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浙江省 “十五”防洪工程投入及效益分析 卞方荣 一、综述 围绕我省到 202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防洪工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新需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浙江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 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保安的需求,科学布局,配套完善防洪骨干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立起了安全可靠、科学规范、反应灵敏的高标准的水利减灾保障体系。 “十五”期间我省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主要形成了以江河湖海堤防、水库除险加
2、固、河道整治、蓄滞洪区等为主的工程防洪体系,全省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防洪规划,加快配套建设了城市防洪、钱塘江干堤加固和其他防洪重点工程建设。在完成全省县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实施了城市新区、建制镇和重要村落的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钱塘江干流堤防的堤基防渗加固,加固瓯江等其余河流的防洪堤。全省以城镇为重点,重要海塘、堤防和水库的防洪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完善了各 项非工程措施,加快了防汛信息化建设。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了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制;修订完善了各流域防洪调度方案、沿海防台风预案等;加快了水
3、利工程数据库建设,完善水库和江河水位自动测报、实时了监测系统和防汛会商系统,实现了防汛指挥调度的科学化。 “ 十五 ” 期间沿海千里标准海塘累计建成 1400 公里;钱塘江千里江堤累计建成 1070 公里;投资百亿元初步建立了全省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杭嘉湖太湖治理等一批骨干枢纽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 “ 十五 ” 期间,全面完成 1000 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 固任务,其中: 完成了长潭、青山、对河口、四明湖、老石坎、牛头山等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经济较为发达市县的水库达到“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美丽”的目标。 五年来在防御洪涝灾害中,水利工程直
4、接减灾效益达 800 亿元。通过“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基础保障。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水利建设,浙江的水利面貌已发较大改观。杭嘉湖、萧绍宁等主要平原和钱塘江干流地区总体防洪能力已接近20 年一遇,大部分城市防洪能力达到 50 年 一遇,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台州、舟山等重要城市达到 100 年一遇以上,沿海重要海塘防御台风能力达到 50 年一遇以上。随着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抗御洪、涝、台等灾害的能力。 3 二、防洪工程投入 2.1 投入情况 “十五”期间,浙江省的防洪投入情况如图所示: 0
5、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防洪工程投入( 万元) 409770 471092 514342 537480 540078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图 1 “十五”浙江省防洪投入 防洪问题始终是我省水利建设头等大事,防洪工程的投入时时刻刻关系到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十五”时期,我省继续加大防洪投入力度。“十 五”期间,防洪工程总投入达 247.27 亿元,占“十五”浙江省水利总投入的 41%,“十五”期间我省防洪工程投入年增长 7.1%左右,在资金筹措方面运用市场机制,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
6、机制相结合,资金筹措的渠道更广了。嘉兴市出台从城市防洪工程包围圈内土地出让金中切出一块用于城市防洪建设的政策,通过政策信用,向银行融资 2.5 亿元建设城防工程。丽水、绍兴、天台、东阳等地通过城防建设使土地升值,将土地开发转让收益用于城防建设。松阳、常山、磐安、武义、庆元等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勒紧 裤带,咬紧牙关,从财政挤一点,从社会筹一点,从银行贷一点,从土地补一点,防洪工程投入力度的加强,使得我省一批重要的骨干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建4 设,真正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随着千里高标准海塘、城市防洪等工程的胜利建成,从 2003 年起,我省先后启动了万里清水河道工程
7、,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五大百亿工程,水利建设开始转向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并重的局面,随着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的实施,浙江省防洪工程在水利总投入中的比重在2002 年达到高峰后,近两年在绝对数增长的情况下,占全省水利总投入的比重开始下降。 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图 2 十五”防洪工程占水利总投入比重 2.2 投资构成 “十五”期间,浙江省的防洪投资构成情况如下: 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2001 32002 37
8、77682002 24222 4468702003 28648 4856942004 12372 5251082005 18216 521832中央投资 地方投资图 3 “十五”防洪工程投资资金结构 (单位:万元 ) 5 从防洪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上看,“十五”浙江省水利基建投资基本上以地方投资为主,中央投资为辅的格局。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的经济增长为我省实现水利的大跨越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保障。 三、“十五”期间防洪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1 防洪减灾 “十五”时期,坚持防洪抗旱并举,全省防洪工程在防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五时期”,我省防洪减
9、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森拉克”、“泰利”、“鸣蝉”、“云娜”、“桑达”、“海棠”、“麦莎”、“卡努”等强台风对我省的强大侵袭中,防洪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 2005年的台风“海棠”,只造成了 72.2亿元的直接损失,远低于 1994年的 181亿元、 1997年的 261 亿元的损失。 2005年 台风“麦莎”登陆我省的约 18 个小时里,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部分特大暴雨。降雨范围之广、强度之 大、时间之集中,给我省近 4000 座水库的安全带来巨大压力。遇到这样的强降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水库垮坝失事的事故。此次台风期间,我省没有一座水库出险失事,而且发挥出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拦蓄洪水
