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10/13,1,组织行为学,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1组织的广泛存在,作用越来越大2人际技能的重要性:3学习组织行为学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4未来的组织更复杂,第一章 导论,本章的重点、难点及要求: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2、掌握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理解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基本概念: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管理,以下哪些判断是错误的?1、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爱畜理论)2、当领导友好、平易近人时,工人会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3、通过面试可以正确区分合格的申请者。4、每个人都渴望得
2、到一份挑战性的工作。5、为了让人工作努力,你应使用一些威胁。6、每个人都会为了金钱而工作,金钱对他们都有激励作用。7、大多数人都关心别人的工资超过自己的。8、最有效的团队和组织是没有冲突的。,第一节 组织行为的概念,一、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徐联仓 )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3)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Stephen P.Robbin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5)组织
3、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薛恩EHSchein)6)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张德 ),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使盈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医疗服务。目标决定了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3)结构:在组织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最关键。组织需要科学地划分部门、划分层次,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责任、义务、权力与
4、利益。(4)互动: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二)组织类型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可将组织分成:、小型组织(3人30人);、中型组织(30人1 000人);、大型组织(1 000人45 000人)。根据产权的归属,可分成:、公有组织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有学校等,归国家、全民或集体所有;、私有组织如私营企业、私立学校等,归某个或某些公民个人所有。,根据目标的不同: 1、营利组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商店、商业银行、饭店、矿
5、山、公司等。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个人诊所、私立学校等组织已经成为营利组织,纳税。 2、非营利组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国有医院、国有学校、各类社团、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既是营利组织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职能,为其他组织提供独特的服务。 3、公共组织。负责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机关、军事机关等。代表公众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管理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使之符合国家与公众的利益。虽是组织之上的组织,但也应遵循法律,不应过多干涉。,二、行为 就是人的活动。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
6、、动作或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行为的种类:(1)按行为主体的不同:个人行为;团体行为。(2)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管理行为、政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三、组织行为(一)组织行为定义 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普通员工、管理者)时表现出的行为。但组织成员的行为并不完全属于组织行为。下班后的业余活动不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二)组织行为的种类,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 (1) 微观组织行为: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 (2) 宏观组织行为: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
7、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学习。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 (1) 正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都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奖励、鼓励、保护。 (2) 反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表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暴力、吸毒、欺骗等。惩戒、消除或减少。,(三) 人类行为一般规律,1、目标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 “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2、动机律 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欲望、需要、兴趣、信念
8、、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 3、强化律 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4、遗传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 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碍,是因为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是三个。 某些男性的社会行为(如暴力犯罪)可能与他们的性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X有关。5、环境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孟母三迁),6、发展律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行为发
9、展分成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 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 创造一罪恶(4岁5岁); 勤奋一自卑(6岁一11岁); 自我认同一一角色混乱(12岁20岁); 亲密一孤立(21岁一24岁); 关心后代一自我关注(25岁65岁); 自我整合一失望(66岁后)。 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如果每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则会产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否则相反。,7、差异律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8、本我律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
10、目标。弗洛伊德: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梦的分析 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为特征,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满足。自我是在现实的需要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中介作用。按照“现实原则”操作,为了在以后得到更大满足,因此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超我是受父母的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 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企业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综合性科学。,个 体,组
11、织行为学的三个层次,群 体,组 织,一、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管理问题。但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最新管理。 1、早期管理(经验管理阶段) : 指从手工业生产机器生产转变的初期。 管理仅仅是依靠工厂老板的个人经验。 2、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的泰勒运用“时间一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计划管理”理论: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 提出构成管理的基本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
12、调和控制,提出 14条管理原则。 “行政组织”理论:德国的韦伯(Max Weber) 的“官僚结构”(bureaucracy) :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结构。区别:泰勒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的思想则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韦伯是社会学中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官僚结构”组织理论是各类组织采取的“直线式”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 共同缺点:轻视组织中人的因素问题,仅把人看成机器,而不考虑人的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3、现代管理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分为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
13、派。 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认为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只重视物质因素、技术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行为科学学派重视人的因素,主张用各种办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填补了科学管理时期对人的因素的忽视,组织行为学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科学学派在学科上的体现。,管理科学学派(运筹学派)是泰勒制的继续和发展,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就,并且研究的问题更为广泛。 注重数学和统计方法,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数
