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536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高位运行,我国应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对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健康发展,降低供应链成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行业,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预期目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以宁波港为研究对象,对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为宁波港在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政策上提供建议,也可以对其他

2、地区的港口提供参考。2国内外研究现状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海铁联运经过长期发展己初具雏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式联运被认为是当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多式联运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充分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实现交通运输合理化。1多式联运的总体发展和评价国际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是一种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单一的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为一体加以有效利用,构成一个连贯的系统,来完成国际间的集装箱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经济合理、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国内外许多学者

3、和研究机构从不同视角对多式联运及多式联运系统的优势及独特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NIKOLAYKAZAKOV2006以目前的多式联运货物线组,包括水运和其形成相互连接的类似模块的形式原则的仿真模型的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多式联运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陈心德2008突出介绍了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管理中的理论体系,并对航空运输的联运进行了适当强化。段满珍(2011)系统论述了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理论和实务,包括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集装箱及其箱务管2理、集装箱货物及其组织、集装箱船舶及营运管理、集装箱运输节点管理、集装箱海运提单、国际多式联运等。赵严,何世伟,黎浩东(2010)

4、在对比国内外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探讨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路港协作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2)对线网与设施层面进行研究在对多式联运和场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王薇和何小明2006通过对鹿特丹、汉堡、纽约、大连、上海、深圳等国内外主要集装箱港口开展海铁联运现状的分析,论证国内开展海铁联运的必要性,探索目前导致我国海铁联运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我国发展海铁联运提出建议。此外,一些国内学者对我国集装箱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和业务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刘和平2006通过对合肥港腹地经济、集装箱运输现状、集装箱生成量、合肥一上海航线价格竞争力的分析,论述了合肥港开展集装箱

5、运输的总体条件及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韩要稳、朱晓宁等人2007指出集装箱码头是物流链中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需要与由不同运输方式组成的集装箱运输通道实现无缝连接。在对多式联运设施网络中的通道、线路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网络间关系进行的研究中,JANIC等人评价以铁路为基础的创新捆绑在欧洲的货运系统经营网络,他们的目标是找出有前途的或可取的网络配置,从而可以提高多式联运的竞争力。汤震宇(2009)对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的成本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宏观管理、枢纽建设模式、海铁联运信息运作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的策略建议。综上,运输线路、节点及由此形成的网络是多式联

6、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交通资源,多式联运不仅要求硬件设施上的衔接,也要求从软件方面针对微观层面的运输路径和服务网络的设计。(3)设备与服务层面相关问题研究各种装卸、运输设备及装备是运输系统的重要硬件资源,其装备水平和标准化问题是多式联运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以设备标准化问题为重点。杨清波2003,2008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铁路集装箱及场站装卸设备标准化问题的研究,他主张在国内建立内陆集装箱运转系统,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箱标准,促进国内多式联运的发展。BONTEKONING等人2004建议进一步研究标准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也就是说对多式联运设备或相关技术标准问题的研究已不能仅仅局限于

7、工程技术领域,还需要借助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来展开研究。除了设备的标准化问题之外,一些学者还研究了设备主要是集装箱等载3运箱具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周立新等人2001根据我国公路与铁路货物运输现状,阐述了公铁两用货挂车在我国运用的前提条件、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模式。丁丁和杨运涛2004也研究了改善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的必要条件,指出综合分析基础设施与技术、安全性、便利措施、法律方面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因素,是改善多式联运和物流服务现状的基础。综上,多式联运设备和服务层的研究主要关注设备的标准化和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等问题,其研究进一步表明标准化、一体化以及服务水平对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性。(4)企业与组织层面相关

8、问题研究在多式联运链条中,存在着大量参与者,国内外对合作伙伴优选问题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多式联运领域。马彩雯,孙光沂(2006)提出将AGENT技术应用于多式联运各区段承运人的选择。系统开发方面采用JAVA的AGENT框架,设计出各区段分运承运人选择系统结构。陈宇,任建伟,刘盾,陈春花(2007)建立了遗传算法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以运营成本、运营时间和运营风险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进而求解最佳完成运输任务的联盟伙伴。马彩雯(2007)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基于多AGENT的多式联运分运承运人选择的招、投标方法。高强,朱金福(2008)建立了多式联运服务商选择指标体系,采用混合型TOPS

9、IS方法建立目标优选的评价模型。王玲玲,覃运梅,甘翔宇(2009)通过定性定量综合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墒权法确定评价仅重,基于PROMETHEE一II法对多式联运合作伙伴进行排序,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张燕(2009)对组建虚拟多式联运企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组织结构、合作伙伴选择、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发展虚拟多式联运企业提出建议。唐志英等人2008则比较了多式联运组织与虚拟企业运作过程在组织成员对应、运作过程相似、组织建立基础等方面的共同点,提出利用虚拟企业管理理论指导多式联运组织过程,并分别阐述了多式联运虚拟企业的4种运作模式。综上,前人对多式联运企业及组织层的研究表明组织问

