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高中生物知识点衔接(一)1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液泡、(叶绿体)。动植物都有: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高温和酒精等可破坏细胞膜的选择性)、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有许多种物质存在于液泡(其中的液体叫细胞液)中。3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注意做的菜汤为何为绿色,原因是细胞膜被破坏);叶绿体(植物特有,植物见光部分才有)和线粒体(动、植物都有)是能量转换器。4克隆羊(长相像供核母羊)的成功说明了: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5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2、);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和 DNA 组成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叫基因。从小到大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6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非常重要。7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8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注意液泡数目和体积的变化) ;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9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最明显(染色体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 。10动物和人体及植物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1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任何一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注意动物或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由四种组织组成,但都以某一种组织为主,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12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泌尿、生殖、运动系统)13病毒由
4、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很小,只能用纳米来度量他们的大小。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变成结晶体。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包括人类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有害。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14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是镜头(目镜和物镜)。15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16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看到的物象数目越少,但每个物象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在同样大小的视野内看到的物象数目越多,但每个物象越小,视野越明亮。如果
5、要在视野中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应该选放大倍数低的显微镜。17在视野看到物像在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只要物象不在视野的正中央,物象在什么地方,就向那个方向移动,向相同的方向移)18载玻片上写着“上”,视野里看到的是“ ”。(可将试卷颠倒过来看) 19对光一定用低倍物镜对光。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视野变暗。10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逆时针转动,镜筒上升。21无论是哪种玻片标本,材料都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才能透过)22细胞能够吸水也能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6、植物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的是液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植物细胞的液泡明显变大。(规律:细胞能否吸收水分,取决于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总之,水分向浓度大的一方移动)如盐碱地上植物生长不好,过量施肥植物出现萎蔫现象,都是植物不能吸收水分的表现。23区分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细胞有细胞结构,而气泡在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象,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24如何判断视野中的污点是在目镜上、在装片上、还是在物镜上?先移动装片,看污点能否移动,再转动目镜,看污点是否随着转动,如果都不移动或转动,哪可能在物镜上。251
7、9 世纪 30 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大意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26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7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变量只有一个。28对照实验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的对象组;对照组是对实验假设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可增加根吸水的表
8、面积)。30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失水关,尤其注意中午时分,蒸腾失水多,气孔多数是关闭的)。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31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99%)用于蒸腾作用,不是浪费。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高大植物水分能运输到顶端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移栽植物剪掉一部分枝叶,傍晚移栽,移栽后遮荫等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因为移栽时损伤了部分幼根和根毛,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减弱。32绿
9、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为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34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35光合作用的意义: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来源;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36在农业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让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37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顺序:暗处理(让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尽或运走
10、);选叶用叶夹夹住(形成对照);光照;叶片酒精脱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叶片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的颜色由无色变成绿色,酒精要隔水加热);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冲洗(避免碘液颜色干扰),观察(遮光部分不变色,见光部分变蓝色)。实验结果说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38叶绿素的形成必须要光。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39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与温度、含水量有关)40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主要在所有动植物的活细胞
11、的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 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4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42对于可控大棚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夜晚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弱呼吸作用,来达到增产的目的。43疏松的土壤里空气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这是经常松土的目的。4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发生着两方面的转化: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45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46供能物质是
12、糖类、脂肪、蛋白质,它们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47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脂肪一般是备用能源物质。48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科学实验数据结果,应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49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以及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50无机盐及缺乏症:缺钙:幼年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食物来源有牛奶,豆制品等(补了钙仍然缺钙,是体内缺少维生素 D);缺碘:地方甲状腺肿大(预防方法
13、是食盐加碘,食用海产品)。缺铁:贫血,食物来源有猪肝、大豆等。5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52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淀粉在口腔开始被初步消化(部分消化成麦芽糖,馒头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蛋白质在胃开始被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它们都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53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起作用);含一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唾液(初步消化淀粉)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含三种消化酶(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肠
14、液和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胃不能消化淀粉,所以口服胶囊可以整体通过胃,可避免对胃的刺激。54淀粉最终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脂肪最终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可以吸收的物质有: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55、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下层是 红细胞(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 和 血小板(白色) 。56血液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英文缩写分别是:RBC、WBC、Hb、PLT 。57一个视野中,红细
