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福建省镇乡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六年五月- 3 -编制说明2008 年 1 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将“ 乡规划”、“村庄规划” 纳入城乡规划统一体系,意味着 镇、 乡、村庄应各有为 其量身定做的、区别于城市的技术标准和编制方法。目前 镇、 乡规划多参照国标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执行,但 该标准发布于城 乡规划法颁布之前,尚未体现镇、 乡规划的差异,之后发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在用地类别尤其是公共设施类有较大的调整, 镇规划标准中用
2、地分类亦需做相应调整。现在乡规划标准CECS366:2014 已出台, 镇规划标准尚在修 订中,当前的 规划标准、规范尚难以满足镇规划、乡规 划作为独立规划的要求。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及时为福建省乡镇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福建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编制福建省镇乡规划导则。导则 前三章节主要解决镇、乡规划要“ 做什么”的问题,明确镇、 乡规划层次、编制原则、编制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深度及 强制性内容、成果要求等,主要供规划管理部 门在委托和审查镇、 乡规 划项目时使用;第四章节主要解决镇
3、、乡规划“怎么做”的问题,明确技术通用性要求及技术指标,并对重点、难点 问题进行规划指引,主要供规划设计单位在 编制镇、 乡规划项目时使用。鉴于镇、乡层级相同但又分属“城镇”、“乡村”范畴,其规划编制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其规划要求、方法、 标准应有所区别;但省内有一些 镇、乡差异并不大,如有些乡位于城镇密集区,或在规划期内有条件成为建制镇,在编制时也可选择按镇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 导则编写时对共性部分用通则表达,对差异性部分则补充说明。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试行。由于镇、 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尚处于多种探索、尝试中,本导则将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 ,不断吸 纳各地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
4、议,各使用单位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建议, 请及时函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以便修订时参考。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 邮编:350001- 4 -目 录第 1 章 总 则 .- 6 -1.1 编制目的 .- 6 -1.2 适用范围 .- 6 -1.3 规划层次 .- 6 -1.4 编制主体 .- 6 -1.5 编制原则 .- 6 -1.6 规划依据 .- 7 -1.7 规划期限 .- 7 -第 2 章 镇规划要求 .- 8 -2.1 基本要求 .- 8 -2.2 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 10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 16 -2.4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
5、.- 18 -第 3 章 乡规划要求 .- 20 -3.1 基本要求 .- 20 -3.2 乡规划编制内容 .- 21 -3.3 规划成果要求 .- 23 -第 4 章 规划指引 .- 26 -4.1 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26 -4.2 空间管制 .- 30 -4.3 人口预测 .- 32 -4.4 村庄迁并及农宅建设 .- 33 -4.5 公共设施 .- 35 -4.6 道路交通 .- 40 -4.7 给水排水 .- 42 -4.8 电力通信 .- 43 -4.9 燃气工程 .- 47 -4.10 管线综合 .- 47 - 5 -4.11 用地竖向 .- 48 -4.12 防灾
6、减灾 .- 48 -4.13 环保和环卫 .- 50 -4.14 绿地规划 .- 51 -4.15 景观风貌 .- 52 -4.16 历史文化保护 .- 54 -4.17 规划制图 .- 55 -第 5 章 附 则 .- 58 -附录 .- 59 - 6 -第 1 章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指导福建省镇、乡规划建设,规范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办法等,制定本规划导则。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指导福建省非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乡规划的编制。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应按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镇级小城市试点镇宜参照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省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按
7、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及有关规定编制。规划期内有条件成为建制镇或位于城镇密集区的乡,可参照本导则中镇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划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镇、乡按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执行,不必单独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1.3 规划层次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镇总体规划时应同步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或专篇。乡规划包括乡域规划和乡人民政府驻地(以下简称“乡驻地”)规划。编制乡规划时应同步编制乡驻地近期建设规划或专篇。1.4 编制主体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
8、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7 -1.5 编制原则 树立建设决策先行的规划理念,遵循全域统筹、注重发展、合理布局、节约土地的原则,协调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育、注重耕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规划编制机制,并在规划过程中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科学决策。1.6 规划依据1、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批准的城市(县城、开发区)总体规划、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并与已
9、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2、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和有历史保护价值的镇、村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编制。3、符合国家和福建省有关标准、规范及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1.7 规划期限镇总体规划、乡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8 -第 2 章 镇规划要求2.1 基本要求2.1.1 编制镇规划,应当落实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本镇发展的战略要求,统筹考虑镇域产业发展、功能配置,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依据自身区位、资源的特
10、点,提升镇的综合辐射能力与区域带动能力;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完善并提高所辖村庄的各项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2.1.2 编制镇总体规划,应当确定镇域、镇区规划的重大原则,统筹考虑影响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镇总体规划包含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1、镇域规划应从区域角度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进行全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筹和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的协调。主要包括: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预测镇域人口规模;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确定镇村体系布局,对镇域范围内
11、的工矿企业、村庄居民点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整体安排;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2、镇区规划应当在镇域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镇区发展方向,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确定规划区内道路网络,对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安排;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划定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范围;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及要求。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抓住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建设决策先行的前提下推进,明确近期建设用地布局和用地范围,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土地使用和控制要求,优先保障基础设施
