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螺旋体病,作者:张缭云、王艳,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四节,莱姆病,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概述,七、并发症与后遗症,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九、治疗与预后,十、预防,概述,一,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通过硬蜱虫叮咬人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点:本病病程长,临床上以发热、头痛、乏力、慢性游走性红斑、关节炎、心脏异常、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多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本病1910年由欧洲最早报道,1975年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Lyme)镇发生流行,1980年将本病命名为莱姆病,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疾病。自1985年黑龙江省海林县首次发现莱姆病疑似病例以来,国内相继出现此病病例报告。,传染病学(第9版),一、概述,病原学,二,伯氏疏螺旋体(Bolreliaburgdorferi),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1982年Burgdorfer从蜱和患者的标本中分离,1984年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在分类上属于螺旋体的一种,是单细胞的螺旋体。其形态较小,长约430m,横径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