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生物能量的转化,第一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Altmann(1890)、Meves(1904)分别首次在动植物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Michaelis(1900)用JanusgreenB(氧化态呈淡蓝绿色)对其进行活体染色,证实其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ennedy基质颗粒:内含Ca2+、Mg2+、Zn2+等离子;线粒体DNA、RNA及核糖体。,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定位,蛋白质(干重的6570)脂类(干重的2530):磷脂占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脂类/蛋白质:核酸:DNA、RNA和tRNA,内膜:0.3:1;外膜:1:1,线粒体组分的分离技术,低渗处理,一定转速下离心,上清液为膜间腔组分,膜间腔组分,转入高渗溶液使其回缩,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膜,去垢剂(Lubrol)裂解内膜并离心,内膜,基质,外膜,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第一个为各部分标志酶),三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糖、脂和氨基酸彻底氧化放能;参与氧自由基ROS的生成;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过开启内膜上非特异性通道而改变线粒体通透性实现);胞内Ca+调节、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