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大连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及改善规划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细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 PM10)等污染物浓度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幅度大,达标城市的比例低。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3 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近期要求。2016 年 1月 1 日起施行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明确提出:“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连市作为我国首个“全球环境 500 佳”城市、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市,是东北城市中开展
2、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和标杆。随着近年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的急剧攀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连市大气环境已呈现出明显的复合型污染特征。2016 年大连市 PM2.5 年均浓度为 39g/m3,超出国家标准限值。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加快推进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绿色宜居的美丽花园城市,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结合本市实际, 2 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挑战(一)空气质量位于改善通道,细颗粒物和臭氧存在超标风险。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推进,环境空气
3、质量改善明显。20112016 年,大连在保持地区生产总值(GDP )稳步上升的同时,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果显著。全市二氧化硫(SO 2) 、氮氧化物(NOx) 、烟粉尘排放量在此期间显著降低,SO 2 排放量累计削减 38%, NOx 排放量累计削减 13%,烟粉尘排放量累计削减25%。2013 2016 年,大连市 SO2、PM10 、PM2.5 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 34g/m3、85g/m 3、52g/m 3 下降至26g/m3、 68g/m3、39g/m 3。二氧化氮(NO 2) 、一氧化碳(CO)浓度基本持平。2016 年,大连市优良天数 299 天,优良天数比例 81.7%。轻
4、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天数分别为 49 天、 14 天、4 天,未发生严重污染。74 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 25 名。颗粒物仍有超标,细颗粒物是达标关键因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 663-2013)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评价方法评价,2016 年,大连市 SO2、NO 2、CO年评价达标,PM10 日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PM2.5 年平均、PM2.5 日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未达标,分别超标 2%、10%、25% 。在空间上,10 个监测点位中,甘井子、周水子、星海三站、七贤岭、旅顺、金州、开发区、双 D 港等 8 个点位 PM2.5 年均 3 值均不同程度超标,
5、浓度是二级标准的 1.071.44 倍,受工业污染源及机动车尾气的影响较大。甘井子、周水子、七贤岭、金州、开发区等 5 个站点 PM10 年均值超标,浓度是二级标准的 1.011.12 倍。在时间上,大连市 1 月和 4 月 PM2.5 浓度较高,是冬季采暖季的首要污染物;PM10 是春季沙尘的首要污染物。臭氧(O 3)浓度呈升高趋势,成为超标潜在因子。20132016 年,大连市臭氧日最大 8 小时平均第 90 百分位数上升明显,由 99g/m3 上升至 155g/m3,上升幅度达 57%,其中2015 年呈现超标。空间上,星海三站、七贤岭、旅顺、金州、双 D 港点位均不同程度超标,超标范围
6、为 0.010.06 倍。夏秋季臭氧超标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臭氧造成空气质量超标的天数为 31 天,占全年总超标天数的 46.3%。臭氧生成过程中的光化学反应机制复杂,要有效控制臭氧,须科学确定 NOx 和 VOCs 的减排比例关系。(二)重工业比重偏高,煤炭清洁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过半,重工业比例偏高。近年来,大连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达到 50.8%,但仍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也低于 19 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水平。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石油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
7、冶炼、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等行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 4 72.8%。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大,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和原油为主,2015 年大连市煤炭消费量为 2516 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 45.6%。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工业企业生产、居民及工业供热取暖,比重分别为 37.8%、34.2%、28%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负荷高是导致大连市空气质量超标的根本原因,在下一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将成为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三)传统减排空间收窄,亟待开辟新领域
8、。“十三五”期间,大连市工业 SO2、NOx 和颗粒物污染治理工程进展显著,但大气环境管理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偏低,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对无组织排放行为亟需加大治理力度。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过快,环保管理水平不高,油品升级滞后,非道路移动源管理基础薄弱。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存在整治力度不够、行业覆盖范围不全、政策标准不完善、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城市扬尘、原煤散烧、农业氨排放控制等管理机制不完善,污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为解决复合型污染问题,亟需建立多污染源、多污染物综合管理机制,扩展大气污染物控制类型和排放源管理范围
9、,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5 (四)区域污染明显,亟需建立联防机制。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部,紧邻辽中城市群,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在不同季节,大连市本地污染源排放对 PM2.5 浓度贡献率在 56% 67%之间;周边区域对大连市 PM2.5 浓度贡献率在 33%44%之间,最大贡献率出现在 4 月份;大连市大气污染呈现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在控制本地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必须强化与周边区域协同减排措施,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连市环
10、境总体规划(2012 2020 年) 和 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 规划 ,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努力解决氮氧化物、细颗粒物、臭氧等突出大气污染问题,不断增强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力,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满意率,早日实现全市人民“蓝天梦”,加快推进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建设。(二)规划原则。统筹规划,远近结合。以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为重要突破口,逐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统筹阶段性目标与长期 6 性目标。结构升级,布局优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
