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12071300)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科研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2、 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熟练掌
2、握熟悉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现状、及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及学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英语语,具有用英语独立写科学论文和交流能力。5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 森林生态学(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应用系统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产力及其演变规律;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控制机理;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的技术和方法。(2)林木生理生态:树木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蒸腾作用规律;
3、主要环境因子(光、温、水分、CO2、土壤等)对林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树木抗盐、抗旱等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3)竹林可持续经营:开展多用途竹类植物培育的生理生态基础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竹子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开展南方重要竹种快速繁育技术研究。(4)城市森林结构调整与景观优化:研究城市森林植物组成特点与景观特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特性、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城市森林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森林群落类型与优化模式、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的恢复机理与营建技术以及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与布局规划;研究不同树种对酸沉降、氮沉降、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生态响应机理,筛选
4、适于城市绿化抗逆性强的树种,优化树种的配置模式。2. 土壤生态学(1)森林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碳库的动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的适应与响应;地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与机制。(2)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肥力长期维护机制:研究杉木、杨树等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机理和地力长期维护的机制;盐渍化土壤上杨树、刺槐等树种根际营养特性,提出维护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配套技术措施。(3)土壤生态系统污染及其生态修复: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修复技术;缓冲林带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机理。3. 生态工程学(1)沿海防护林生态工程:基于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灾害防治理论为指
5、导,研究多功能、高效稳定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理论和技术。重点研究沿海防护林的退化机制;沿海特殊立地适宜树种选育;防护林树种的抗盐抗风机理;防护林体系总体布局和乔灌草的物种配置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及其对中尺度区域生态功能的效应。(2)南方丘陵区植被恢复工程:主要以水土流失试验观测场地和观测点为平台,采用“3S”技术、地面观测和野外勘测等方法,开展南方山地丘陵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文生态功能与固土防蚀效益监测与评价;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南方丘陵山地区控制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进行优化集成。(3)平原防护林生态工程:主要研究平原防护林生态系统与低层大气间的水、热、动量交换和相互作用过程,以及
6、变化了的近地层生态环境对林木生长的反馈机制,从而确定具有最佳系统结构、最大生产潜力的林农配置方式及布局。4. 湿地生态学(1)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研究矿质元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温室气体的循环机制。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组分间的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及归还的过程;湿地与相邻生态系统之间进行化学物质交换过程。(2)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研究湿地生物关键种栖息生境恢复、优化与保护措施;景观格局变迁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及其适应机制;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土壤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作用。(3)退化湿地生境恢复: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及动态变化,人
7、为干扰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及其退化机制;开展不同生态防护林带和湿地植物群落净化水质等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采用了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如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 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 社会生态学(1)中西生态思想史研究:主要通过中外历史上思想家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理论、思想、观点的研究,揭示生态与环境思想发展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线索,系统研究相关学者的生态思想,以汲取历史上生态思想家的合理思想,揭示其对人类认识与自然的关系的价值与启示。为建构起健康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进环保运动,实现经济、社会、
8、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主要研究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具体包括教育生态系统研究、政治生态系统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等。(3)生态文明研究:生态文明研究是从社会视角观察生态问题,即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方法研究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重点探讨自然界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变化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保护资源环境。从而推行环境友好行政政策,以达到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生态伦理研究、生态哲学研究等。1
9、、个体及生理生态学 研究林木生理生态特性。林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主要生理代谢过程与生态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林木抗盐、抗旱等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等。竹林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2、森林种群生态学(含生殖生态学) 研究林木及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及种群增长动态;种群密度效应及调节机制;种群的生态对策;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保护等。3、森林群落生态学 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物种组成及功能;生态位原理与应用;群落数量分类方法与应用;群落中种群间相互作用方式与规律;群落演替规律;群落生物量与生产力估测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森林
10、生态系统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规律;土壤生态系统过程与调节机制;森林地力衰退与防治对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与长期生态定位研究。 5、应用生态学 生态系统工程学 :林农复合经营研究,主要包括系统成分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构优化及综合效益评价。流域生态学:南方丘陵流域管理、规划与评价。 环境生态学:环境污染与毒理;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与经济生态学原理;生态伦理;循环经济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天然林及人工林的经营;特用林,如竹林、风景林等的经营与管理。 竹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竹林生态系统的优化与管理。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城市森林的组成、功能
11、;城市森林的布局与管理;城市森林及绿地系统生态功能评价与结构优化;生态园林工程设计与评价。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退化及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生境恢复;森林旅游。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格局的生态过程与分析;生态系统景观评价和规划设计;生态景观的管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 3 年,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 但一般不超过六 6 年。一般半年至一 1 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 2 年至两 2 年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
