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翠园东晓 2016 届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 1 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 1:北京人(旧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 7020 万年(旧石器时代)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3、身体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4、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和木棒) ,以采集、狩猎为生。5、生活情况:群居、使用天然火。 (火的用途: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使用天然火的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考点 2: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1、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异同点: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距今
2、约五、六千年发现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自然环境 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旱少雨,河流少生产情况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制作黑陶用磨制石器、木制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农作物 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情况 住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半地穴式房屋(防寒保暖),过定居生活。食物种类丰富,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会纺线、织布、制衣。文化 彩陶上出现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是我
3、国早期文字的雏形。相同点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作陶器;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2、为什么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建造的房屋结构不同?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 考点 3:黄帝的传说(传说时代)1、身份地位:轩辕氏,部落首领。2、生活时间、地点: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3、发明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人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4、历史地位:被尊称为中华民族
4、的“人文初祖” 、 “华夏始祖” 。5、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黄帝为2“人文初祖”“华夏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6、祭拜黄帝陵有什么重要意义?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 2 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夏、商、周的建立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汤 建立商朝西周 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 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 公元前 770
5、年,周平王 东迁洛(今河南洛阳) ,史称“东周” 考点 4: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2、内容:(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影响:积极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消极影响: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考点 5: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公元前 770前 221 年)1、周朝的时间概念:西周:公元前 1046公元前 771 年春秋: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 年,是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 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6、,是封建制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可理解为:大动荡:指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变革:指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大发展:指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具体表现:(1)经济方面: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2)政治方面:各国纷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3)军事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4)文化方面: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3、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条件(原因):(1)根本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7、(2)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3)政治手段: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3)军事方面:改革军制,建立强大军队35、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 7 世纪中期,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6、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著名战役及相关成语有哪些?(1)春秋: 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吴、越“卧薪尝胆”(2)战国: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8、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使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
8、于国家走向统一。考点 6: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 356 年,战国时期 秦国 秦孝公 执政时期2、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变身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3、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4、主要内容(变法措施):(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标志着我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直到 1952 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一制度才被彻底废除)(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
9、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对旧贵族打击最大)(3)建立县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商鞅变法的意义:对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进程:推动了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6、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7、启示:改革使社会进步,使国家富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创新。8、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秦国国情;变法得到
10、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第 3 讲 中华文化的勃兴考点 7: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一、老子(姓李 名耳)1、生活时代:春秋晚期 楚国人2、历史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3、思想主张:(1)辩证法: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2)主张无为而治,以柔克刚。44、论著:道德经5、现实意义:老子认为矛盾是可以转化的辩证思想,对于当今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二、孔子(名丘,字仲尼)1、生活时代:春秋晚期 鲁国人2、历史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3、思
11、想主张:(1)核心思想:“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3)教育思想:开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即:倡导教育公平) ;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而知新”。4、论著: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5、影响: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
12、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社会的动荡与变革)2、百家争鸣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生活时代思想主张孔子 春秋儒家 孟子 战国 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护自然资源老子 春秋道家 庄子 战国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13、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认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兵家孙膑 战国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膑兵法3、百家争鸣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儒家:提倡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保护环境。道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5问题。法家:依法治国。墨家:和平共处,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等。第 4 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220 年)考点 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朝的建立(1)公元前 221 年,秦王 嬴政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公元前 207 年
14、灭亡。(2)秦灭六国的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秦朝的历史地位(国家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具体内容包括:创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官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官制:推行郡县制,分 36 郡,郡下设县。(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作用:促进经济发展)(3)文化上:统一文字(开始为小篆,后来发展为隶书)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
15、强思想控制。影响: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以后两千余年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到 1911 年辛亥革命被推翻) 4、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考点 9: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公元前 202 年刘邦(汉高祖) 、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9 年灭亡。【东汉
16、】25 年220 年刘秀(汉光武帝) 、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1、汉武帝(刘彻)的“大一统”有哪些措施?措施 作用政治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 将地方的铸币权(统一铸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军事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进一步发展和
