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 :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 ,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2、。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 “ 语言习得 ”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 : 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 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2 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
3、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 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 “ 语言习得 ” 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 (2000 年版 )的定义 ,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 “ 第一语言习得 ”, 第二语言或
4、外语的学习称为“ 第二语言习得 ” 。 “ 习得 ” 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 ,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 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 ,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 ,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那么 ,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3 这个问题却要区分 “ 习得 ” 和 “ 学习 ”, 并为此而争论呢
5、 ?笔者以为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 ,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 关于 “ 习得 ” 与 “ 学习 ” 的理论上。 那么 ,我们就先从Krashen 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 ,Krashen 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 “ 习得 ” 与 “ 学习 ” 之上。 Krashen 认为 :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 ,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当习得发生时 ,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 ,他 /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他同时认为 ,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 ,是 “ 知道这种语言 ”(know about the l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 ,Krashen 并没有认为课
6、堂教学只是学习 ,而没有习得。由此可见 ,Krashen 自己的主张是 “ 习得 ” 加 “ 学习 ” 。在这里还需要指 出的是 ,Krashen认为 ,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他看来 ,只有 “ 习得 ”, 而不存在 “ 学得 ” 。换句话说 ,按照他的观点 ,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因为按照他的观点 ,仅依靠 “ 学 ”,是学不 “ 得 ” 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 ,在国外的文献中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关于 “ 习得 ” 与 “ 学习 ” 的区分 ,只是 Kra
7、shen 的一家之言。比如 ,有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 ” 美誉的 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 的专著中提到 ,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 (learning)。 至此 ,我 希望说明的问题是 :习得与学习的概念 ,对国外大多4 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 ,是不加以区分的 ,除非涉及到 Krashen的理论 ,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因此 ,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 “ 语言习得 ” 这个用语时 ,我们知道 ,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
8、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 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诚然 ,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 ,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 ,带有浓重感情色彩 ,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 ,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 ,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 ,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 ,树立自己语言或方 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
9、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5 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 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 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
10、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 响语言表达和交际。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
11、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6 3、心理上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
12、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 ,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 ,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 文化具有排他性。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 ,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 土人情
13、,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7 4、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 “ 弊 ” 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 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习得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
14、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我 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学者或语言教学者参考: (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我国宪法规定 :“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 “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 ” 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 :普通话二方言 +声 调。其实不然,因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诸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我国语言的特点。因此各方言区的人
15、要讲好普通话,必须了解其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8 (二)建立一种 “ 方言标准语 ” 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笔者认为 ,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众多因素之中 ,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学习的根本原因。可从目前我们对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上来 看 ,重课上学习而轻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只喜欢跟自己统一语种的人 “ 扎堆 ” 的语言学习者来说 ,良好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上环境 ,课外环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
16、可惜。 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课方言开发和利用 ,并努力建立一种 “ 方言标准语 ” 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标准语仅是语言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真正促进更深入的文化交流的是方言,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文化交流作用。 四、结 论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将世界文化分为 “ 高语境文化 ” 和 “ 低语境文化 ”, 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其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注重依赖语境。 汉文化无疑属于典型的 “ 高语境 ” 文化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或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他所处的文化语境才能顺利进行交际 ,否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地方文化语境是来华留学生最先直接接触的具体语境 ,他们在华期间的一切生活和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所以 ,研究地方文化语境对汉语习得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语境的重要构成要 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9 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加以 “ 扬长避短 ” 。如此,才能真正的加强跨文化的交际,才不会出现那种仅会讲语言,但不懂文化的现象。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