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强烈意识,在已建成全国首批地级国家生态市之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低碳高效的生态产业、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幸福安康的生态人居、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高效完善的生态制度六大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以红线管控为重点,生态空间体系不断优化一是从严划定生态红线。以“应保尽保、该划全划” 为原则,划定总面积达 3266.96 平方公里的 11 大类、110 块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 37%,比例
2、为江苏省最高。制定配套的年度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和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切实树立起了一条开发建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高压线” 。二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出台苏州市主体功能区实施意见,优化“两 轴三带” (沪宁 东西发展轴、苏 嘉杭南北发展轴、沿江发展带、沿湖生态带、沿沪发展带)城镇发展空间、“四个百万亩”(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农业发展空间和以生态红线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格局,推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在空间上合理均衡分布。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产业准入导向,引导优化开发区域发展优势产业。三是优化城乡2规划布局。完善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4 个县级市市区,50 个镇为骨
3、干的“1-4-50”城镇体系。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全面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深入推进“三优三保” 行 动, 创新节约 集约用地政策,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不断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一是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上升至49.8%、46.9%,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实施“关闭不达 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三年 专项行动计划,关 闭、淘汰企业 3347 家。二是跨越发展服务业。服务业量质齐升,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
4、值比重达到 51.4%,产业结构实现“ 二、三、一” 向“三、二、一”的战略转变。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总收入 2078 亿元,获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空间布局,“ 四个百万 亩” (优质水稻、特色水 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的保护面积达 412.99 万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推进畜牧业的生态化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功入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循环产业链;全市 17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 7 家开发区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5、张家港建成首批“ 国家再制造 产业示范基地 ”。3三、以综合防治为重点,生态环境体系逐步完善一是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 100%,均为安全水源。实施古城区“自流活水” 工程,提升古城区河道水质,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污水收集输送能力,投资 2.14 亿元,建成管网 199.1 公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太湖、阳澄湖重点流域治理。二是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十二五” 期间 ,大气污染防治总投资近 800 亿,完成重点项目 700 余个,整治燃煤锅炉 2000 余台。2016 年,市区 PM2.5浓度为 46 微克/立方米,比 2013 年下
6、降34.3%,达到省考优秀目标。三是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完成东升 F 地 块、安利化工厂的土壤修复工作;启动溶剂厂北区土壤修复工程;完成苏化厂、溶剂厂南区土壤污染详查;针对苏州化工、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加强场地污染修复技术研发,出台了我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生态生活体系不断优化一是全面整治城市环境。2013 年以来,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大家管、市容秩序大提升”活动,落实城市 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完成“ 九整治” 项 目 657 个,“三规范” 项目 5080 个和拓展项目 746 个,城市环境提升显著。二是优化提升农村环境。首批 16个示范镇共
7、实施各类建设整治项目 2066 项, 2016 年又覆盖到全市所有 50 个建制镇,实施各类建设整治项目 927 项; 2012年以来,先后建成 100 个示范点和 690 个三星级康居乡村,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美的“ 江南水乡” 特色村庄。三是协同推进城乡4绿化。2012 年以来,市区累计新增绿地 1785 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5 平方米。建成国家森林公园 6 个、省级 4 个,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到 30.03 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达到186.85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 20.59%。建成各级湿地公园 21 个,划定了长江、太湖、阳澄湖等湿地保护小区 72 个,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5
8、4%。五、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生态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一是全面严格环境执法。全面贯彻新环保法,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以及重点区域、流域整治等重点工作,实现监管全覆盖。推进环境司法联动,重点办理了高检院督办的西山太湖垃圾倾倒案、吴中区车坊垃圾倾倒案等案件,提前介入太仓长江垃圾倾倒案件。二是组织开展环保大检查。构建“一企一档” 信息管理库,全面排查清理违法违规项目。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十二五” 以来, 劝退、拒批不符合 环保要求建 设项目 1199 个、涉及投资 189.3 亿余元。三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定苏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常熟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出台全国首部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累计拨付补偿资金 68 亿元。持续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全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企业达 360 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