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指导,更要引导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正在抄写生字,老师在巡视时,发现她把“卧”字的左半个写成了“颐”的左半个,就是把左框写成了“口”。老师弯下腰,指着说:“这中间不是一个口呢,它是不封口的,你错了。”学生连忙把它改了过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正在诵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他声音很响,语速极快,颇有点铿锵有力的语势。读完,老师说道:“你读得很流利,声音又响亮。但这首诗是不能这样读的。既不能读得太快,也不能读得太响。因为这首诗写的是恬静、安逸、悠闲的农村生活,我们要读得慢一些,轻一些,读出轻音乐的那种味道来。你听老师读一遍。”教师读后,说:“来,你照着老师的读法,再读一遍。”学生一改原先的读法,重读了一遍。 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拿着一篇刚刚写好的作文给老师看。老师边看边把几个错别字改正,看完后耐心地说:“你写了爷爷的三件事,都是真实的,这,一看就知道。但三件事应该有详有略啊,不能都差不多。比如这第一件事,爷爷为了怕我咳嗽,主动提出把烟戒掉,这件事很感人,就应该详写,爷爷抽烟几年了,烟瘾怎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