深入学习进程,主动加工处理信息; 提供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 提供模拟、交互性实验或教育性游戏等趣味性学习活动; 提供笔记工具,以便学习者可以对学习内容做标注。 时常要求学习者做出某些特定性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翻屏或翻页。 2.5 交流与协作 建议 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内容和相应的学习要求,讨论交流过程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实现。 在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上设计出让
25、学习者讨论或协作学习解决的需要问题; 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具有讨论价值; 对于讨论交流的方式、过程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 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包括:答疑栏、 BBS、聊天室、留言板和电子邮箱等。 开放性学习的问题包括: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观点多元性问题、没有明确标准答案的问题等。 2.6 动机兴趣 建议 采用适当策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件或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采用适当的策略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所采用的策略能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所采用的策略要与课程内容紧密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的策略包括: 故事、案例、幽默、动画; 游戏、模
26、拟、虚拟现实场景; 问题、真实性任务; 矛盾、冲突; 9 配合。 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所学内容对学习者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明; 恰当地控制学习的难度。 2.7 知识引入 必需 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采用各种策略来激活学习者的旧有相关知识; 补充相关知识; 这些策略应适合对所针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激活相关知识的策略包括: 提出问题; 故事,阅读材料,熟悉的场景; 类比、比喻; 练习、预备性测试; 概念图; 讨论。 2.8 媒体选用 必需 充分运用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表等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 课件、
27、课程中综合利用了不同的媒体形式; 所采用的媒体能最佳地表现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对于动态媒体应设计播放交互控制,使媒体播放与实际情景对应。 动态媒体播放控制可以极大的扩展媒体的表现力: 通过对视频媒体的播放控制,可以压缩或放慢某过程的时间,充分表现运动的趋势或细节,增加视频媒体的表现力,视频媒体可以演示复杂的程序或过程,表现真实的事实,传达感情等; 动画是以人为方法确定某种运动或过 程,让学习者集中注意某个过程或程序中某些关键侧面,充分体现抽象的变化过程或者难以用视频表现的事件; 利用直观可视的媒体来使抽象概念、原理、过程具体化。 2.9 实例与演示 必需 针对课程单元或课程的重点
28、、难点内容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演示,提供多种变式参数确定接口,在需要时引入可以改变事物发展进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单元或课程应通过充分的实例和演示等来说明、解释重点、难点内容; 实例和演示应是可控的、恰当的,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理解。 在需要学习者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上,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种不 同的实例或演示,通过变式反映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实例和演示,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不断提问、任务分解等策略来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10 各个侧面。 2.10 学习帮助 建议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获得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针对课程单元或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供学习
29、指导和帮助; 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有作用、有意义和有价值; 学习指导和帮助应是适应性的,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具体情况而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 学习指导帮助包括: 建议、提示、技巧; 指导、训练; 专家意见; 不同观点的比较; 讨论; 电子邮箱; 网上答疑。 2.11 练习 必需 课程单元或课程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习者及时应用新习得的知识技能。 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的练习; 练习中包含有高层次的远迁移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远迁移练习要求学习者对知识加以灵活变通,以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真实任务。 综合练习要求学习者对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 2.12 练习反馈 必需 学习者在练习中能得到
30、有意义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提高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 练习有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 所提供的反馈和评价有助于学习者改正错误和增进理解; 反馈和评价的方式是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 提供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包括: 在学习者回答后提供关于回答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信息; 无法判断对错时,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提供答案列表,让学习者自己判断; 提供典型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针对学习者的错误操作,显示这种错误将导致的后果; 提供帮助性的解释、提示和建议; 提供再练习的机会; 与专家意见进行比较; 辅导教师通过同步或异步交互来提供反馈意见。 2.13 追踪评价 必需 追踪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包括各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形成学习者可以随时查看的报表。 能记录学习者对各个单元内容的学习进度; 能根据各单元的练习或测验结果关于学习过程的信息包括: 是否曾访问过各个单元; 对各个单元内容的访问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