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4900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为为做好我省“十三五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 ”规划安徽省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 规 划(2016 2020 年),以下简称 规划。本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围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防治体系进行规划部署。规划基

2、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区。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十二五” 期 间,全省共 发生地质灾害 1528 起。其中:崩塌 657 起、滑坡 784 起、泥石流 50 起、地面塌陷 37 起;造成7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22688.31 万元。“十二五” 末,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4680 处。按地质灾害类型划分:滑坡1384 处、崩塌 1691 处、泥石流 140 处、地面塌陷 136 处、地面沉降 3 处、不稳定斜坡 1326 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型隐患点 5 处、大型 5 处、中型 108 处、小型 4562 处

3、。从分布区域看:皖南山区 2444 处,占全省总数的 52.20%;大别山区1848 处,占全省总数的 39.51%;沿江丘陵 245 处,占全省总数的 5.23%;江淮波状平原 98 处,占全省总数的 2.09%;淮北平原 45 处,占全省总数的 0.96%。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群众 19556 户,78119 人。(二)“十二五 ”期间地 质灾害防治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我省依托地勘队伍每年汛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汛中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汛后地质灾害隐患核查,基本查清了全省地质灾害现状和隐

4、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完善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实施了 38 个重点防治县(区、市)的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开展了沿江地区岩溶地面塌陷 1:5万综合地质调查和皖江城市带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地质灾害调查;完成了 129 处隐患点勘查。2.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覆盖全省四级联网的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了县(市、区)、乡(镇)、村、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成了 4798 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队伍,全面覆盖全省所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行政村;建立了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预警信息发布和预警联动机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体,在汛期发布突发地质灾

5、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 “十二五” 期 间,全省共 发布黄色以上地 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 134 次,橙色预警 23 次、红色预警 5 次,发送预警短信 206688 条,传真信息 7556 件。3.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11.1 亿元,共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29 个,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815 处,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 944 个,25653 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4.应急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各地级政府均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应急值守日趋规范。各地及时修订了本级应急预案,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省、市

6、、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建立了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库,应急响应快速和专业;建立了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分片区巡查指导工作机制,将全省 16 个市和2 个省直管县划分 4 个片区,93 名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分片区负责巡查指导防灾工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日趋完善。5.宣传培训不断深入省、市、县每年利用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活动日,积极开展地质灾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识灾、监测、预警、巡查、避险、自救等基本常识的宣传,尤其注重加强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的群众、中小学学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教育和避险技能的普及,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

7、各地每年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发放“地 质 灾害防灾明白卡” ,向隐患点群众 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和防灾 读物, “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16982 份,“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 ”36236 份。2015 年,省国土资源厅首次专门制作下发了地灾防治宣传片,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普及防灾识灾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灾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三)“十三五 ”地质灾害防治形 势。安徽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 6.82万 km2,占全省总面 积的 48.85%,受威 胁人员 3783 万人。安徽省地形复杂,丘陵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8、29.3%,斜坡发育,不稳定岩组广泛分布,地质环境脆弱。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南北气流争峰,进退不定,气旋活动频繁,汛期多受梅雨天气主导,常有沿海台风来袭,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局地极端天气频发,降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因素将长期存在。“十三五”期间,我省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通讯、燃气等重大工程活动加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增大,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十三五” 期 间,全省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 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与挑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短板。一是防灾机构尚需建立健全;二是专业防灾人员缺乏;三是资金保障困难;四是减存量控增量压力大;五是众多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集镇、村庄、学校

9、、医院等人员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方针,系统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综合治理、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建设。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安全保障。(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本理念,坚持防灾为

10、民、减灾、抗灾相结合安民,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利益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坚持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相结合到乡(镇)、到村(组),预案到点、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力争把人民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也是第一责任人。地按照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规模等级,实行省、市、县分、乡四级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分级负责,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

