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河口市预算绩效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 号)、 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吉政发201136 号)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概念)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绩效理念和方法,将绩效目标编制、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预算编制有目 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三条(适用范围)适
2、用资金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和政府性投资计划管理的所有政府性资金。适用单位范围包括与财政部门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等。第四条(管理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坚持市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筹推进,各主管部门分工负责。预算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要自觉主动的将绩效理念、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提高预算支出绩效。(二)绩效导向、目标控制原则。坚持规范性和绩效性并重,事前要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要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要进行绩效评价,不断提升
3、财政资金使用的产出、效果和持续影响力,做到“ 少花 钱 、多办事 ”和“ 花同样的钱,办更好的事”。(三)结果应用、公开透明原则。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信息公开机制、预算挂钩机制和绩效问责机制等,将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结果、整改等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公众和各方监督。(四)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原则。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与本区实际相结合,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着重抓好重大发展、民生类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管理,不断拓展绩效管理的资金覆盖面,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章 部门职责第五条(实施主体)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包括财政部门、预算部门以及
4、下属各级预算单位。第六条(财政部门职责)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牵头推进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机制、规划及计划等;(二)负责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项目库建设、共性指标库建设、中介专家库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三)研究和发布预算绩效管理共性化指标,指导预算部门、单位研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个性化指标。(四)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目标设定、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五)对重大发展类、民生类项目组织开展绩效评价,以及对部门或单位评价项目组织开展再评价,并抓好结果应用工作;(六)审核各部门、单位提交的部门预算及项目绩效指标;(
5、七)根据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提出绩效改进建议;(八)其它应由财政部门承担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第七条(主管部门职责)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计划等;(二)组织实施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配合财政部门开展重大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所属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研究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个性指标,指导和帮助所属单位研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个性化指标;(四)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跟踪;(五)组织开展部门绩效自评价,指导所属单位开展单位绩效自评价,抓好结果应用工作,并将评价报告提交财政部门备案;(六)其它应由预算
6、部门承担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第八条(基层单位职责)基层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按规定编报本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跟踪;(二)研究制定本单位预算绩效指标;(三)配合财政和主管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组织开展本单位绩效自评价,抓好结果应用,公开评价信息;(四)其它应由预算单位承担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第九条(内部工作机制)各级预算单位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单位财务部门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牵头部门;业务部门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部门,承担编报绩效指标、实施绩效跟踪、开展绩效
7、评价等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第三章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第十条(绩效目标)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单位在项目计划期内,通过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所要达到的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预算绩效目标应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提交、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执行、同步调整、同步监督,与预算管理流程紧密契合,保持一致。第十一条(绩效指标)绩效目标由绩效指标构成,一般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指标构成上可以分为:(一)投入类指标:主要衡量各级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其它社会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情况。(二)管理类指标:分为财务管理指标和项目管理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部门和单位的
8、管理效能。(三)产出类指标:主要衡量通过既定投入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等情况。(四)效益类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和持续的影响力等情况。(五)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情况。第十二条(共性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是指适用于所有预算项目的通用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单位特定预算项目设定的指标。共性指标及其所占权重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和发布,个性指标及内部权重分布由预算单位研究制定。在设立绩效指标时,如确有必要或专业性较强,可以提请相关部门或专家对绩效指标进行论证和评审。第十三条(绩效目标编制要求)绩效目
