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740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 作 简 报西 南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主 办 (第三期 ) 2013 年 6 月 17 日 本期要目 学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 各研究型学部(院)工作计划 农学部成立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型学部(院)及学科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简报学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 五大举措提升学科竞争力 1生物技术学院(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型学院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 2心理学部研究型学部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 5教育学部研究型学部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 9农学部学科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 12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学 科 与 科

2、 技 创 新 平 台 建 设 2013 年 工 作 计划 15资源环境学院学科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 17研究型学部(院)机制体制创新农学部成立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 211学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 五大举措提升学科竞争力4 月 17 日,学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工作会,紧密结合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总结经验,部署任务,探索学校学科 长远发展和提升学科竞争力路径。校长张卫国首先作题为负重自强,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的主题报告,全面回顾学校学科发展历史,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学科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下一步发展的举措。报告指出,为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竞争力,学校将

3、推进五大方面举措。一是加强分类建设,构筑学科体系。包括:继续深化研究型学部( 院)建设;启动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明显提升建设水平;打造交叉学科平台,催生学科新增长点。二是落实学科规划,明确刚性任务。重点是:强力推进各一级学科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制定刚性目标,明确任务要求。每个一级学科须有 4-6 个稳定的领域,每个领域须有 2 位以上专任教授,按年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任务,加速目标的实现。三是调整学科结构,探索运行机制。重点是:整合相关学科资源,进一步探索学部制,试点学院+研究院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学平台与研究平台之间的流动、 协作,形成开放、 竞争的良性机制。四是凝聚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梯

4、队建设。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团队建设需要,每年发布需求信息,在各个学科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要确定 2-3 个主干二级学科,每个主干二 级学科要有稳定的23-4 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必须有以教授领衔 的学科团队。五是完善学科管理制度,健全学科投入机制。包括:健全管理体制、改革投入办法和完善运行机制及学科交流与评估制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夏庆友教授,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心理学部副部长陈红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袁若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分别代表各自学科,就建设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等作交流发言。副校长崔延强在会上部署了 2013

5、年学科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党委书记黄蓉生作总结讲话,对近期学科建设重点工作做了再次强调。会议由副校长李明主持。全体校领导、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机关各职能部门、直(附)属单位负责人、各学院(部、所、中心)党政主要负责人、民主党派主委、教代会常委参加会议。生物技术学院(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型学院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一、二级学术组织体制及运行机制(一)二级学术组织体制建设相对分工且紧密联动的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三个功能组织,实行“ 三驾马车 ”互动运行的学 术组织体制,具体是:学院重点 负责教学及教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重大基础研究,农业部等部市级学科平台承担应用基础及应

6、用研究,并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统一决策和运行管理体制。三个部分相应建设和依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的决策支撑与指导,但整体上以国家重点实验3室的运行管理要求为标准,高水平建设学科平台,开展创新研究,全面引领学院学科高水平发展。(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决策咨询制,实行人员弹性聘用与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资产和信息共享、科研组织运行、学术开放和交流、科技成果共享、绩效考核与评估等机制。二、学科平台建设增强国家重点学科“特种 经济动物饲养” 的学科 优势,彰显学科特色,提升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的建设力度,提升该学科的整体水平。参与共同申请

7、建设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畜牧学” 。加强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各二级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生物学科优势与特色,形成新的竞争力。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特别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与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三、队伍建设以优化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为目标,着重打造和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人文环境,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继续实施国家“ 千人计划”、 “外专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 计划” 、“百人计划”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力争引进“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 讲座教授”等学术领军 人才 12 人,引进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8、、植物学和昆虫学等学科领域的骨干人才 23 人。重点培养造就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创新人才 23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 46 人。专职研究人员规模达到 50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 90%以上,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 90%以上,具有国外留4学或工作经历者达到 80%以上。通过海外学术大师引进、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研究队伍结构优化,建设一支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科学和产业问题能力,学科、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研究队伍和一流的教学力量。四、科学研究核心任务是建立国际领先的蚕、桑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围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全面构筑以遗传资源、

9、生物信息、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等为重点的蚕桑生物学研究平台和关键技术;瞄准生命科学发展方向,系统 研究家蚕生长、变态与发育、免疫与抗性和产丝性能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及其分子机制;推动家蚕向模式昆虫发展,为我国昆虫学、农林害虫防治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开展蚕、桑现代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研究,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促进蚕桑产业升级改造和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兼顾农民增收和工业提效,支撑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五、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蚕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体系、师资队 伍、 实验实 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建立与“ 产学研分类指