17、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相同点?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考点 10:丝绸之路1、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张骞出使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1)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2)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和汉朝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因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而得名。(3)两汉时西域是指哪里? 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4)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古罗马(大秦)3、开辟
18、丝绸之路有什么意义(作用)?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5、海上丝绸之路:(1)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是泉州、广州。(2)主要运送物品:中国的陶瓷、西方的香药,因此也称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3)发展概况:形成于西汉,宋元时期发展到鼎盛。(4)路线:广东沿海出发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最远到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5)作用: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6、今天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古代丝绸之路是什么关系?传承、发展和提升第 5 讲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
19、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民族融合(以分裂对峙为主)2、政权更替过程:东汉(分裂为)北方地区:西晋灭亡后北魏(分裂为)魏国(220 年,曹丕,洛阳)蜀国(221 年,刘备,成都)吴国(222 年,孙权,建业)短暂统一于:西晋东晋(在南方)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这些政权都是在北方地区,因此统称为北朝7南方地区: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这些政权都是在南方地区,因此统称为南朝)考点 11: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时间:200 年(东汉末年)2、交战双方:袁绍大军 VS 曹操军队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4、历史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二、赤壁之战1、
20、时间:208 年(东汉末年)2、交战双方:孙刘联军 VS 曹操大军3、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历史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名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统治范围 经济特色魏 曹丕 220 年 洛阳 黄河流域一带 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蜀 刘备 221 年 成都 湖北、湖南、四川一带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吴 孙权 222 年 建业(今南京)长江中下游 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曹操是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吗?不是,是东汉末年。考点 12: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原因:5 世纪,北魏孝文帝(鲜卑族 拓跋宏)
21、统一黄河流域,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开始汉化的改革。2、改革的内容: (1)政治方面: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2)社会生活方面:使用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联姻(3)思想文化方面:学习汉族的礼法等3、改革的特点: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策)4、改革的影响:促 进 了 鲜 卑 族 的 进 步 和 发 展 ( 促 进 北 方 各 族 封 建 化 的 进 程 ); 促 进 北 方 民 族 大 融 合 。5、孝文帝为什么要将北魏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便于鲜卑族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是北方地区,不是全国。第 6 讲 秦汉两晋南北朝
22、文化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考点 13:史记和佛教的传入一、 史记1、作者:司马迁 (汉武帝时期伟大的史学家)2、记述范围: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83、体例特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影响或评价: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佛教的传入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2、佛教基本教义: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佛教教义可以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因此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3、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东汉明帝时,兴建佛寺,如白马寺
23、。考点 14: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一、祖冲之的数学成就1、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2、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7 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2、字的特点: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3、成就:被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第 7 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581907 年)【隋朝】581 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589 年,隋朝(隋文帝)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实现统一。【唐朝】618 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在长安(今西安) 。90
24、7 年灭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755763 年)考点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隋唐科举制一、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 605611 年、隋炀帝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中心 洛阳两端 北达涿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 从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 从北到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评价 积极影响: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但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施行暴政。 )9二、隋唐科举制1、内容:通过考
25、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2、背景:魏晋以来,选官制度被豪门把持,不能真正选拔到有才能的人。3、科举制的发展过程朝代 人物 贡献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创立(隋朝)隋炀帝 设进士科(开科取士) ,标志科举制创立。唐太宗 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 首创 殿试和武举唐玄宗 将 诗赋 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完善(唐朝)唐朝科举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进士、明经。衰落(明朝)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变成八股取士 结束(清朝) 延续了 1300 多年,清朝末年(1905 年)被废除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考点
26、16: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强盛表现在哪些方面?(1)政治清明: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任人为贤,出现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 、“贞观遗风” (武则天) 、 “开元盛世” (唐玄宗)三个盛世局面。(2)经济发达: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 (3)文化繁荣:诗歌、绘画、书法得到迅速发展。 (4)科技发达:发明雕版印刷术,如金刚经(5)民族关系和睦: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6)对外交往活跃,对外政策开放: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日本先后派遣十多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二、 “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1、唐太宗在位时(贞观年间) ,吸取隋亡教训,实行一系列比较开
27、明的治国措施,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1)政治上:中央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地方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3)提倡节俭,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3、唐太宗、唐玄宗重视人才的做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重视人才。三、贞观遗风武则天时期10武则天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时期的治国措施
28、,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开创了“贞观遗风”的盛世局面,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选贤任能(任用姚崇为相) , “励精为治” ;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2、 “开元盛世”的含义(什么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 “开元盛世”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创制曲辕犁和筒车(灌溉工具) ;修建水利;采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增加;茶叶地位重要。(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方
29、面: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市坊制度完善(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 ;长安既是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考点 17:唐诗的盛行(辉煌的隋唐文化)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2、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3、唐诗的代表人物人物 称谓 生活年代 代表作 诗歌特点李白 诗仙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 诗圣 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春望 、 “三吏”、 “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被称为“诗史”。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 、 新乐府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提倡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考点 18: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一、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到天竺(印度)取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二、鉴真东渡1、唐玄宗时期,鉴真应邀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东渡成功。他在日本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