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624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期末物理试卷(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2017 学年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 1-12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3 分 13-16 题有的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本题共 52 分) 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D平均速度就是初 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2运动员参加 110 米栏比赛, 11 秒末到达终点

2、的速度为 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0m/s B 11m/s C 6m/s D 12m/s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它到温州市直线距离为 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早上 8: 00 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历时 8小时 20 分钟到达钓鱼岛,航行了 480k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 时 20 分是指时刻 B 8: 00 是指时间间隔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 356km,路程为 480km D由于海监船 比较大,所以不可能将它看成质点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 2m/s2,则( ) A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

3、 2 倍 B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m/s C物体在某一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2m/s D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 2m/s 5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 1s 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则建筑物的高度为( g 取 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A 20 m B 24 m C 30 m D 60 m 6甲、乙两物体在 t=0 时的位置如图( a)所示,之后它们沿 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 b)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t=2s 时甲追上乙 B在前 4s 内甲乙两物体位移相等 C甲追上乙之前两者间的最远距离为 4

4、m D甲追上乙时的速度大小为 8m/s 7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分力夹角小于 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B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 大而增大 C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8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木板,木板上放置一物体,用水平力 F=10N 拉木板,使它们一起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那么木板受力的个数是( ) A 6 个 B 5 个 C 4 个 D 3 个 9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力 F1 拉物体向前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力 F2推物块向前运动,若 F1和

5、 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f1和 f2的关系为( ) A f1 f2 B f1 f2 C f1=f2 D无法确定 10用 30N 的水平外力 F,拉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20kg 的物体,力 F 作用 3s 后消失,则第 5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v=7.5 m/s, a=1.5 m/s2 B v=4.5 m/s, a=1.5 m/s2 C v=4.5 m/s, a=0 D v=7.5 m/s, a=0 1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 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 30光 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 A、 B 两

6、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都等于 B 和 0 C 和 0 D 0 和 12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可能是动力 B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可能静止 D摩擦力一定跟运动方向相反 13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一物体的重力分解为 Fl、 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B物体受 mg、 N、 F1、 F2四个力作用 C物体只受重力 mg 和弹力 N 的作用 D力 N、 F1、 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 mg、 N 两个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4如图所示,用水平力 F 将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物

7、体压到一竖直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保持静止,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B若物体保持静止,则 F 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C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 F 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D若物体沿墙壁向下滑动,则质量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15物体的加速度有两个表达式 a= 和 a= ,关于这两个表达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与 v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 B前一式表示 a 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后式表明 a 由 F 与 m 决定的 C两式均为矢量式,前一式中 a 与 v 方向相同,后一式中 a 与 F 方向相同 D两式均为矢量式,但 a、 F、 v 的方向一定相

8、同 1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的重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产生的 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17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他们平衡了摩擦力,用天平测出小车的总质量,用细线所挂钩码的总重代替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F ( 1)他们还在实验时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D使细

9、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 2)实验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 纸带如图乙所示, O、 A、 B、 C、 D 是在纸带上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的点未画出, AB、 CD 间的距离分别为 x1、x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3)如表录了小车质量一定时,牵引力大小 F 与对应的加速度 a 的几组数据,请在图丙的坐标中描点作出 a F 图线 钩码个数 1 2 3 4 5 F( N) 0.49 0.98 1.47 1.96 2.45 a( ms 2) 0.92 1.68 2.32 2.88 3.32 ( 4)实验中画出的 a F 图线与理论计算的图线(图中

10、已画 出)有明显偏差,其原因主要是 18一根轻弹簧(不计弹簧自重),长度是 10 厘米,用 2N 力拉时伸长 1 厘米,若两端各用 1 牛力压缩时,则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 厘米,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三、计算题(共 5 题, 36 分) 19如图所示,小球的重力为 12N,绳子 OA 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 37, OB 水平( sin37=0.6, cos37=0.8, tan37= , cot37= );试求 ( 1) 绳子 OA 受到的拉力 ( 2)绳子 OB 受到的拉力 20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其质量为 m=1kg,受到水平推力 F=10N 作用,使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2s 后撤

11、去推力 F,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 =0.4,求: ( 1)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 2)物块在地面上运动的总位移 2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 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试根据此两图线求出物块的质量 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分别为多少? 2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 m=4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在倾角为 37, F=10N 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 t=5s 时撤去 F,( g=10m/s2, sin37=0.6, cos37=0.8)求:

12、(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a; ( 2)撤去 F 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23一质量为 m=2kg 的滑块能在倾角为 =37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 a=2.0m/s2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用一水平推力 F 作用于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在 t=2s内能沿斜面向上运动位移 s=4m求:(取 g=10m/s2) (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 2)推力 F 的大小 2016-2017 学年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 1-12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3 分 13-16 题有的有两个选项正确,全

13、部 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本题共 52 分) 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D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考点】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分析】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过程上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解答】 解: A、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位移一定不相同,平均速度一定是不相同的

14、故 A 错误;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相对应的速度,不能理解为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 B 错误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始终静止,故C 正确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仅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故 D 错误; 故选: C 2运动员参加 110 米栏比赛, 11 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0m/s B 11m/s C 6m/s D 12m/s 【考点】 平均速度 【分析】 由题意可明确位移和时间,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平均

15、速度为位移与通过该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故 =10( m/s),故 BCD 项错误、 A 项正确 故选: A 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它到温州市直线距离为 356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早上 8: 00 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历时 8小时 20 分钟到达钓鱼岛,航行了 480k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 时 20 分是指时刻 B 8: 00 是指时间间隔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 356km,路程为 480km D由于海监船比较大,所以不可能将它看成质点 【考点】 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分析】 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

16、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把近似地把该物体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物体,称为质点 【解答】 解: A、历时 8 时 20 分,用了一段时间,为时间间隔,故 A 错误; B、 8: 00 出发,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 B 错误; C、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 356km;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为 480km,故 C 正确; D、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位置时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故 D 错误; 故

17、选: C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 2m/s2,则( ) A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 2 倍 B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m/s C 物体在某一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2m/s D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 2m/s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表示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2m/s 【解答】 解: A、由 a= 得到, v=v0+at,由题, a=2m/s2, t=1s,从数学知识可知, v v0=2m/s,而 v 不一定是 v0的 2 倍故 A 错误 B、由上分

18、析可知, v v0=2m/s,则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 秒初的速度大 2m/s故 B 正确 C、由于某一秒初与前一秒末是同一时刻,则物体在某一秒初的速度与前一秒末的速度相等故 C 错误 D、某一秒末与前秒初时间间隔为 2s,则速度的增加量为 4m/s,即物体在某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 4m/s故 D 错误 故选 B 5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 1s 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则建筑物的高度为( g 取 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A 20 m B 24 m C 30 m D 60 m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 假设总时间是 t,运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 h= 表示出总位移和前 位移,然后联立求解出时间和建筑物的高度 【解答】 解:假设总时间是 t,则全程有: h= , 前 过程有: , 联立解得: t=2s h=2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