10、导” 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创新机制与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流软硬环境,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一流的研究平台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建立团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批素质好、水平高、思路活、能力强,适 应国家和社会发 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多方面、全方位探索和搭建合作培养平台及其运行机制,引入教育的国际化理念,推进国际化教育的进程,并开辟国外培养基地,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及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开办系列讲坛学术大师讲坛、市县长讲坛、5青年学术讲坛、优秀学生讲坛等,充分利用国内外学术机构及社会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心理学部研究型学部建设 2013 年工作计划一、建设目标(一

11、)机制改革创新本年度重点探索和实施责、权、利明确,注重成长性与发展潜力、创新能力与学术业绩的专职科研人员岗位聘任制;建立以科研项目驱动、高水平成果导向、 过程动态监 控的科研管理机制。探索团队负责人领衔的、对重大学术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以形成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与特色的协作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创新型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二)学科建设保持学科综合实力排名在全国高校处于前五名的地位。完成心理学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准备;完成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整改验收,力争达到良好以上重点实验室的要求,为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依托两个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为基础,为申报“西南大

12、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造条件。(三)科学研究围绕健全心智发展与健全人格的重大科学问题,瞄准国际心理科学的前沿问题, 优化现有学科结构,重点建设 3-5 个在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领域。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58 项,省部级项目5-6 项 ,争取科研经费总量达到 200-300 万元;力争出 12 项在国际上有高6显示度、高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冲击国家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4-5 项。发表国际 SCI、SSCI 论文、国内A1 和 CSSCI 类论文 50-60 篇,在

13、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著 5-8部,国家规划教材 1-2 部。(四)队伍建设将西南大学心理学队伍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团队。遵循培养与引进并进策略,晋升教授 1-2 名、副教授 3-5 名,新增 1-2 名巴渝学者或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增 23 名博士生导师。引进 1-2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长江学者、千人计划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引进 2-3 名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五)人才培养探索创新型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开设本科创新实验班,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研究生创新平台充分利用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

14、目、学校的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部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等,为 研究生搭建科研创新的平台。计划培养 160 名硕士毕业生, 2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 1.5:1。争取获得 1-2门国家级或重庆市精品课程。争取获得 1-2 项国家级或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力争 获得 35 篇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优秀硕士论文奖。二、建设内容(一)机制改革创新内容1.修订完善心理学部专职科研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实施高水平成果人员的动态管理机制。2.探索以科研项目驱动、高水平成果导向、 过程动态监控的科研管理机制。73.探索团队负责人领衔的协作创新机制。集体对重大学术问题进行攻关,力求产 出

15、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4.实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制定并实施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 心理学部优秀学位论文评定条例等条例,重在加强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学术规范管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协同管理体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研究生创新平台、建立学术活动过程监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增强学术规范教育,保障学术创新。(二)学科建设1.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准备。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认知与人格” 实验室的复 查验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整改工作汇报,力争通过教育部的检查验收。3.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的申报。

16、完成“西南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的方向凝练、队 伍组建、代表性成果遴选等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的申报论证工作。(三)科学研究1.制订心理学部科研成果管理办法,促进科研成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科研成果的类别认定、著作 权归 属、奖励等方面规范科研成果的管理。2.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论证报告。3.完成研究型学部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所设立的 7 个重大项目、18 个重点项目、32 个面上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4.承办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分会 2013 年学术年会会议。(四)队伍建设81.积极协助学校引进学术带头人、千人计划获得者刘一军教授。刘一军教授拟于 5 月

17、到岗全职工作。2.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知名的脑功能研究专家、百人计划入选者左西年教授,有助于人脑连接组学、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发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工作。3.新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 2-3人,充实教学科研队伍。4.学部动物实验中心拟面向全球招聘具有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经验,并能能带领本中心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全职教师 1-2名。5.选派冯廷勇等 3-4 名中青年学者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访学、合作研究。(五)人才培养1.设立心理学部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立 论依据充分、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2.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换生项目, 建立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日常化工作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根据学部目前的研究方向,与国外著名心理学研究机构(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建立 5-6 个合作培养基地,每年派出 5-6 研究生到合作培养基地进行 3-6 个月的学习。在此基础 上,经过一段时间探索,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和规模,逐步推进本科生的国际化培养。3.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从研究生生源要求、复试内容、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改革入手,以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切入点,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和方式。4.开办心理学研究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