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49131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因的本质讲解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 1928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 型细菌:菌落 光滑 ,菌体 有 夹膜, 有 毒性 R 型细菌:菌落 粗糙 ,菌体 无 夹膜, 无 毒性 2、实验过程 结果 3、 实验 结论: 在 S 型细菌中存在 转化因子 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 遗传 的。 二、 1944 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和结果 : 提取 S 型活菌中的 DNA、蛋白质 等,分别加入培养 R 型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DNA 时, R 型 菌才能转化成 S 菌。 用 DNA

2、 酶 分解 DNA, S 型细菌则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2、实验结论: DNA 才是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 (即: 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等 不是遗传物质) 三、 1952 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T2 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别在含 35S、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之后再分别接种 T2 噬菌体,连续多代培养从而获得含 35S、 32P 的 噬菌体。 用 35S 标记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中 用 32P 标记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 D

3、NA 能够自我 复制 , 能够 控制 蛋白质 的合成。 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 1956 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在只有 RNA 的病毒中, 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 DNA 和 RNA 只含 DNA 只含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 1 ( 13 小高考第 15 题) 1928 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 R 型活细菌无毒性, S 型活细菌有毒性。下

4、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 R 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 S 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死亡 D R 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课堂练习】 1.( 07 小高考第 14 题)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 32P 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 A 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 DNA、 DNA D蛋白质、 DNA 2.( 09 小高考第 14 题) 研究表明,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5、型细菌的 物质是 S 型细菌的 ( ) A RNA B DNA C蛋白质 D多糖 学 3.( 10 小高考第 13 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 DNA B蛋白质 C多糖 D RNA 4.( 11 小高考第 14 题)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B用 35S 标记 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 35S 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 DNA 的组成元素: C、 H、 O、 N、 P 2、 DNA 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 4种) 3、 DNA 的结构: 由 两 条、 反向平行 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骨架 。 内侧:由 氢键 相连的 碱基对 组成。 碱基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A T; G C。 4、 DNA 的特性: 稳定性:是指 DNA 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 千变万化 的。(排列种数: 4n(n 为碱基对 对数 ) 特异性:每个特定 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特定 的。 5、

7、DNA 的功能: 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 排列顺序 代表遗传信息) 6、与 DNA 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 DNA 分子中: A=T、 G=C 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 A+G = A+C = T+G = T+C = 1/2 全部碱基 例 2.( 07 小高考第 15 题)在双链 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 A A - T B A - G C T G D T - C 【课堂练习】 1.( 08 小高考第 13 题)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 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

8、科学家于 1962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 ( 09 小高考第 15 题) 已知某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 A有 4000 个,碱基 C 有 5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 G 和碱基 T 的个数分别是 ( ) A 4000、 4000 B. 5000、 5000学科网 C 4000、 5000 D. 5000、 40003 ( 09 小高考第 16 题) 下列关于 DN

9、A 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 学科网 B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 学科网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学科网 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 学科 4.( 11 小高考第 12 题)下列有关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C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5.( 12 小高考第 29 题)创立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来源 :学 .科 1、概念: 以亲代 DNA

10、 分子 两 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前的间期 3、场所: 主要在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也存在。 4、过程: 解旋 合成子链 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 DNA 分子 5、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条件 : 模板:亲代 DNA 分子的 两 条链 原料: 4 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 DNA 聚合酶 等 8、 DNA 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独特的 双螺旋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 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 亲代 传递给 子代 ,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1、。 10、与 DNA 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 DNA 数 =2n( n 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 DNA 数 =2 网 Z.X.X.K 第四节 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一 、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来源 :Zxxk.C om 二 、 DNA 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 a、能自我复制 ; b、结构 相对稳定 ; c、储存遗传信息 ; d、能够控制性状。 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 例 3.( 08小高考第 11题)一个 DNA分子经连续 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 DNA分子数目是( ) A 2 B 6 C 8 D 16 【课堂练习】 1 ( 0

12、9 小高考第 17 题) 用 32P 标记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让该 DNA 分子在31P 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 4 次,则含 32P 的子代 DNA 分子个数是 ( ) A 1 B.2 C 8 D 16学科网 2.( 10 小高考第 19 题) 下列物质中与 DNA 复制无关的是( ) A ATP B DNA 的两条模板链 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3.( 11 小高考第 18 题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 DNA 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4( 13 小高考第 3

13、7 题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方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DNA 复制 ,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 2)该过程首先需要在 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 A - T”替换为“ T - A”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 。 ( 3)已知一个亲代 DNA 分子有 P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 Q 个,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 n 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 4)若亲代 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 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X)变成了 5-溴尿嘧啶( BU)。诱变后的 DNA 分子连续进行图示过程 2 次,得到 4 个子代 DN

14、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BU A、 A T、 G C、 C G,推测碱基 X 可能是 。 实验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酶的高效性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 1)实验过程分析 ( 2)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二、酶的专一性 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1)实验过程分析 ( 2)实验注意事项 因为过氧化氢酶的反应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所以用其做温度探究的实验,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 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

15、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 四、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 pH 的实验? 答: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判断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出现干扰。故不能使用。 例 1.( 08 小高考第 40 题)为 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 (两者都是非还原糖 )以及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 ( 1)实验步骤: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 60左右的热水中,保持 5min。 取出试管,各加入 1mL 并振荡摇

16、匀。 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 50 60的热水中,保持 2min。 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 2)实验结果: 。 ( 3)结果分析: 。 ( 4)实验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例 2.( 09 小高考第 40 题) 为了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 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 pH 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 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先在 1 号、 2 号、 3 号试管中各加入 2 mL

17、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 l 号试管内加入 l mL 蒸馏水,向 2 号试管内加入 ,向 3号试管内加入 ,并振荡试管。 向 l 号、 2 号、 3 号试管内各滴入 2 滴 。 仔细观察各试管内 ,并记录。 (2) 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pH 为 7 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 pH 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 pH 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 只 要 求 写 出 课 题 名称 ): 。 例 3.( 07 小高考第 40 题)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 0 6 个月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

18、12% 18%。现有一种待测婴儿奶粉,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 1)实验目的: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2)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3)材料用具: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 0.1g/mL 的 NaOH 溶液、0.01 g/mL 的 CuS04 溶液、试管和滴管等。 ( 4)实验步骤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人 2mL 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编号甲)和 2mL 的待测婴儿奶粉溶液(编号乙)。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在本实验中起 _作用。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 2mL 的 _溶液,振荡,摇匀。 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 3 4 滴 _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的变化。 ( 5)结果预期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高考生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