10、 8.32 亿立方米,相当于近 90 个西湖的容量,从而给下游河道的削峰、错峰创造条件,极大缓解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从 图 5 也可以看出,在“十五时期”,我省 防洪减灾能力 有了显著提高。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除 2004 年外,显著呈下降趋势。6 这些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省不断加大的基础水利投资和防洪工程建设。 1 9 8 8 - 2 0 0 5 浙江主要洪涝灾害损失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88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人- 1 01030507090110130
11、150170190210230250270亿元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图 5 1988-2005 年主要洪涝灾害损失 3.2 堤防工程 截至 2005 年底,浙江全省的堤防长度、保护耕地、保护人口和本年新增达标堤防长度都成增长趋势。堤防建设长度从 2001 年的9550公里增加到 2005年的 12076.87公里,平均每年增幅达 5%,应该说建设力度是相当大的。本年达标堤防长度平均每年都在 565 公里左右,截至 2005 年底,全省新增达标堤防长度累计为 2634.23公里。全省从 2001年到 2005年,每年的堤防达标率(本年堤防达标率 =本年累计达标堤防长度 /本年累计堤防长度
12、)分别为 36.4%、 40%、 44.8%、46.5%、 48.12%,成逐年增长趋势,从而为保护浙江的耕地和人口打7 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并且,由于堤防建设长度的增加,浙江的受保护耕地面积也从 2001 年的 995.21千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 1637.21千公顷,受保护人口从 2001 年的 2263.72万人增加到 2005年的 3488.59万人。详细数据见表 1和图 6。 表 1 全省各年的堤防长度、保护耕地、人口和本年达标堤防长度 堤防长度合计 ( km) 保护耕地 (公顷 ) 保护人口(万 人) 本年新增达标堤防长度( km) 本年堤防建设长度 (km)
13、2001 年 9950 995.21 2263.72 498 696.16 2002 年 10475.76 1637.17 3281.28 570.02 525.76 2003 年 10711.18 1589.39 3394.7 610.61 235.42 2004 年 11585.92 1602.84 3426.76 584.14 874.74 2005 年 12076.87 1637.21 3488.59 371.46 490.08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堤防长度合计 保护耕地 保护人口 本
14、年达标堤防长度 本年堤防建设长度图 6 全省各年堤防长度、保护耕地、保护人口和本年达标堤防长度 8 选用一元线形回归经济计量模型来对全省堤防建设总长度和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全省保护人口的关系作定量的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以定量地说明全省堤防建设总长度和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全省保护人口的相关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全省每新建设 1公里的堤防,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将增加 0.57 亿元;全省每增加1 公里达标堤防,受保护人口就会增加 11万人。 3.3 城市防洪工程 我省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启动城市防洪 工程的省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70 个有城防任务的市、县(市、区)投资 118 亿元
15、,建设 50 年至 100年一遇的堤防 1260公里。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城市防洪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到 2004 年底,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已达到 92.7%,除温州、临安、建德、青田和临海外,所有 65 个设市城市(镇)的城市防洪标准已全部达标。详细数据见表 2. 表 2 2001-2004 全省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 新增达标城市个数 累计达标城市个数 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 2001 年 4 4 5.7% 2002 年 39 43 61.4% 2003 年 17 60 85.7% 2004 年 5 65 92.9% “十五”期间我省城市防洪工程综合效益显著。全省保护人口9 1500万
16、,年防洪减灾效益 442882万元(约为浙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0.48%),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65 亿元(约为浙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1.79%)。 1509.8744.2882165.10280500100015002000全省合计城防工程综合效益全省合计保护人口(万) 年防洪减灾效益(万) 直接经济效益(亿)图 7 城防工程效益 选用一元线形回归经济计量模型来对全省城防建设投资和全省保护面积、保护人口、防灾减灾效益的关系作定量的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以定量地说明全省 城防建设投资和全省保护面积、保护人口、防灾减灾效益的相关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全省每增加 1 万元城防投资全省受保护耕地
17、增加0.19平方公里;,全省每增加 1万元城防投资全省受保护人口增加 20人;,全省每增加 1万元城防投资全省年防灾减灾效益增加 5260 元。 通过城防工程的建设,全省城市的防洪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一方面已建成的城防工程在抗洪减灾中效益明显,另一方面城市水利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城市防洪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河道综合整治、道路绿化、休闲旅游和城市开发建设,体现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10 经济”五位一 体的城防建设理念,城市防洪工程成了集防洪、绿化、休憩、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的旅游线和休闲带,提升了城市品位,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18、促进了经济发展。全省城市防洪建设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全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拉动了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了投资环境。城防工程已经成为当地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了城防工程两岸土地的开发和建设,另一方面又筑巢引凤,各种投资纷至沓来 . 3.4 标准海塘工程 我省地 处东南沿海,多港湾、河口,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海岸线长达 6600 多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省经常遭受台风暴潮的袭击,台风灾害频繁。全省海塘总长 2100 多公里,保护着浙东沿海和钱塘江两岸,保护区为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 80%。其中,浙东海塘 1732 公里,北起杭州湾,南至浙闽交界地东海岸以及海岛舟山。浙东海塘保护着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四个大中城市和近 30 个县市,其中保护万亩以上农田和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海塘有 1027 公里。钱塘江海塘 400公里,直接保护杭嘉湖平 原和萧绍平原 1000万亩耕地和 1000万人口。 “ 9711”号台风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重大决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