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 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2、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 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
3、,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 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
4、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 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 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
5、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 几千年。 1 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6、是( )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 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
7、心理是一种误解。 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 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 古文阅读及默写(共 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8、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 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9、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
10、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荆:即指楚。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这样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像、似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道歉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竟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1、( 3 分) A李信攻平 /与蒙恬攻寝 /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 /郢 /破之 /于是引兵 /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 /大破李信军 /入两壁杀七都尉 /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 /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 鄢郢 /破之 /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 /大破李信 /军入两壁 /杀七都尉 /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 /蒙恬攻寝 /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 /郢 /破之 /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 /大破李信军 /入两壁 /杀七都尉 /秦军走。 D李信攻平 /与蒙恬攻寝 /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 /于是引兵 /而
12、西与蒙恬会 /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 /不顿舍 /大破李信军 /入两壁 /杀七都尉 /秦军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 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六十万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
13、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0 分) (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 5 分) (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共 11 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
14、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8.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 答 : 9.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5 分 ) 答: 10.默写(一空一分,少字错字误字均不得分,请选择其中 6 分题目完成): ( 1)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如何回绝郑 伯的? ( 2) “ , , , 。”( 4 分) ( 3) 荆轲刺秦王中,为荆轲送行时唱了什么歌“ , 。”( 2 分) ( 4) 鸿 门 宴 中 , 张 良 是 如 何 评 价 项 庄 舞 剑 的 ? “ 甚急, , 。”( 2 分) ( 5) 记念
15、刘和珍君中鲁迅认定的“真的猛士”有什么样的特征 , 。( 2 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完成 11 或者 12 题(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 -( 4)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
16、“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 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
17、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 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 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
18、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19、。”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 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
20、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 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
21、两项是( )( 5 分) A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 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 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
22、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 2)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答: ( 3)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答: ( 4) .老汪 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 分) 答: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 4)题。( 25 分) 百岁开一话杨绛 (黄薇) 今年的 7 月 17 日,是杨绛先生的 101 岁生日。 1932 年初,东吴大 学因学潮停课, 21 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
23、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当年 3 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杨绛的同乡费孝通暗恋着杨绛,对此自是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 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
24、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1935 年 7 月 13 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46 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 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有段名言:“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
25、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1966 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 ,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杨绛在被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时,她跺着脚,激
26、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 !”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1969 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 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 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 ,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 1981 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27、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1958 年, 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唐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 1978 年 4 月,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出版。同年 6 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 写于 1980 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这部 18 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 儒林外史”。 1994 年,钱钟书
28、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媛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003 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 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 4 年, 96 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
29、“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 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 2003 年出版了 3 卷容安馆札记, 178 册外文笔记, 20 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 2011 年面世!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 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2004 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
30、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 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原载文史参考,有删节) ( 1)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 ) A.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契合了传主杨绛先生的高贵精神。 B.杨绛先生送别费孝通先生下楼时说“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意在暗讽费孝通
31、暗恋杨绛先生是何等执迷不悟。 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 。 D.杨绛先生以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E.杨绛先生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屑,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 ( 2)请简析杨绛先生在“文革”十年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6 分) ( 3)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说的“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请问 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 6 分) ( 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
32、8 分) 四、语言运用(共 20 分) 1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 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 B与作风问题一样,会风问题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克服不良会风不可能 倚马可待 ,整改会风没有休止符。 C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 老态龙钟 ,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D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 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 另起炉灶 之
33、举。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 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 15 年后将会灭绝。 C. 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 10 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 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 . 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34、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首先,儒家所宣扬的“礼”究竟是不是“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 。 这一点,从西汉大儒扬雄指斥“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的社会为“法无限”的混乱世界,更能得到说明 因为人格的平等 不仅立基于道德的平等,而且立基于权利的平等,特别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平等 其实,儒家虽然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道德上是平等的,但却否认人格的平等 秋风先生引述的礼记曲礼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一语,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儒家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 恰恰相反,“虽而况”云云,
35、正表明儒家坚持“负贩”的平民百姓虽然也有一定的尊严,但并没有“富贵”者拥有的全部尊严 而儒家恰恰坚持人的社会等级性,坚决反对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平等的权利 A. B. C. D. 16.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设计元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200 个字。 (6 分 ) 答:设计元素( 3 分): 寓意( 3 分): 17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中秋节”。( 5 分) 每年农历八 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公为孟、
36、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民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 。 五、 作文( 60 分) 18.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
37、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个字。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4、 C 分析:结合语境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如: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道歉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5、 D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
38、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 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根据大意即可划分。“李信”、“蒙恬”、“信”、“鄢”、“郢”人名或地名;“攻”、“破”、“引”、“会”、“随”、“杀”谓语动词;“于是”、“三日三夜”另起话题。 6、 A 分析: A 项“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 千逐燕
39、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李信并非毫无战功,他曾经率领前人追击燕军,并抓获燕太子丹。 7( 1)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日”“西”“独”“寡人”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 2)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日”“休”“善”“抚循”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8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 (抑郁、惆怅、失落 )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 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末卜的感叹。(6 分 ) 9.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40、,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中秋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 (5 分 ) 10.(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1.( 1)答 D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 E 不给分。 ( 2) .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
41、善的人;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不因银屏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给满 6 分为止。) ( 3)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答出一点给 2 分) ( 4)相似之处:都温和善良,诚 挚率真;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都有一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答出一点给 1 分) 不同之处: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来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答出一点给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