11、引发,谁治理” 的原 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等责任。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部署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工作。重点部署山地丘陵区、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超采区、岩溶发育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兼顾全面稳步推进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重点部署。4.科学防灾、注重实效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产学研融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精度,实现科学防灾减灾。注重防灾减灾实效,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注重防灾减灾实效。(三)规划目标。在 1:5 万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易发重点区

12、域 1:10000 或更高精度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并对人口密集的重点地段和重要工程设施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全面推进群测群防网格化建设,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群 专结合体系,到 2020 年底, 实现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继续全面开展以搬迁避让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 基本消除威胁 100人以上及重要地段、重要设施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处置新发生地质灾害,努力实现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受威胁人数“减存量、控增量” 的目标,并及 时处置新发生地质灾害;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进一步提高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综合防

13、治水平和能力,全面落实防灾减灾目标任务,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地生产生活安全环境。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背景及人类工程扰动等因素,把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中、低、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淮北平原煤矿集中区,总面积 3.62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83%。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采空塌陷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淮北、淮南煤矿集中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淮南、铜陵石灰岩浅覆盖区;地面沉降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阜阳、亳州地下水超采区。威胁人口 5 万余人,威胁财产

14、 20 多亿元。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中南部的休宁-屯溪、青阳- 繁昌- 广德一带,沿江丘陵平原的怀宁-庐江、明光- 全椒一 带和江淮波状平原的定远中部地区。总面积 1.38万 km2,占全省总面 积的 9.85%。威胁人口 1.04 万人,威胁财产 3.69 亿元。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沿江丘陵平原的长江沿线南陵-郎溪一带、马鞍山、宿松-巢湖一带,江淮波状平原的霍邱、凤阳部分地区,淮北平原的萧县、埇桥、灵璧局部地区。总面积 1.82 万 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 12.96%。威胁人口 0.37万人,威胁财产 1.10 亿元。(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15、人口密度、社会经济财富集中度、重要基础设施布局、自然保护区及重要风景名胜区分布,将全省划分为 4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8 个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3 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4.99 万 km2、次治重点防治区面积 3.70 万 km2、一般防治区面积 5.27 万 km2。1.皖南山地池州、黄山、宣城、芜湖、铜陵等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为主要重点防治区包括黄山市全部,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芜湖市的繁昌县、南陵县部分地区,总面积27483.65km2。该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灾害高、中易发区。本区防治重点是城镇、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

16、,重要基础设施及重大建设工程周边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灾害隐患。2.皖西山地安庆、六安等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重点防治区包括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大部及舒城县南部,安庆市的岳西县全境及太湖县、潜山县、桐城市和宿松县西北部地区,总面积 12690.68 km2。该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本区防治重点是城镇、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及重大建设工程周边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3.淮北平原以采空塌陷为主要重点防治区包括淮北市区及濉溪县,亳州市的涡阳县、蒙城县、宿州市区及萧县等地区,总面积 6441.29km2。该区域是煤矿集中分布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发

17、育。本区防治重点是城镇、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及重大建设工程周边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4.淮南、颍上等地以采空塌陷、岩溶塌陷为主要重点防治区包括淮南市区及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等地区,总面积 3369.33 km2。该区是地面塌陷高易发区,采矿活动强烈,采空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发育。本区防治重点是城镇、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及重大建设工程周边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一)调查评价。1.开展地质灾害全面调查开展全省地质灾害全面调查,查清我省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健全隐患点详细台帐,并按照“一点一策” 要求,完善“两卡一表”(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

18、卡、防灾预案表),制定防灾方案,落实防灾措施。2.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旅游景区、集镇和村庄等人员密集区以及交通干线、水利工程、输供电输油(气)设施、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周边,适时开展高精度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及重要地段、重要设施周边和重点村镇部署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工作。3.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人口密集的重点地区和重要工程设施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析评价风险大小及危害程度。4.强化隐患点“三查”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动态巡查排查制度,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年度“ 三查” 工作。通过 “三查”及异常气象过程检查,及时掌握隐患点发展变化情况,夯实防灾基础数据。(二)监测预警。1.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积极推进山地丘陵区市、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实现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覆盖。加强与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推进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完善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