14、学模型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最优化的解决办法,侧重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研究。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在理论和研究上各有侧重,但在管理实践上相互补充。不可能单纯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同样,也不可能不管人的因素而只依靠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解决现代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4、系统理论阶段:从70年代以后,系统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要求把组织中对人的研究和对物的研究结合起来,统一考虑组织中的人、财、物,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 1912年,美国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HMuns. terberg) 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论述了用心理
15、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2、霍桑实验 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奥(Elton Mayo) 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提出 “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理论。研究厂房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开始时曾设想灯光的明暗会对劳动生产率发生很大影响,但是实验结果是照明对劳动生产率并无影响。 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经过五年的实验和观察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照明等)
16、、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 霍桑实验最早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3、群体动态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场”理论(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 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933年他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态” (group dynamics)的概念。而研究“群体动态”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
17、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4、社会测量学(sociometry) 莫里诺(JLMoreno) 原在维也纳的医院和研究所从事精神病治疗和研究工作,创造了所谓“心理剧”的治疗方法。1927年迁居美国后提出了社会测量理论。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填写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好感或反感对伙伴进行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用图表表示出来,使研究者可以根据图表对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5、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40年代马斯洛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一文,其中首次论述了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
18、,即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人的动机、动机的激发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而激励理论则构成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部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学习、动机、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研
19、究,各门学科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定量分析法,三、西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人们对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组织行为学最初出现于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组织行为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管理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1)综合性。借鉴和移植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中的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组织(主要是工商企业)中组织成员的各种工作行为。 (2)系统性。它有明确界定的范围(组织环境)和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它总是与一些较基本的理论和观点(如管理的系统观、各种人性观等)相联系
20、而形成自身的体系。 (3)科学性。它运用了科学的、系统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排除了常识中的各种偏见和误解,保证了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而不是一般的经验、预感、直觉和臆断。 (4)应用性。在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合理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提高领导水平、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动向: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组织行为学体系中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比较明显。 在运用其基础学科的知识上,心理学远远超过社会学等学科; 在各层次的均衡发展上,微观层次(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远远超过宏观层次(组织行为); 在微观层次本身上,个体行为的研究又超过群体行为的研究; 在个体行为
21、上,激励问题的研究又超过其他的课题。现在更需要向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方向扩展研究。除心理学外,借鉴和移植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大的潜力。,在系统性上,从强调“人”的管理或“物”的管理的片面性,到探索“人”与“物”相结合而以人为主导的管理观。出现了企业文化研究热潮。 在科学性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逐步从静态的观点发展为系统观点和应变观点。研究方法从纯思辨性转变为实证性的定量分析;从对行为的单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过去传统的实验室实验发展为现场实验,并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统计分析技术。 在应用性方面,组织行为学力图赶上管理实践的新发展。使跨文化研究成为新热点。,如何学好组织行为学?
22、,1、学习目的 树立起管理意识; 掌握必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管理能力。2、学习方法 唯物辨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听课+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分析现实,4、考核办法期末考试:70%平时出勤、发言、作业:30% 5、参考资料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著,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人民大学出版社介绍中外著名企业、企业家的书籍介绍组织行为管理实践的报刊及网络文章,案例研究 :金光公司 多年来,乔刚一直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在好朋友陆侃的建议下,乔刚注册了专门从事建筑供应业务的金光公司。金光公司在市郊租了一间大仓库用于储存建筑材料,同时招聘了数
23、名职工分别负责货物运输、财务和行政工作。 开始时,金光公司的业务量很少,靠开发商陆侃的帮助,金光公司勉强维持运转。一年后,由于结识了建筑行业联合会理事长,乔刚拿到了一个大型住宅项目的供应合同。公司上下工作认真,赢得了开发商的高度赞扬。从此,金光公司迈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三年后,公司的人数增加到50人,还另租用了一间仓库。与此同时,乔刚开始担心公司出现的许多问题,首先是陆侃。一次,陆侃让乔刚在极短的时间内供应一些紧缺的材料,因为实在无能为力,乔刚没有答应好友的请求,两人从此翻脸。乔刚不担心生意受损,只是很惋惜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另一个问题是,乔刚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已经不
24、认识许多员工,也无法直接指挥仓库的运营。他任命两位公司元老为仓库的业务经理,但依然掌握着工作计划、任务分配等所有事项的决策权。他甚至坚持亲自检查和签署采购单。而且,公司大多数的合同还是由乔刚通过人际关系获得。这一切使业务经理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对乔刚非常忠诚、不愿争权,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职权来从事经营管理。 最近的事情使乔刚觉得问题非常严重。第一,一位重要的客户打电话抱怨金光公司没能及时供应一些关键物资,表示今后不再合作;第二,几个优秀员工同时提交了辞呈;第三,会计汇报说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出现了明显下降。 分析思考题:1、乔刚遇到了哪些组织行为管理问题? 2、乔刚应如何解决所面临的
25、问题? 3、金光公司的问题有无普遍性?为什么?,你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吗?,下面这一个问题,如果在你以前未曾读过,不知道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前8秒钟回答出来,意味着你肯定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救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第二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谷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死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掉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请问该丢下哪位科学家?,这个问题曾在英国某报纸刊登,巨额有奖征寻答案。问题刊出后,一时间给报社反馈甚多,各种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后结果揭晓却让人大吃一惊后而心服口服。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