12、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15 个学分(同等学历者不少于 18 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11 个学分。(1) 公共学位课程 5 学分82004-10 第一外国语英语(博) 23 学分82004-11 英语阅读与写作 1 学分82005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学分(2) 专业学位课程 4 学分12023 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讲座 2 学分12027 生态学研究法 2 学分12032 应用生态学导论 2 学分13490 生物统计学 2 学分32008GIS13476 理地理信息系统论及应用 2 学分13367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13、2 学分13328 植物生理生态学 2 学分83306 社会生态学 2 学分83324 生态学哲学 2 学分83325 西方生态思想史 12 西方环境思想史 2 学分(3) 选修课 6 学分833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 学分82003 第二外国语 2 学分12035 种群生态学 2 学分13379 植物群落学 2 学分13304 高级植物生理学 2 学分13435 土壤生态学 2 学分13360 森林水文学 2 学分1206613496 遥感与 GIS 地理信息系统 2 学分13340 城市生态学 2 学分13375 系统生态学 2 学分533587 生态经济专题学 2 学分1347
14、9 景观生态学 2 学分73303 多元统计分析 3 学分13489 生物数学 2 学分11131 环境学导论 2 学分12020 生态工程学 2 学分13528 野生动物学 2 学分12029 数学生态学 2 学分13364 生态系统管理 2 学分13425 森林土壤学专题 2 学分1335313356 森林气象学及气候学专题 2 学分12026 生态系统生态学 2 学分72001 大系统理论 2 学分13381 竹林生态 2 学分13337 竹林生态系统经营 2 学分12031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专题 2 学分13428 生物地球化学 2 学分12081 分子生态学 2 学分13467 污
15、染生态学 2 学分2、课程的说明和教学内容(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参照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2) 第一外国语扩大阅读量,着重应用写作技能及听说基本方式和技能的训练(含常用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的用法) 。主要参照国家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3)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讲座 森林生态学学科前沿及交叉学科发展动态、生态学重要研究领域进展和趋势,森林水分、养分循环、能量流动规律, 森林生产力, 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土壤土壤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调节机制。(4) 生态学研究法种群生态、群落生态数量研究方法;生态环境因子测定方法;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控制及实验生态学的主要方法;试验结
16、果的统计要求及分析;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生态建模及模型分析方法。(5) 应用生态学导论主要应用生态学领域如: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社会生态学等应用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发展概况。(6)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测度和调查方法,最小存活种群理论、岛屿生物学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区建立与管理、生物多样性形成机理,栖息地生境恢复与频危动植物保护。(7)GIS 理论与应用GIS 的基本原理,功能实现和应用技术;空间分析的功能及空间分析模型的应用;常用 GIS 软件-Mapinfo 和 Arcinfo 的使用;“3S”技术的概况及 WebGIS 等新技术
17、。(8)生物统计学生物试验的基本原理与统计要求;试验数据的整理;主要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方差分析;直线与非线性回归;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简介;相关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9)社会生态学:从哲学的层面考察现代生态科学。阐述现代生态科学的时代价值;论证现代生态思维方式凸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哲学意义;深入分析当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研究范例;重点介绍现代生态学世界观、价值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现代生态学哲学的社会功能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实践应用。(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了解并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五、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
18、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的科研项目指导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指导老师要培养博士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治学的严谨性;培养其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能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事政策和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在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博士生的专业特点强,制定培养计划必须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个人的特长。根据培养目标,博士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拓宽知识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博士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 人)集
19、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实践环节至少要完成 40 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实践环节包括辅助导师讲授硕士生或本科生课程部分章节、指导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参加的实践环节均须考核,但不计学分。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讨论会,并创造条件参与国内外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要 10
20、 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会,学术会议等) ;在指定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阶段性学术论文 21 篇(SCI 收录) 。未达到的博士生不得参加论文答辩。本学科 SCI 收录 指定的学术刊物期刊包括:(1)被SCI 或 EI 收录的刊物,如“中国科学” 、 “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Ecological Modelling” “ Ecological Application”, “Oikos”, “Oecologia”, “Plant and Soi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Eco
21、system”, “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Biology” 等等;。 (2)大学学报, 如“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等 ;(3) 国家一级学术协会或其他学术团体主办的学术刊物, 如 “生态学报”, “生态学杂志”, “应用生态学报”, “林业科学”, “植物生态学报”, “林业科学研究”, “世界林业研究” 等等;( 4)其他相当的学术刊物。七、综合考试1、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2、综合考试是对博士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次综合检查,综
22、合考试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笔试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大体上覆盖三门以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内容。口试可组织由 5-7 名专家的考试委员会(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跨学科课程教师)结合开题报告进行,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课题实施方案和该博士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进行口头测试,三分之二专家通过为合格。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可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终止其学业。3、外语考试统一参加 WSK 考试。43、综合考试的试题、答卷、口试记录及评语和成绩交研究生院统一保存。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能反映作者在生态学领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在生态学基础理论或技术应
23、用等方面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由博士生在学科组或指导小组会议上宣读,并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题目确定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以后应按阶段在学科组或指导小组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帮助。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两篇,并在学校规定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要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见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 (南林研【2011】17 号) 。 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根据提出的意见修改补充,最后定稿。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言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