10、题对于多式联运链条效率的重要意义,并体现了协调、协作、一体化、节约交易费用等是多式联运组织问题中的重要概念。(5)政府与制度层面相关问题研究多式联运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在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建立、促进多式联运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制定等方面,需要政府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此外,各种市场规则和行业规定也都是运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4关于多式联运相关法律制度、市场规则等方面的研究也很多。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一本有关国国际多式联运法律障碍的专著,首次系统性地阐述了国际多式联运在全程运费、运输单据及全程运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指出应尽快解决国际多

11、式联运各种相关法律制度和管制政策的冲突问题,采用统一的货运单据并制定统一的运输责任制度。此外,国内一些法律和法学研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集中的研究。杨志刚2000对多式联运下经营人所采用的责任制进行了研究,他试图在不同责任制下,寻求多式联运经营人、实际承运人和货主间责任的平衡点,从而建立多式联运下众多关系人之间的“责任与利益均衡”对等原则。综上,前人对多式联运政府与制度层面的研究强调了政府放松管制和各种制度、规则对多式联运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说明了政府应当在运输业发展中更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现状好地界定其作用发挥的范围。(6)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认识与评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可以看出前人对多

12、式联运的发展投入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他们的研究表明了多式联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高效运输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其政策涵义指向了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局限在于对多式联运,特别是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为一项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运输技术,关于它的理论研究一般都局限于操作实务、法律法规、制度缺陷的研究,对线路优选和运输方式优选进行的研究以及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协调问题的研究。而对于多式联运中比较细节的标准化问题研究的还比较少,而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多式联运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献更是较少。虽然发展多式联运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需要清

13、晰地认识社会环境、经济的变化及其对运输业的要求,抓住机遇。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多式联运还将为多种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3参考文献1贺向阳,汪月娥加快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策略J综合运输,201032汤震宇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现状与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0923祝红斐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SWOT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54赵宏光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J集装箱化,201155海铁联运在中国J大陆桥视野,2009116金晓阳宁波集装箱港口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7陈邦杆,陈敏敏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J中国港口,2011358龚耀军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14、与构想J集装箱化,200999童孟达宁波港跨越发展的启示J港口经济,20090110贺向阳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定位J集装箱化,2010711汤震宇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现状与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09212赵严,何世伟,黎浩东铁路开展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的问题与对策J综合运输,2010213鲁慧君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研究N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114曹圆圆,贾春梅宁波发展海铁联运的策略分析N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315宁波市统计年鉴,2006200916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0917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18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0年浙

15、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统计信息网,20110219姜小丽青岛港集装箱铁海联运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620潘淑玲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621NIKOLAYKAZAKOV,SIMULATIONMODELINGOFTHEGROUPOFMULTIMODALCARGOLINESINCLUDINGWATERTRANSPORT,TRANSPORTJ200622MJANIC,AREGGIANIANDPNIJKAMP,SUSTAINABILITYOFTHEEUROPEANFREIGHTTRANSPORTSYSTEMEVALUATIONOFINN

16、OVATIVEBUNDLINGNETWORKSTRANSPORTATIONPLANNINGANDTECHNOLOGYJ,199923THESTUDYGROUPONLEGALASPECTOFINTERMODALTRANSPORTATIONOFTHEMARITIM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DOENRCLEGALIMPEDIMENTSTOINTERNATIONALINTERMODALTRANSPORTATIONSELECTEDPROBLEM,OPTIONS,ANDRECOMMENDEDSOLUTIONS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OFSCI

17、ENCEM197124段满珍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5陈心德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宁波港及其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11宁波港简介12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2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优势621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22有利的政策环境23发达的经济腹地24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3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不足31不同运输方式竞争激烈32信息化水平不高33集装箱海铁联运运作体系松散34国家区域经济政策不平衡,运作主体减少4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灰色预测分析41灰色GM1,1预

18、测模型42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43对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结果5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建议51提升宁波港海铁联运的竞争力52搭建以EDI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平台53与国内相关部门建立新型合作制度54加强建设宁波周边无水港55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7实施方案主要将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查找相关的文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搜集第一手资料,对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周至第7学期第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并准备撰写文献综述。第7学期第45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论文选题的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完成论文的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第7学期第811周撰写作毕业论文初稿。第7学期第1216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第7学期1617周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上交。第7学期第1819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