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吴江区北厍小学 廖雨馨苏州作为中国首批 24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 2500 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教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提出大力发展“苏派课堂” ,希冀向同行们展示“苏派教学”的独有魅力。那么,被吴文化滋养千年的“苏式课堂”应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呢?“苏式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之处是基于学生的发展,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传统知识传授型的课堂已经更不上历史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一刹那闪现的智慧花火,教育的本质是灵动的,师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成长的,而灵动的“苏式课堂”应犹如太湖之水一般灵巧与变化,教师生动活泼地教
2、,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下面,就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我对于灵动的“苏式课堂”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一点理解。一、新知化为旧知学习是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的一个过程,但是,大部分的新知识都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行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例如:在图形与几何小学体系中,学生首先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将正方形看做特殊的、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推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 、 “移一移” 、 “拼一拼”转化为长方形,并且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推
3、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梯形的高,推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无限接近长方形的形状,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周长的一半,最终推算出圆的面积= r2。小学学段任何一个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凭空记忆面积计算公式,而是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的一种思想。又如:在数与代数小学体系中,在初学到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习
4、得新知识,掌握数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的新授课部分:出示情境图及条件问题:“夏天的时候西瓜 0.8 元/千克,买 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我们可以列式为 0.83=。师:是的,但是小数乘整数我们没有学习过。谁能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把它计算出来?生:0.83 就是 3 个 0.8 相加,0.8+0.8+0.8=2.4(元) 。生:0.8 元=8 角,83=24(角) ,24 角=2.4 元。师:第一位同学是用乘法的意义求出来的,第二位同学是利用单位换算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求出来的,其实大家都在不知不觉都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 (板书:新知识旧知识)师:把新问题转化
5、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这种方法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在今后学习数学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遇到新问题时看是否把它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领悟到,新知识看起来很难,但只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沟通起来,并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二、复杂化为简单在遇到复杂难懂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向简单的方向转化从而解决顺利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一只毛毛虫,一天天慢慢长大,每天长的长度是前一天的 2 倍,20 天后长到了 40厘米,那么它是第几天长到 10 厘米的?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等量关系“后一天的长度=前一天的长度 2”。但是题目中并没有告
6、诉我们毛毛虫第一天的长度,学生对这种毫无头绪的问题无法解决,感觉绕进了一个死胡同。但是,如果把这道题目的条件“每天长的长度是前一天的 2 倍”转化为 “前一天的长度是后一天的一半” ,问题就变得简单了,第 19 天的长度是第 20 天长度的一半( 402=20 厘米) ,第 18 天的长度是第 19 天的一半(202=10 厘米) ,通过一一列举法,答案就这样得出了。类似的题目还有“16 支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一支球队)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怎样计算一个灯泡的体积?”等。学生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发现,当遇到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和研
7、究,灵活转化为简单问题便可。三、数字化为图形“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将数学语言与图形相互结合起来的思想,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纯粹的数字语言难以理解,而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则可以引导学生开拓一种新的转化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ab )c=ac bc 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记忆乘法分配律,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出示图 1。师:请大家求出图中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生:这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ab) ,宽是 c,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可以计算出 S=(ab)c。生:这是由两个小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左边的长方形长c,宽 a,面积为 ac,右边的长方形长 b,宽 c,面积为 bc
8、,因此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 S=acbc。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对,这是用两种不一样的方法来求这个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因此,我们可以为这两个式子画上等于号,变为(ab)c=acbc。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体会到新知识是a bc如何习得的。同样,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可利用数学结合思想优化解题途径。如:计算 1 - - 时,一般解法是先把这五个数通分 - ,最终计算出结果等于 。这样的计算既繁琐又容易出错。如将分数转化为图形,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单位“1”,画出右图,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到答案四、数学化为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
9、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显示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数学的很多未知领域探索能力较差,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把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动在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学生的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求出结果后,让学生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的?”“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又如,在学习千克和克后,让学生去超市体验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搜集自家一年的用电情况;在学习角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思想有机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更爱数学,更学的简单!构建灵动的“苏式课堂”,就如同为学生构建一块自由发展的绿地,让学生尽情地挥洒智慧!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他们的知识水平,努力钻研,坚定“以生为本”的价值观,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附:获苏州教育学会“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比赛” (苏州赛区)征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