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752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7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湖州工业强建设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前 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二五 ”以来,国 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湖州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期,是加快赶超发展的关键期。 湖州市工业强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提出,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制造 2025”和“ 互联网 +”行动计划, 坚持以“八八战略 ”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

2、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 实施“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 市、开放活市 ”战略,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六重 ”为总抓手,大力 发展新兴产业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继续发挥绿色制造优势,注重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推进湖州工业中高端发展,全力创建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转型的生态工业先行区,努力打造湖州工业强市升级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本规划根据中国制造 2025、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

3、020 年)、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是未来五年指导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行动纲领,推动湖州赶超发展的指导文件。本规划范围为湖州市域,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工 业强市、 产业兴市” 战略,大力 发展“3+3”特色产业,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工业创强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1稳步推进工业创强,规模效益明显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工业实力不断提升。2015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770.

4、6 亿元, “十二五” 年均增 长 10.6%,增速列全省第 2 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 4401.6 亿元,年均增长10.1%,增速列全省第 2 位。工 业投资实现 612.6 亿元,年均增长10.0%。出口交 货值实现 615.5 亿元, “十二五 ”年均增长 10.3%,增速列全省第 1 位。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21.7 万元/人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 13.8%,增速排名全省第 1 位,高于全省平均9 个百分点。2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2015 年,“3+3”产业实现规上工 业增加值 410.5 亿元、规上工业利税 221

5、.6亿元、 规上工业利润 145.8 亿元, ”十二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4.7%、18%、18.3%,增幅分别高于面上 3.2 个百分点、2.4 个百分点、1.4 个百分点。 “十二五”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 324.2 亿元、203.2 亿元和 183.8 亿元,增速居全省前列。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共关停企业 1612家。八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呈放缓态势,规上主营业务收入在工业中占比下降至 44%左右。3积极推进创新驱动,两创环境显著改善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创新投入进一

6、步提高,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一轮“南太湖精英计划” 启动实施以来,引 进海内外创业创 新领军人才及团队504 个,入选首批省领军型创新团队 5 个、国家“千人计划”29 人和省“ 千人 计划”74 人,率先在全省 实现“国千”、 “省千”县区全覆盖。截至 2015 年,累计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23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50 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480.6 亿元,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 33.6%,居全省第 2 位。4着力推进培大育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开展“金象金牛 ”大企 业培育工程,大力弘 扬湖商精神,加快企业上市发展、总部发展、品牌发展步伐,形成一批湖州特色“三名” 企

7、业。 2015 年,规上主营业务收入超 10 亿元企业达到 66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 22 家, ”十二五” 分别增加 35 家和 11 家。工业名牌产品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5%。累计培育认定行业“隐 形冠军” 企业 25 家、湖州 “成长之星”企业25 家。通过培育帮扶,实现“小升规”企业 1014 家。 “湖州制造” 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大吨位全电动堆高车(诺力机械)、超高速静音节能曳引电梯(怡达)等 18 个产品列入省级第一批“浙江制造精品”名单。世友木业、久盛地板等企业 5 个 产品通过“ 浙江制造”品牌认证。5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智造水平有效提高两化融合工作协同

8、推进机制基本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指数为 71.7,位居全省第四,资源管理系统(ERP)普及率、生 产制造执行系 统(MES )普及率、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普及率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4%、59%、79%和 92%,均位居全省前列。省 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县区创建成效明显,长兴县、吴兴区分别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德清县列入省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域。 “双百 ”行动深入推 进,市 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达到 250家,市 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达到 248 个。美欣达集团等 11 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久立集团、诺力机械

9、等企业的 9 个项目列入全省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专项计划。金属薄板高速数控波形剪切生产线(恒立数控)、动力储能用密封铅酸蓄电池全自动装配生产线(天能集团)等 5 项产品列入省第一批“机器换人”先 进适用装备 。6深入贯彻“两山”思想,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认真践行“两山” 重要思想 ,节约集约利用 资源能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国开展“ 美丽乡村 ”建设,率先实施绿 色 GDP 考核,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模式 ”,区域生态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单位 GDP 能耗较 2010 年降幅超 20%,全面完成节能降耗任务。2015 年单位工业增

10、加值能耗下降 5.3%,“十二五”累计下降 31.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累计完成减排比例为 19.10%、12.85%、14.51%和 25.46%,分别完成“十二五”总任务 的 172%、102.8%、120%和 152.4%。加大“五水共治” 和基础设施投入,全市水质稳中向好,53 个市控断面中,II 类至 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 90%以上。“十二五”工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 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实力依然不强,工业规模总体偏小,主导产业占比较低,龙头企业较少;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支撑

