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 年 7 月前 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要求,市政府决定利用城市综合开发出现的无主地、边角地等闲置土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旨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体育文化场地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统筹城市生态、健康、文化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为此,市城乡建委组织重庆市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指导和规范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本导则主要内容包
2、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场地选址、功能与组成、场地综合设计、实施指引等 7 个章节,以及城市家具设置要求等 3 个附录。在建设理念上,遵循绿色、生态、环保、智慧、共享的原则;在场地选择上,坚持贴近社区,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在体育设施上,设置球类、场地类、器械类、传统类等参与程度高的活动项目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文化设施上,匹配场地规模,兼顾大众需求,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场地类型合理设置配套设施;在场地综合设计上,因地制宜布置活动项目,提高场地综合利用率,突出山地特色。本导则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使用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重庆市设计院(地址:重
3、庆市渝中区人和街 31 号,邮政编码:40001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参编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集团主要起草人:徐千里 彭 春 王小坤 方小桃 朱 捷 樊崇玲 严永红 龙国跃 胡 剑 王 强 刘杨 杨舒舒 李昊珂 张胜强赵 晶蒋邓洪 关浩博 欧阳彩虹 周 科 汪子茗 何思琪 翟慧芳张文力 郭小瑜 苏 醒 朱席瑞 秦涵钰 张亚婷 夏瑞晗李 杨 刘茜茜 唐 瑭主要审查人: 何智亚 陈航毅 先旭东 兰京 余以平 姚加飞 孙世琼 目 次前 言 .目 次 .1 总则 .1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44 场地选址 .55 功能与
4、组成 .65.1 一般规定 .65.2 体育设施设置 .65.3 文化设施设置 .85.4 配套设施设置 .85.5 绿化与环境设置 .105.6 导视系统设计 .115.7 智能化系统设计 .116 场地综合设计 .136.1 一般规定 .136.2 规模与功能 .136.3 竖向设计 .156.4 道路设计 .156.5 可达性设计 .166.6 无障碍及安全保障设计 .166.7 经济技术指标 .177 实施指引 .19附录 A 城市家具设置要求 .20附录 B 体育文化设施尺寸及要求 .21附录 C 设计审查要点 .25引用标准文件名录 .2711 总则1.0.1 为指导和规范重庆市社
5、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倡导城市健康生活,特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占地面积小于等于 10000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占地面积大于 10000m2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宜按照公园标准建设,并适度增加体育文化功能。1.0.3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绿色、生态、环保、智慧、共享的原则。1.0.4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2.0.1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向公众开放,以体育文化活动、休闲游憩、社会交往等为主要功能,有必要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小于等于 10000的公园。按占地面积大小
6、分为类、类、类和类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0.2 多功能健身场地开展武术、健美操、瑜伽、舞蹈等多人参与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的场地。2.0.3 城市健身步道城市中以健身为基本功能,兼具文化、观光等功能的步行通道。2.0.4 小型文化广场是指占地面积 100200,供市民开展休闲文娱活动的公共空间。2.0.5 小型文化市场是指占地面积 80150,可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2.0.6 24 小时自助实体图书室通过网络通讯与云计算技术,提供 24 小时借阅、上网等自助服务的图书室。2.0.7 艺术文化装置艺术性地展示日常生活中物质文化的实体。2.0.8 导向标识通过特定的符号
7、、文字、标识牌等元素形成统一且连贯的空间指引体系和说明体系,辅助人在空间环境中一系列的移动行为。2.0.9 记名标识对体育健身设施或功能区域进行提示、告知的标识。记名标识包括入口标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名称标牌等。记名标识设置于固定地点,信息内容具有唯一性,不带方向指示箭头。32.0.10 规制信息标识向使用者说明公共须知等提示信息的标识。2.0.11 绿化覆盖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值。43 一般规定3.0.1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应保证园内各类文体活动、相邻活动间的安全及公共安全。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防灾避险场所。3.0.2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相关设施设置应以周边社区居民诉求为指引,兼顾老人和儿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突出生态性和景观性。3.0.3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除必要的运动场地和配套设施,应以绿化为主。3.0.4 提倡和鼓励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建设中采用绿色、节能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54 场地选址4.0.1 应与社区规划建设相结合,并与各级各类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相结合。4.0.2 应与社区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环境条件、使用需求等相协调,并满足体育设施的功能及使用要求。4.0.3 应充分考虑适宜的服务半径(500m1000m )和慢行可达性,方便居民就近使用。4.0.4 应避开地质灾害区、洪水淹没区等危险区域,满足安全、防灾、减灾的功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