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作者:窦晓光,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八节,炭疽,一、概述,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五、临床表现,三、流行病学,二、病原学,八、治疗,七、诊断和鉴别诊断,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九、预防,概述,一,传染病学(第9版),一、概述,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乙类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特别是牛、马和羊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为皮肤炭疽,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严重时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病原学,二,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菌体粗大,两端平削,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呈竹节状炭疽杆菌在宿主体内有荚膜形成,炭疽杆菌G染色,流行病学,三,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中可检出细菌,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见(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和有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等均可引起皮肤炭疽吸入传播:吸入带芽胞的粉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