11、不足,传统产业优势不强,高能耗产业占比较高;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全市科技创新投入还不大,高品质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仍然比较缺乏。补齐工业经济短板,是“十三五”加快工业赶超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在加快工业做大总量的同时,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打好转型升级翻身仗,不断提升我市工业综合实力。(二)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国内外 经济环境发生深刻 变化,推动赶超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强市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内外部挑战。把握三大趋势,适应四大变化,加快推进工业赶超发展。一是把握全球经济新平庸增长期、产业竞争格局调整期、国际贸易秩序重构期

12、等三大趋势,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保持湖州工业赶超发展的战略定力,在中高速发展、中高端发展等方面顺势而为。二是适应发展速度换挡、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力接替、消费需求升级等四大变化,切实把握好培育新增长点与调结构、稳增长等方面的动态平衡,明确湖州工业赶超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提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品质发展等方面奋发有为。抓住五大机遇,应对四大挑战,努力建设工业强市升级版。一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造强国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一体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五大机遇,着力在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培育、名企培育、开放融合、绿色制造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工业强市建设的优势。二是积极化解“双向挤压”

13、 、“标兵渐远”、要素 趋紧、动能不足等四大挑战 ,着力破解中低端产能过剩、区域竞争压力较大、能源资源消耗较大、新兴产业引领不强等问题,补上工业强市建设的短板。综合判断, “十三五” 时期是我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机遇期,是加快工业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机遇期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湖州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加快打造工业强市升级版。二、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

14、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 实施“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 市、开放活市 ”战略,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六重 ”为总抓手,大力 发展新兴产业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继续发挥绿色制造优势,注重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推进湖州工业中高端发展,全力创建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转型的生态工业先行区,努力打造湖州工业强市升级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赶超发展。坚持把赶超发展作为工业强市建设的阶段发展

15、目标,做优存量、做强增量,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导向,顺应国际新技术革命趋势,找准对标地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的政策环境,推动工业的赶超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强市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强 化“互 联网+”的 带动作用,全面推 进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加快构建“ 双创四众” 支撑平台,激 发区域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的创新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两业互动融合,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全面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

16、务业,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内外市场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向网络化、服务化、都市化、资本化等方向转变,推动工业的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把“两山” 重要思想作 为建设湖州工业强市的指引,以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为重要导向,落实“生态+”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益制造能力,推动工业的绿色发展。坚持集群发展。坚持把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提升优势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信息化水平,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推进生产配套协作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工业走集聚集约的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发展。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途径

17、,对 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更高平台配置更优资源,加强外引内联,加快国别产业园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加深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工业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加快从 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 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积极争创“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 继续发挥绿 色发展优势,力争在工业规模质量、创新能力、结构调整、智能制造等指标方面实现赶超发展。 努力打造“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工 业强市升 级版。

18、具体目标包括: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工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到 202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力争达到1100 亿元,在全省排名前进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 20%左右,规 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27 万元/人年左右;超 100 亿企业达到 14 家,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 25 家左右,挂牌企业80 家左右。创新能力取得新进展。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 2020 年,规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1.6%;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35%。创新主体建设步伐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 900 家,新增省级以上企

19、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 100 家。引进培育国家和省“千人 计划” 70 人,企 业经营管理人才 总量达到 15.4 万人。产业结构取得新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7%、45%、28%,力争年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信息 经济、高端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超千亿。智能制造取得新成效。两化深度融合、 “机器 换人” 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 2020 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 88,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联网率分别达到 60%

20、、50%,力争信息 经济综合评 价排名进入全省前五。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到 2020 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 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三、产业发展重点立足湖州基础与优势,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省七大万 亿级产业。 “十三五” 期间 ,大力 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若干个引

21、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实施“信息经济发展”、 “高端装备发 展” 、“传统产业提升 ”等工程,促进湖州工业中高端发展,全力创建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找准产业升级新动力,把握技术变革新动向,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信息技术产业(1)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信息经济“两中心两示范 ”,努力培育千 亿级信息经济核心产业,着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信息经济大市,使湖州成为长三角杭宁国家信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2)重点领域着力发展以芯片为主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地理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新能源电池等。新型电子元器件

22、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专用芯片、新型显示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组件等高端电子器件,力求在高性能专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地理信息领域,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遥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地理空间大数据计算与处理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领域,加快开发先进的锂电池等,加速传统蓄电池行业向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转型升级。(3)实施路径以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跟踪、研究物联网的技术融合。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以产业基地吸引信息技术企业落户。争创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