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I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与能力1、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理解科技技术推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类知道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和领域;3、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知道生产力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4、认识垄断、垄断组织的概念,理解垄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和分析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进程和影响的异同,学会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2、通过分类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领域和主要成就,掌握归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2、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联系历史现实,掌握古今、中外贯通联系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科研进展、技术发明和新兴生产领域的成就推进经济发展的情况,确立科技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历史原理的认识;2、认识科技发明成就的一般史实,以及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为科学事业努力的精神品质。3、通过学习科技推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这一系列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学方法:比较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
3、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斗争导致“一战”的爆发。而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亚非拉开展了民族民主运动,其中亚洲的觉醒。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第二国际建立,列宁主义诞生。第 I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II1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 年以的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2 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3 概况(一)电力:19 世纪六七十年
4、代德国:西门子 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 电动机 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电器时代。(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七、八十年代,发明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成本高) 90 年代,发明柴油机。 (成本低)推动使用内燃机的交通工具发明。 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制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间的联系。(四)化学工业建立。从媒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1867 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 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技术,大大促进军事工业发展。塑料、人造纤维等开
5、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4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学生看书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异:课本特点同: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可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是什么?生产力发展,生产集中。资本财富第 II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III集中。 )二、 垄断组织的形成1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重大变化 科技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生产集中)
6、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资本的集中)2 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控制生产、价格、市场)德、美尤其集中。3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垄断统治的建立,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向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对垄断组织历史作用的评价,教师逐一讲评。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垄断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课堂总结:真正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参
7、考资料卡尔本茨(Karl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 “汽车之父” 。1844 年,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父亲原是一位火车司机,但在他出世前的 1843 年因发生事故去世了。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 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经历过学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经历后,他于 1872 年组建了“ 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场” ,专门生产建筑材料。由于当时建筑业不景气,本茨工场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
8、万般无奈之际,他决定制造发动机获取高额利润以摆脱困境。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 1879 年 12 月 31 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 200 转/分,功率约为 0.7 千瓦) 。不过,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使奔驰摆脱经济困境,他依然面临着破产的危险,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本茨投身发动机研究的决心,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客观存在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 (1886 年 1 月 29 日) 。1893 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近先进在“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它采
9、用本茨专利的 3 升发动机,方向盘安装在汽车中部。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第 IV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IV达 3875 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这样,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 1894 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 (定价 2000 马克) 。这种“自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 125 辆。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箱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 18 个,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
10、一辆公共汽车。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而选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 ,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 ,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中外电信史漫谈据考,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人们就知道用烽火来远距离传递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候”的故事。在国际电信联盟出版的电话一百年一书中提到,公元 968 年,中国人发明了
11、一种叫“竹信”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虽然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是,要想了解近代电信科技的发展历史,我们还是得从欧洲说起。起源于欧洲1793 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 230 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 16 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欧洲对于远
12、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 1796 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1832 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 41 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第 V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V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
13、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 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 年 5 月 24 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 64 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 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谁发明了电话?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 18
14、76 年 2 月 14 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 E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 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 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传送。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 年
15、6月 2 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分析原理,原来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现在看来,这原理就是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也知道,但是那个时候这对于贝尔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1877 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同时,还有很多人对电话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 1892 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
16、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 17 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 20%。第 V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VI马可尼成功发出无线电报(1901) 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以无线电波将一个类似 S 字母的摩斯讯号,成功地自英格兰康威尔的波得胡发往纽芬兰的圣约翰。1896 年,年仅 24 岁的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参与这项试验的阿道夫斯拉比教授,向德皇威廉二世展示了这项成就,赢得嘉许。同一年,马可尼又研制出接地的发射天线。然而,马可尼的成就却得不到祖国意大利的承认。意大利的邮政部长在看
17、过相关的示范之后,表示了不屑的态度。因此,马可尼于 1897 年将他的重要发明展示给英国的邮政部长威廉皮斯爵士。这位部长马上认可了这项新技术的价值。1899年 3 月 29 日,马可尼已成功地将电报从英格兰的多佛发到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波隆。诺贝尔小传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 年 10 月 21 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 年 12 月 10 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 1842 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 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 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 4 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1859 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
18、油,但在 1864 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 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 1867 年获得专利。1875 年诺贝尔将火棉( 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 年获得专利,1887 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 20 万美元) 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
19、 1901 年第一次颁发。1968 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电磁过程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纷繁复杂过程的基本过程之一在早期的电学实验研究中,主要是在实验室中用摩擦起电机和莱顿瓶进行的,因而主要是对于静电现象的研究或对短暂放电现象的研究面对人们当时对大气中雷电现象的诸多迷信,富兰克林受到莱顿瓶放电的火花的启示,于 1749 年 4 月提出了“雷电是不是云层摩擦产生的电现象”这样一个科学问题1752 年 7 月的第 VI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VII一个雷雨天,他以著名的风筝实验引“天电”到地面,使人类认识到“上帝之火”的雷电与实验室中的电现象并无二致1791
20、 年之后,由伽伐尼(AGalvani,17371798)在 1780 年解剖青蛙时的偶然发现所引起的电化学效应的研究,终于导致伏打(AVolta , 17451827)在 1800 年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产恒定电流的电源伏打电池,使电现象的研究开始由“静电”发展到“动电”,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820 年,奥斯特(HCOersted,1771 1851)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的逆效应电磁感应定律也在 1831 年被法拉第发现,人类开始认识到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着联系当法拉第在随后的一次讲座中介绍这种物理科学的成果时,在场的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突然问道:“但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看了
21、一眼财政大臣,认真地回答道:“啊,阁下,也许不久你就会收它的税了”不错,电磁感应定律和电流的磁效应为制造更加有效的电源和动力机提供了科学依据,展现了电磁现象的规律在技术上可以获得重要应用的崭新前景与此同时,电流的化学作用如电解等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由于伏打电池、温差电偶等电源可以产生恒定电流,而电流磁效应又使测量电流的强弱成为可能,于是人们有可能对电流的传导规律进行研究,这就导致欧姆(G.S.Ohm,17871854)在 1826 年至 1827 年发现了欧姆定律与此相关的、以欧姆定律为基础的电路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了1866 年,西门子( E.W.Ste
22、meus,18161892 )发明了可供实用的自激发电机;19 世纪末人类实现了电能的远距离输送,电动机在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广泛被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在法拉第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9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 Maxwe11 ,18311879 )建立了电磁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了今天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电磁场方程组,并推论电磁作用以波的形式传播从这一理论中得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实际测定的传播速度相同,促使他预言光是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理论和预言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Hertz ,18571894)1888年的实验所证实从此,由波波夫(A.C.,18591906)、马可尼(G Marconi,18741937)、布劳恩(F.Braun,18501918)等人所开创的无线电通讯与广播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电磁过程不仅渗透到物理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各种物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它也是研究化学和生物学一些基元过程的基础今天,人们已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人类自身的生活,还是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等各种第 VIII 页 共 8 页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VIII纷繁复杂的过程,都不可能离开电磁过程并且人们深信,在人类社会的未来,电磁理论的绚丽之花仍将盛开汽车的历史 http:/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