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1308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指导自学中的“三有策略”如果说 20 世纪的教学形态是以“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一种适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形态。那么,面对知识剧增的信息社会,21 世纪的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核心之一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观照语文学科,它是母语学科,是个体每日浸染其中,无时不受其影响的基础学科,因此也是最具自学特质的学科。特级教师薄俊生曾在文章里写道: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躬身于培养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总结了以下三条基本策略。策略一:让学生心中有“我”学生不会

2、自学或者说不想自学,从一定原因上说,学生的心中认为学习是为他人所学,“他学”是他们学习意识的主角。因此指导学生自学,从本原上说是要唤醒学生“我”的意识,让他们自己指引着自己,自己激励着自己,自己评价着自己。也就是说,学习的每一步骤有了学生“自我”的积极参与,方能更为效。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故事情结”,讲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在聆听与会心的微笑或者沉重的叹息中,就给学生种植下了精神的种子。接班伊始,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

3、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他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 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扑打翅膀,就这样,它 终于飞了起来。我和学生一起思辨这个故事,并让他们补充了结尾:这样,它成为了一只自由翱翔长空的雄鹰。思辨结束,“雄鹰”已化为“自我”的意识,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反思一下“自我”在学生自我意识萌发的同时,自我反思也拉开了序幕,特别是对过去的语文学习进行梳理。内容主要为:1、总结过去自认为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2、自我剖析存在的最主要的不足及可能

4、采取的有效措施。该语文课,我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我的语文,我作主!课上,学生先是畅所欲言。最后 10 分钟,汲取众人之长,填写表格。我的语文,我作主姓名 班级偶像我的优势:我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签名: 家长签名:此表格,又张贴在班级的“我的语文,我作主”栏里,成为众人的镜子,又成为自己的镜子。改变一下评价1、在家庭联系本上,让学生每天自我评价语文学习状况,教师也给予评价。2、实施作业奖惩制度,对于作业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奖励部分作业免写。(被奖励同学有权自己选择。)3、每月评选“语文学习之星”“语文进取之星”,在家校路路通上公布。用外在的力量推动“自我”意识的萌发。策略二:让学生心中有“法”

5、如果只有“我”的存在,那指导学生自学还是悬在半空中的,只有在“法”的统整下,学生自学才会真正落实在大地上。首先,老师应树立一种意识:学生已会了的不讲;学生读了就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三个“不讲”,其实就在为学生的“自学”留出广阔的空间。具体指导方法:课前预习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富有成效的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前提,为同化新旧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读:所谓“一读”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通过熟读文本从而了解文本内容、文体特点、篇章结构(后两者,是许多老师与学生所忽视的,笔者另有文章所述),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二画:让学生在预习中画出重点

6、词句,并用相应符号划出,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画出具有“陌生感”的词句,细细品味,以培养学生语感。三查:即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也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及作者的背景。让学生站立在广阔的背景下,解读文本,思考文本,从而走向文本的深处。四记:对于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识记,如生字词、重点语句、段落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五疑:即学生对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对文本后面的问题尝试解答。在预习阶段如果有了这方面的思考与分析,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自然就会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必然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笔

7、者通常会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学期初,用 1-2 篇课文带他们一起在课堂预习,然后再慢慢移至课前。课堂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说:“今天教育的内容 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都重要。”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更多是在解析事实。肖川博士说:我们不仅要授之以渔,而且要授之于渔场。(一)从单元整体入手,以一篇带多篇。我们的教材课文一般以“单元”为单位,用一主题串起多篇课文。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指导学生凭借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学“法”用“法”。首先,教师要精心解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及文本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学习的心理设计学习方法。教学时,围绕学法设计一组与学法配套

8、的为导出学习方法服务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读、思、辩中有所感悟。(二)从课文结构入手,以一段带整篇。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不仅语言精美,而且主要段落结构相仿。如小露珠烟台的海等。对这类课文,教师可采用“精讲一段,带动全篇”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读书方法。(三)从抓课文重点词句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篇课文是由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的,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关键句,或揭示课题,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以一句串联全篇。对于这种课文,教师可以从中心句切入指导阅读。如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

9、生紧扣结尾“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细细品读文本,从而穿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课后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如何才能“温故知新”呢,笔者尝试以下策略。(一)适当地给学生讲解有关“脑”的科学以及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他们掌握复习的时间规律。同时,也让学生知晓,学习是一门科学,唯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二)再次与课本亲密接触读问结合,相得益彰一问:生字词与该背诵的诗文、段落记住了没有?用一段时间,找几个学习伙伴,把要求背诵的诗文再读一读,背一背。二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对照着课题,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

10、头脑中“走”一遍,也可以和周边的同学交流。三问:课文中有怎样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课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精神和品格,而这些,将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这样的问题,则是提醒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回味那些触动灵魂的瞬间。也许它是一个段落,也许它是一个句子或词语,有时甚至是一个标点四问: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课文是学生写文章的好范例。再留意一下,就会从一篇篇文章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收益。五问:课文和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学习课文,除了增长知识,学习语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因此,想一想:课文的内容和

11、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课内的阅读就向生活延展开来。策略三:让学生心中有“书”“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阅读中体现,也是在阅读中发展的。让学生喜欢阅读,懂得怎么阅读,应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自觉!为什么读也是讲述一个故事: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她们认为书是最甜的。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 东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 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12、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 亲就会说:“孩子,你要 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有她,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 这种智慧,就是书。读什么读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能否让“书”进入学生心中的关键环节。坚持每月推荐一书。具体书目,一、随文而定,比如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二、依据学生兴趣而定,比如哈利波特皮皮鲁系列曹文轩系列怎么读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读功”,培养对语言作品的敏锐“悟性”。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圈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上下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另外,每天利用课前 3 分钟开展“我读了”的读书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读的书或者文章,既交流了收获,开阔视野,又锻炼说话能力。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并通过家校通向全体家长公布,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如果,我们将这一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同时获得更多的科学理论的支撑,教师的角色定位将更为清晰,教学行为将更为单纯,当然教学效果也更为可观。我们期待着,努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