9、标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区域、行业或部门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部门和机构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上级或相关部门考核标准及要求、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或专业技术规范等。绩效目标编制应主要遵循以下要求:(一)相互关联。目标编制要与部门职责、发展规划、紧密相关,与年度计划任务和资金投入关联匹配。(二)定量为主。目标编制坚持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表述,定性指标应客观可考。(三)突出重点。指标设定“宜精不宜繁,宜少不宜多” ,重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指标,力求精准简洁、易行易懂的衡量投入、产出与效果三者关系。第十四条(绩效目标项目库管理)预算单位在编制和
10、提交预算项目时,应一并编制和提交项目绩效目标,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进入项目库,通过审核并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项目或预算资金的,也应编报或补报预算绩效目标,并纳入项目库,按预算调整程序审核和批准。第十五条(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在审核和批复部门预算时,应结合预算编制“ 二上而下” 流程同 时审核绩效目标,如确有必要或专业性较强时,财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绩效目标进行评审和论证。绩效目标审核重点如下:(一)绩效目标设立依据的充分性,包括是否属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范围;是否符合政府决策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二)绩效指标及相应权重
11、设置的科学合理性、针对性、可行性等。(三)预算资金安排与绩效目标完成的保障性、匹配性等。第十六条(绩效目标调整)绩效目标一经确定,未经财政部门审核和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调整。当预算相关因素发生变动时,应同步调整或修正预算绩效目标,并按预算绩效目标审核重点及流程重新提交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第十七条(绩效目标编制结果应用)在年初预算或调整预算中,对预算绩效目标设立依据充分、绩效指标清晰、预期绩效较高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优先安排预算资金;对应编未编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不予审核并不予安排财政资金;对编制的预算绩效目标不符合编制要求的,或预期绩效偏低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要求预算单位重新编制
12、预算绩效目标或调整项目预算申请。第四章 预算绩效跟踪管理第十八条(预算绩效跟踪)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单位应依据经批复的预算及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预算资金执行进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项目实施进程等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管理效益。第十九条(目标偏离矫正)预算单位在实施绩效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发生偏离时,应认真分析偏离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矫正绩效目标偏差,提高项目执行效力,保障预定的预算绩效目标顺利实现。第二十条(财政绩效跟踪)财政部门可以自行、联合或要求预算单位实施预算绩效跟踪管理,提供绩效跟踪所需数据资料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绩效实现程度,严格预算资金执行审核
13、,控制预算资金拨付进度。第二十一条(绩效跟踪结果应用)在绩效跟踪过程中,对实际绩效严重低于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暂停或停止拨付预算资金,直至预算单位采取有效纠偏措施为止。对经采取矫正措施仍严重低于预期绩效的项目,或经评审论证预期绩效偏低甚至无效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提请市政府调减预算项目资金或取消该预算项目继续实施。第五章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第二十二条(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绩效评价是指根据经批准的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相应权重,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方法,通过对预算项目绩效相关数据资料等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以及满意度测评、专家评审论证等,获得预算绩效目标最终结果的过程。第二十
14、三条(绩效评价主体)各级预算单位是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主体,承担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任务。对经确定的重大发展类、民生类或金额较大、群众关切的预算项目,财政部门可以在单位自评价的基础上,再行组织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绩效重点评价。对开展绩效重点评价的项目,预算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如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提供绩效材料,积极配合绩效重点评价工作。第二十四条(绩效评价实施)年度预算执行完毕,预算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年度评价计划要求,结合年度决算编制工作,及时组织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自评价,并在每年 6 月份之前将上一年度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报送财政部门。对跨年项目,可以实施当年度阶段性评价,等项目完成后再实
15、施项目总体评价。对部分效益显现周期跨年的项目,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可以在以后年度实施绩效总体评价。第二十五条(绩效评价内容)绩效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并在绩效评价报告中明确列示:(一)项目基本概况:重点是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二)项目管理情况:指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三)绩效评价结果: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产出情况、综合效益、满意度情况及持续影响力等; (四)绩效偏离情况:主要是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五)绩效评价结论、绩效整改措施及绩效改进建议等。第二十六条(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预算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预算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标准开展绩效评价
16、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第二十七条(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应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运用一种或多种绩效评价方法。第二十八条(委托第三方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 号)等文件精神,对部分专业性较强、工作量较大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经政府采购程序可
17、以引入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第三方独立绩效评价。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是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要体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完成绩效评价时,均应根据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出具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建议可行。第三十条(绩效评价质量控制)预算单位要对绩效自评价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负责。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价结果可以组织再评价或提请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对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的,应在绩效评价服务费用中预留不低于 10%的质量保证金,根据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质量评估情况确定支付金额。第三十一条(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