15、胞最多,白细胞最少。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在氧含量 高 的肺泡处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 低 的组织细胞处易与氧分离),主要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人们从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低,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增加。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可能有炎症。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58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都叫贫血。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59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水和部分无机盐,可采取喝淡盐水、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来补充。60血液的运输作用由血浆和红细胞完成。初高中生物衔接知识点(二)1尿液的形
16、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2原尿与血液相比无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与血浆相比无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中无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发现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则病变部位在肾小球,如果尿液比平常多很多,则病变部位在肾小管。3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不喝水也要排尿)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不叫反射,叫应激性。6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17、,它包括: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兴奋)、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7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 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8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分泌过多患巨人症。还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卵巢、睾丸、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缺乏得糖尿病,只能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成年分泌不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补充
18、碘;胚胎发育及幼分泌不足,患地方呆小症。)9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10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组成。最重要的是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简称花蕊。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有的花开但不结果,如黄瓜、南瓜等它们的花是单性花,即一朵花里只有雌蕊(雌花)或只有雄蕊(雄花)。11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
19、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12菜豆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我们平常吃双子叶植物主要是吃子叶。玉米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胚乳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淀粉遇碘会变蓝色。低温和干燥的条件贮存种子可延长种子的寿命。13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14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
20、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15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 16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如某种生物体细胞中有 2N 条染色体,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 N 条染色体。17染色体的组成:DNA+蛋白质(其中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位于 DNA 上,基因也在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18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 DNA 分子,
21、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19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由大到小排列: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20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21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23 对,精子或卵细胞中为 23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不成对的,所以描述染色体的数量时,量词只能用条)22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23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24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
22、状的基因叫做 隐性基因。25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如 a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如 AA、Aa。26.基因组成是 Aa 的,虽然 a 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基因 a 仍然会独立遗传下去。27一对直发夫妇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则直发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卷发的可能性是 1/4。28羊的毛色白色是显性(用 B 表示),黑色是隐性(用 b 表示)。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请问公羊的基因组成是 BB ,母羊的基因组成是 bb。29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3、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婚配生育,后代患隐性遗传病机会就会增大。30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叫做 常染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来决定的;性别是一个性状。31人体细胞共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 1 对,常染色体 22 对。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是 XY,女性体细胞性染色体是 XX。32人的性别主要由 性染色体决定,XY 为男性,XX 为女性。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23对,可写成:44+XY 或 44+XX ,则精子中的染色体是 22X 或 22Y ;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22X。33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生男生女的
24、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由_男_方决定;人类的性别比例大致是 1:1。34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性状=遗传物质(基因)+环境;如南橘北枳就是一个例证。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也可能不同 。35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光照的差异引起同种作物叶片颜色差异,同卵双生的兄弟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肤色不同。)3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条河,注意对整体的理解。3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数量最多,含能量最多)、消费者(
25、动物和人,特点是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存的有机物为食)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注意蘑菇、木耳等属于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往往在一个生态系统的图中,可能缺少某一成分,让大家填,如缺少某些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38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能正确的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3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有机物来自于生产者,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40能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有毒物质随食物链逐级递增(
26、不断积累)。4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如热带雨林)。4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4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44达尔文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等现象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变异_的特
27、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适者生存,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决定生物的生存还是被淘汰)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实现的。46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的功能是:防御感染(该功能如过强,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自我稳定,免疫监视(过低可能会发生肿瘤)。47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作用是阻挡、杀菌(如乳酸、胃酸和酶等)和清扫。第二道防线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作用的溶解(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唾液和泪液中含有,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吞噬(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作用是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能引起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病原体、异体组织、异体器官等。而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可存活一定的时间或终生存在体内。48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