11、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升级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大气环境敏感区为核心,优化企业空间布局,强化企业布局与环境格局的协调性。节能降耗,循环再生。鼓励利用高效清洁能源,提高利用效率,使经济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压力降到最低程度;按照“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的原则,开展节能降污行动,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控制,突出重点。强化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彻底改变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突出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的控制,确定主要治理工程项目,保障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完善机制,强化调控。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明确职责,
12、落实分级目标和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形成部门协调与联动机制,促进大气环境质量长期、持续、全面改善。(三)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国发201665 号) 7 “十三五”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国发201674 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337 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管理办法 (待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辽政发20148 号)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大政发201
13、635 号)大连市蓝天工程实施方案 (大政发201332 号)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大政发201447 号)(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大连市行政区域,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 9 个区市县,以及金普新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兴岛经济区、花园口经济区等 5 个开放先导区。规划面积 13538.39 平方公里。(五)达标期限与分阶段目标。到 2020 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到 2025 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达到国家
14、8 二级标准限值,PM2.5 年均浓度达到 30g/m3 左右。到 2030 年,PM2.5 年均浓度达到 25g/m3 左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根本好转。三、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总体战略与分阶段战略(一)总体战略。以未达标、健康危害大的 PM2.5 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同时关注臭氧污染风险,实施空气质量达标战略。一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污染减排等手段,逐步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二是以电力、石化、船舶制造、燃煤锅炉、机动车、扬尘等为重点污染源,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控制;三是针对 SO2、NOx、烟(粉)尘、 VOCs 等大气污染物,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并推进大气氨的
15、排放控制。分近期 20172020 年、中期 20212025 年、远期20262030 年三个阶段实施,随污染控制措施的逐渐升级,大连市经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从重点领域企业控制向综合控制的战略转变。(二)分阶段战略。近期(20172020 年):多措并举,以减排促改善。以重点行业企业末端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控、扬尘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实现多种污染物减排。推动“煤改气”、煤炭清洁利用、热电联产,取缔、整治分散燃煤锅炉,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整体形象;以重点企业末端治理为抓手,提升电力、钢铁、水泥、石化、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效率;通过 9 油品升
16、级、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等综合管理措施,提升机动车综合管理水平;通过控制扬尘污染、控制秸秆露天焚烧、控制餐饮油烟等手段深化非工业面源治理。综合上述措施,切实有效减少多种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中远期(20212030 年):调结构,实现战略转型。强化源头的全控制过程,以空间格局及产业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企业搬迁、产能淘汰等差异化的空间管理要求,引导经济发展格局有序发展;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倒逼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综合通过资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优化等手段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四、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统
17、筹城市环境资源加强“散乱污” 企业排查,分类综合整治。全市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整治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分类处置。列入淘汰类的,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做到“两断三清”;列入搬迁改造、升级改造类的,按照发展规模化、现代化产业的原则,制定改造提升方案,落实时间表和责任人;对“散乱污”企业集群,要制定总体整改方案,统一标准要求,并向社会公开,同步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由乡(镇) 、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网格长”的监管制度,明确网格督查员,落实排查和整改责任。2017 年底前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建立管理台账;2018 年底前依法依规完成清理整顿工作。建立监
18、管长效机制,巩固“散乱污”整治成效,防 10 止死灰复燃。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以化工、建材、热处理、锻造、铸造等能耗高及污染排放量大的行业为重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淘汰服役期较长机组、大机组供热范围内小机组、去产能企业配套机组、不具备改造提升条件机组,包括北海热电厂、东海热电厂及海洋渔业自备电厂。严禁建设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严格环保约束,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强化污染物总量指标在项目审批中的约束作用,新建排放 SO2、NOx、工业烟粉尘、 VOCs 的项目,实行辖区内现役源等量替代。对化工、石化、造船、冶金等重污染企业执行重点控制特别排放限制标准。加强区域环评和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工作,完成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区域规划环评和供热、化工、热电、船舶等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航运物流、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会展、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休闲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同时,要加强发展公共服务业,健全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保障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等社会发展需求。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0%以上。严守质量约束底线,优化污染源空间布局。优化提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