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发展上连城市,下融农村,构成了省域、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县域经济活则省域活,县域经济强则全省强。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系弱化。因此,全面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43 号),山西省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县域创新发展的主体功
2、能,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以“ 创 新驱动 、人才 为先、需求导向、差异 发展” 为基本原则,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大力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选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县域主导、省市支持、多部门协同的创新发展新局面。力争 5 年或较长一段时间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 2 -改善,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并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基本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特色化、绿色生态化,经济社会实现由小康到富裕的转变。一、强化县域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抓好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建设。建立
3、适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体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 科技第一生产力” ,真正将 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县(市)要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健全独立的县级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建制,强化科技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和县级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科技工作站力量。创新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符合县域发展的科技管理体系、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人才培育发展体系和技术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集中精力搞服务、造环境、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宏观布局,把开展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
4、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一市一县” 、“一县一乡(镇)”创 新工程。集成科技 创新资源,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科技基础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按照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建设的目标和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努力构建具有明显县域优势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自主- 3 -创新能力。省里设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建设,力争 5 年内,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5 个,建设省级创新型县10 个、省级创新型乡镇 100 个。二、培育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强化县域科技平台支撑。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布局与县域产业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 科技合作 创新平台” ,支持高等院
5、校、科研院所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逐步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县域建立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专家大院等,开展校地、院地、校企联合创新;鼓励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在县域开展应用示范,动员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实验实训基地向县域拓展,在全省各高等院校实行“ 一院(系)一基地 ”,打造“高校+ 县域基地”发展的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进一步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
6、等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和“星创 天地” 。形成创业与 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我省“一县一区 ”发展战略,依据县 域产业优势,以国家产业园区建设标准为目标,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 4 -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高标准“园区经济综合体”和“ 县域 经济综合体”。成为发展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的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三、切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新技术在县域的转化力度。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省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支持、资金
7、支持。省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县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同时,设立省县域创新驱动科技专项,以科技项目的形式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县级财政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每年科技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国家科技进步县的要求。鼓励设立县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对于通过基金支持取得成效的县( 市),省里给予重点奖励。县域科技创新重点是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县域要立足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凝练技术难题,编制技术需求清单,建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需求库。通过省(市)级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和“三区 ”人才专项计划等,筛选一批发
8、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县域科技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创新服务、开展技术合作等,由科技部门给予科技创新券支持。对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5 -交易平台交易科技成果并在县域内转移转化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有关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省、市科技计划确保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项目、一定数量的科技成果在县域落地。四、落实人才激励机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必须尊重创新人才价值,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激发各类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县域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依托各类产业项目和重大工程,引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急需
9、的高、精、尖等紧缺型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人员携带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离岗创业。注重在县域依托产业发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大院;依托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域创业就业;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使人才与成果仪器进企入园,保证科技成果转化价值得到合理回报。开展县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型企业家培养、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等。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继续开展农村技术承包,实施“ 三区” 人才计划。建立省、市、县、乡四级人才引入体系和培育体系,不断强化乡土人才培育和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符合市场价值、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政策和奖励政策。鼓励技术入股,实
10、施股权、期权激励措施,形成人才与企业发展的连动机制。搭建人才技术平台,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科技人才、成果交流、技术咨询等活动。落实科技- 6 -人员创新创业政策,设立专门的人才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科技人才给予更大的奖励。对带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省、市、县科技人员针对农业、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技术承包活动,工作中突出的优秀单位和人员给予省农村技术承包奖奖励。 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挥县域创新发展的主体功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凝聚发展新动能,突出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
11、业融合发展、园区经济开发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人才储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以差异化发展突出产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功能定位,形成县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加快推进县域主导产业转型,全面落实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 规划和省、市、 县产业发展主体功能区布局 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
12、县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基地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 7 -等新业态;支持城郊区县域利用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发展城郊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一县一商网 ”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 联网,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服务网络和农商营销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 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经营 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国家、省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县、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一县一区” 的工程建设,通过叠加效应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鼓励县域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
13、壮大县域集体经济。探索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办农业生产经营或劳务合作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物业经济、以集体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工商企业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对开展扶持村集体 经济试 点成效显著的县(市)实施奖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按照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着力培育创新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高标准、规范化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
14、社联合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企业技术创新“百 项 重点 项目计划 ”,打造一批具有自主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 8 -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 企业。聚焦互 联网、新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产业的全面提升,推动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发展。切实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关政策,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税收减免、技术改良、科研投入、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通过“众创空间” 、“星创天地” 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 提供政策解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支持、对口帮扶等多种服务。加快建设一批企业研
15、发机构,重点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采取经费配套、后补助或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县域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产学研 ”合作,鼓励重点 实验室、工程技 术研发中心、产品实验基地、博士工作站等落户企业。支持县域内企业与具有研发能力和有品牌影响的大型企业合作或技术承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促进特色化向功能化升级,形成品牌战略。加强县域内企业资源整合,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利用主板市场、中小板、创业板
16、、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采取“政府+保险+- 9 -银行”的风险 共担模式,使加大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七、发展民生科技,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关系到人民生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县域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创新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是生态环境治理、健康养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安全建设。加大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应用推广,重点以技术创新治理大气污染和废源排放,治理土壤面源污染,开展节水节能、水土流失、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县域生态环境保
17、护与修复。全面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山区农村地区以清洁新能源代替煤柴燃料,逐步实现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煤层气等新能源的全覆盖。对设立环境、大气、水流污染治理专项并取得明显效果的,省里给予一定奖励和补贴。加强县域疫病防控、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和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向县域发展,提升县域医疗技术与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与健康产业,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改善。围绕县域农村重大慢性病防控和老龄人口日间照料,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加医疗、养老的保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自然灾害检测与预警等技术在县域转化应用力度,支撑和保障公共安全
18、。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 10 -设、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建设特色小镇、专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八、发挥科技支撑,助力精准脱贫致富。实施科技扶贫行动计划和深度贫困县科技精准扶贫专项,通过开展科技产业扶贫、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平台建设、科普惠农等示范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推进创业式扶贫,提高农民技能素质,激发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热情。支持深度贫困县创新扶贫方式和扶贫机制,大力发展农牧经济、林牧经济和生态保护等。强化对贫困县科技特派员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特派员在贫困地区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培训全覆盖工程,加大对县域产业农民和乡土人才的培养培训。探索科技特派员担任第一书记方式,力争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推行网络科技信息扶贫,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科技特派员在网络扶贫中的带头作用,实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在县域全覆盖。九、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普及力度。加强县域科普能力建设,加大科学普及工作力度,推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