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80443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本章重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

2、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综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到1911年辛亥革命,2千多年中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共计1874年,分裂时期的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只有258年。,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审判汉奸,处死川岛芳子,7,二、实

3、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并一直在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在新时期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

4、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愿。,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毛泽东: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 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祖国统一是民心

5、所向,众望所归。,11,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

6、台湾”的名称。,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642年,荷

7、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683年,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清时期全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

8、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台湾民众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正是以台湾作为南进基地

9、,使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人民备受蹂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

10、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2)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

11、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3)和平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纲四目,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12、形成和发展,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对台政策。,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叶剑英,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

13、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1)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4、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3)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先后分别和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就香港、澳门主权回归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协议,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了现实。,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香港、澳门问

15、题的由来;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3、香港、澳门问题解决的示范效用。,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2)澳门

16、问题的由来 澳门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文字可考的建制始于秦代,明清两代广州府香山县管辖。 澳门古称濠镜澳,在葡萄牙人入据以前,已是一个对外贸易港口。 1553年葡人贿赂广东地主官吏而得以入据澳门,以后又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租居澳门半岛的一部分作为固定居留地。明清政府在澳门设置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课税,有效地行使主权;但在葡人管辖范围也给予高度的自治权。 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和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乘机拒交地租,驱赶驻扎在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又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强占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 1887年,不平等条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署,条约规定:葡国永居管理

17、澳门,但未经中国首肯,葡国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1987年,中葡在北京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在香港的成功实践,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振兴。,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将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18、解决香港问题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将使祖国统一大业展现非常美好的、广阔的前景。,3、香港、澳门问题解决的示范效用,1.新形势下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1)岛内政局演变简介(2)两岸关系发展总趋势,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台湾政治的演变概况,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蒋介石从1949在台连任“总统” 至1975年去世。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去世。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失败,李登辉被迫下台,由陈水扁继任。2004年选举中,陈水扁再次连任。2008年,马英九上台。,四、新形势下对台湾

19、工作方针当代台湾政局简介,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主流政治的两大阵营为以国亲两党为主的泛蓝阵营和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泛蓝阵营:1、国民党(1894年)2、亲民党(2000年)3、新党(1993年)泛绿阵营:1、民进党(1986年)2、台湾团结联盟(2001年)3、建国党(1996年),台独势力阻碍和平统一,文化台独,正常国家决议文,正名与去中国化,四要一没有,以武拒统,入联公投,台独表现,反台独斗争,台独外交,祖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岛内民意反对台独,大陆台商反对台独,海外华侨反对台独,国际社会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共同

20、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曲折前进 。总的发展思路是用经济和文化层面交流来促进政治层面的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 。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的状态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国民党上台后两岸经济、文化和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台商投资稳步增加,大陆惠台政策增加,两岸三通取得新进展,贸易持续增长,文化交流高潮迭起,影视交流规模扩大,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热络,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2.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1)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2)2002年党的

21、十六大提出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3)2005年,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5)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6)2013年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 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

22、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3.两岸和平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2、陈云林访台3、“大三通”正式开启4、陈江会5、ECFA6、习马会,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第一次汪辜会谈时间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地点 新加坡背景 1992年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

23、不过台当局同意举行汪辜会谈的本意,是想以发展两岸关系为筹码,换取大陆承认台湾为“对等政治实体”。,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第二次汪辜会谈时间 1998年10月14日地点 上海背景 1997年后,在“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成果,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以及国际形势、两岸关系形势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方面采取主动,继续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台当局在岛内民众以及美国的促谈压力下,为了逃脱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责任,最终同意辜振甫参访大陆。,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两会复谈时间 2008年6月11日至14日

24、地点 北京背景 马英九5月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必须积极实现竞选期间承诺的两岸融冰,藉此恢复台湾经济竞争力的各项支票。在四川大地震后,两岸同胞同心救灾,加上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成功访问大陆,大陆对台思维获得外界高度评价。,2、陈云林访台,11月3日(星期一):从北京出发抵达桃园机场随即转往圆山饭店。陈会长拜会辜严倬云女士,两会副会长进行相关协议预备性磋商。11月4日(星期二):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陈云林会见赖幸媛,海基会酒会。11月5日(星期三):两岸工商及航运座谈会,两岸金融座谈会。11月6日(星期四):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下午拜访证严法师;陈云林会见马英九。11月7日(星期五):包机

25、返回。,3、会晤成果与意义,四项协议的签署大三通正式实现实现两会制度化协商 象征意义十足,2009.2.27,马英九为降低蓝绿关于两岸“综合性经济协议”(CECA)的对抗,正式将其更名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EconomicCooperationFrameworkAgreement),但绿营仍表示强烈质疑。双方就此展开激烈攻防,引发岛内高度关注。,ECFA,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6、习马会,时间 2015年11月7日15:00地点 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背景习近平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习马会”创造了先机。 “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

26、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习马会”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以上为“天时、地利”,也呼应了马英九一再重申的“习马会”要选择“适当时机、适当场合”的原则。,习马会重大意义,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阐述,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三个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

27、岸关系的基础。会议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习马会重大意义,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 对于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热线的呼吁,大陆方面积极予以回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有望建立起沟通热线,从而推动两岸高层交往机制化、日常化。对于台湾涉外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陆愿意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主张不仅有助于提振台湾经济,增进两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命运共同体演变。,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