12、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要求。2.1.3 编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批准的镇总体规划,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2.1.4 编制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重要- 9 -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2.1.5 编制镇规划,应突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理念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小城镇实际、解决小城镇问题的镇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及方法等。1、探索“多规合一”的镇规划方法和工作机制。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与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逐步形成统一协调、功能互补的空间规划体系。鼓励在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对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内容进
13、行综合考虑或合并编制。2、树立“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结合镇村自然环境条件和发展特点,通过保护好青山绿水的自然本底,见缝插绿,逐步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镇域范围内水环境的提升、水安全的保障、水生态的优美、水资源的可持续、水文化的品味。3、体现“融合发展”思路。加大镇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体系等方面的融合力度,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和新的发展方式。如统筹和集中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农民也能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便利。4、强化“以镇带村”,互通互融、联动发展、整体推进。在镇
14、规划中,对中心村、基层村的发展定位和布局进行规划指引,探索以镇为中心的农民生产生活圈规划方法,依据农民购物办事、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各类活动需求和活动半径,合理确定镇与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增强镇服务功能。5、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镇规划应强化镇村功能与空间资源的整合,突出各类空间要素配置的集中、集聚与集约,注重环境保护,体现地域特色,全面提高镇村空间资源利用的效率与质量。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镇规划应强化镇村功能与空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发挥镇区的中心作用,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优化镇村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经济社会的
15、有序和可持续发展。6、避免照搬城市规划方法及模式,探索不同功能、人口规模及产业特点的镇规划方法,探索符合小城镇特点的产业发展和扩大稳定就业的规划措施,在- 10 -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和尊重地方性、历史性、自然和生态性,注重地域特色与风貌的保护,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并注重镇乡村规划的实用性。2.1.6 镇规划的编制应深入实地以多种方式开展调查,准确把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切实需求,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针对性、有侧重地确定规划目标、内容和深度。镇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包含前期调研、发展策划、空间规划、行动计划等四个环节,并在各环节中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公众参与、体现公众诉求。图 2.1.6 镇总体规划
16、编制流程和成果框架2.2 总体规划编制要求2.2.1 镇域规划编制内容1、综合分析与评价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镇域发展定位,明确镇域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统筹规划镇域产业空间布局。2、划定镇域内水域、农林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及居住、设施等建设用地空间编 制 流 程前 期调 研环 节 通 过 资 料 收 集 、 现 场 踏 勘 、 专 题 座 谈 、 入 户 访 谈 、发 放 问 卷 等 多 种 方 式 进 行 现 场 调 研 。 研 究 及 衔 接上 位 规 划 、 相 关 规 划 及 其 实 施 状 况 。 对 收 集 到 的资 料 信 息 采 用 多 种 方
17、 法 进 行 系 统 分 析 和 整 理 , 针对 该 镇 发 展 中 的 重 大 矛 盾 和 制 约 因 素 , 深 入 思 考 、论 证 、 协 调 、 提 出 解 决 方 案 。发 展策 划环 节 从 镇 发 展 基 础 出 发 进 行 战 略 发 展 策 划 , 为 镇 村 产业 发 展 找 准 定 位 , 为 走 品 牌 化 专 业 镇 发 展 之 路 出谋 划 策 。落 实 区 域 协 调 和 保 护 要 求 , 确 定 镇 村 体 系 结 构 和村 庄 建 设 整 治 的 总 体 安 排 , 明 确 镇 域 重 大 基 础 设施 及 重 要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布 局 ; 制
18、 定 镇 区 各 类 建 设用 地 布 局 规 划 方 案 及 镇 区 交 通 组 织 及 路 网 、 市 政等 相 关 专 业 规 划 方 案 。空 间规 划环 节指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方 案 , 包 含 近 期 建 设 用 地 范 围 和空 间 布 局 、 近 期 实 施 建 设 项 目 计 划 及 生 态 环 境 保护 措 施 等 。行 动计 划环 节编 制 成 果八图 镇 域 现 状 分 析 图镇 域 规 划 图镇 域 空 间 管 制 规 划 图镇 区 现 状 分 析 图镇 区 用 地 布 局 图镇 区 道 路 交 通 规 划 图镇 区 工 程 管 线 规 划 图镇 区 近 期
19、建 设 规 划 图二书 规 划 文 本规 划 说 明 书 ( 含 基 础 资 料 汇 编 )城 乡 用 地 汇 总 表 ( 现 状 /规 划 )镇 区 建 设 用 地 平 衡 表 ( 现 状 规 划 )近 期 建 设 项 目 计 划 表三表在 调 研 、 编 制 等 各 环 节 , 通 过 简 明 易 懂 的 方 式 征 询 意 见 、公 示 规 划 成 果 、 宣 传 普 及 规 划 , 体 现 公 众 诉 求 。公 众参 与- 11 -的范围,提出各类用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设施建设和生态保育措施。确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和要求。划定镇域内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
20、范围,提出镇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依据上位及相关规划,复核规划期末和分阶段镇域人口总量、预测镇区和镇域各行政村人口规模及建设用地规模,划定镇区规划区范围。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预测镇域城镇化发展水平。4、确定镇村体系布局,选择重点建设的中心村、特色村,明确镇区、村庄发展定位,确定镇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提出镇域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庄建设与整治的分类管理措施,重点从空间格局、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整体要求。5、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境卫生等公用设施。因地制宜地提出各类设施联建
21、共享的方案与措施。镇区建设中应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6、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防涝、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设防标准及防治措施;迁建村庄和新建镇区,必须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7、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的镇,应提出保护要求。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镇,或具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称号的镇,应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或采用规划专题的形式)。2.2.2 镇区规划编制内容1、对镇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生产设施、物流仓储、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绿地与广场等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2、确定镇区道路网结构、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及高程,配置各类道路与交通设施。3、明确镇区人口分布、居住用地布局和分类;研究住房需求,提出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确定镇区内旧区修复改造提升的原则、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