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6644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朱庆祥口述朱氏三雄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朱 慶 祥 口 述 朱 氏 三 雄 歷 史王勝焜 及 王勝泉 合編音樂世家1927 年在馬來西亞怡保誕生了一位近代粵劇界成就超卓和影響深遠的音樂家 朱慶祥。朱師傅長於一個彌漫著音樂戲劇氣氛的家庭。父親朱家樂是戲班三手 樂師,擅長大鈸和二弦;叔父是著名三手 朱洪,曾替名伶千里駒及白駒榮灌錄唱片時拍和。此外,姊姊朱秀英是名花旦及丑生,兄長朱毅剛和朱兆祥均為當代粵樂名家。朱慶祥師傅與上述兩位兄長自幼對粵劇拍和情有獨鍾,從小便在戲班浸淫,而且經歷極為全面的拍和訓練,對拍和藝術具有寬廣和深厚的認識。他們三兄弟在行內受尊稱為朱氏三雄 。平常一般人慣稱他們的綽號,依次為 大腸、 細腸及粉腸。堅毅鑽研朱慶祥

2、師傅憶述少時在馬來西亞的日子是他藝術生命的搖籃時代。當時他有很多機會練習樂器與拍和技巧,對於每一機會他都盡心把握。他認為成功絕非僥倖,必須依仗無比的毅力和認真態度,才能取得理想的收成。朱氏在年僅十歲時(即 1937 年)便參與粵劇工作,最初並不是做棚面(即樂師)而是當演員,在超華劇團 當跑龍套 (俗稱 兵仔),那時正印生旦是羅品超和文華妹。2兩年後,復轉為參與敲擊拍和,負責大鑼 位。他的鑼鼓技巧由其兄朱毅剛指導 ,先由整套封相 鑼鼓學起,訓練嚴格,還兼及 幫腔( 當時流行在演出六國封相時由棚面一起輔助演員唱出某些腔調)。他表示雖遠隔逾六十年,但現在仍能背誦。不過,雖然他最早從事的是鑼鼓敲擊,但

3、他坦言並不太愛好,最主要是怕嘈;他的興趣始終在於管弦樂器。1940 年在怡保他更正式擔任頭架 (即管弦樂領班)。他在這小小年紀便有擔當這重要崗位的音樂造詣,但絕不自恃。朱師傅認為若要掌握好每種樂器的技巧以及更上一層樓,就必須不斷苦練,持之以恆,才能得心應手,不能有半刻疏懶。因此,在工餘時,他和兩位兄長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同業都常常以唱和形式練習樂器。一般來說,他們在上午各自練習樂器的基本功,到了下午便聚在一起,有人負責唱曲,有人輪流以不同樂器拍和,各種腔調。所以,朱氏兄弟都精通多種樂器。例如朱慶祥師傅除善於拉奏小提琴外,尚精通二弦、提琴、高胡、南胡、三弦、古箏、哨吶、色士風等樂器。他們練習拍和時

4、,大多選一些各家各派的名曲,例如、 等,務求熟習各大流派的腔口。這樣在正式拍和 兜搭唱者行腔時,才能應付裕如。在演出時間,即使在落幕的時候(即一幕戲與下一幕戲之間),當時的樂師都不會浪費,例必一起演奏西洋樂曲,用上鋼琴、爵士鼓等西方樂器。此外,朱師傅覺得,樂器要彈奏得好,先要打好深厚的基礎。例如他在練習小提琴初期,不斷求教於一些西樂樂手。他強調必須掌握好正確的有關姿勢和技3巧,包括持琴、夾琴、持弓、運弓各方面。此外,不同調子的指位都要熟習。他還記得少時有次聽到有人用舊式七平均律揚琴練習七重天 (即用七個調門來回彈奏同一首譜子),只感到很礙耳,於是不恥下問向西樂樂手討教個中原委,開始明白了轉調的

5、道理。來港前藝術生涯朱師傅 1940 至 50 年代一直在馬來西亞從事戲班拍和。前來香港發展前,在馬來西亞除了與當地伶人合作外,也經常替遠赴大馬演出的港穗名伶拍和。早在 1950 年,許英秀和梁素琴過埠登台,朱氏便擔任拍和。後 1951 年,薛覺先、黃千歲、石燕子及李海泉等紅伶相繼南來,朱氏也擔任拍和,更成為薛覺先的私伙頭架 。他說當時在那邊替薛氏拍和的本地樂師都很有水準,尤其掌板師傅,僅靠薛氏即時提點,就能打出適合的鑼鼓配合。當年薛氏征馬走埠的戲班拍檔包括秦小梨、新飛鳳、張舞柳、林艷、朱秀英和譚倩紅等花旦。其他如桂名揚、白玉堂、關德興、羽佳、羅劍郎及蘇少棠等名伶都曾在這年代過馬來西亞演出,與

6、朱氏結台緣。到了 1953 年,林家聲隨片登台到馬來西亞,朱氏初次與林氏合作。朱師傅說當年拍電影的伶星都流行隨片登台到外埠,在影片放映前後親自在台上演唱一兩首歌曲,以廣招徠。因此需要聘請樂師現場拍和。這一年,芳艷芬也聯同著名樂師王粵生到大馬演出,朱氏初次與王氏合作拍和。4至於另一名花旦紅線女則於翌年(1954 年)到該地與朱氏結台緣,所播影片是人隔萬重山和大地。有藝壇三寶 之稱的鍾麗蓉 、李寶瑩和黎文所也在這年到此登台,朱氏替他三人掌板,由馮華任頭架。1956 年,朱師傅復替前來演出的何非凡及南紅拍和,與樂師陳紹和陳文達合作,朱氏彈奏三弦和爵士鼓。來港發展1959 年,朱師傅在兩位兄長已經到港

7、多年後,終於也到香港發展。他參與的第一台戲是仙鳳鳴 劇團在利舞台上演的 再世紅梅記 ,與任劍輝和白雪仙的合作也是從此時開始。該戲預備工作甚為嚴謹,僅是演員聯同樂師及編劇講戲也達一個月之久。初期他擔任彈奏古箏,與兩兄長及其他多位音樂名家合作,當時頭架是王者師。其兄朱毅剛早在他來港前,便把為該劇創作的新譜寄往馬來西亞,以供預習。由於唐滌生的逝世,仙鳳鳴 暫停了兩年時間,所以朱師傅在 仙鳳鳴工作的第二套新戲是直至 1961 年首演由葉紹德新編的白蛇新傳。再其後因白雪仙認為劇本難求及其他原因仙鳳鳴 再次停演,一停便是數年之久。1969 年仙鳳鳴 復演,朱氏三雄重投任白戲班,朱師傅擔任頭架,與掌板宋錦榮

8、拍檔。劇目包括琵琶記、牡丹亭、紫釵記、帝女花等,特色是選用雛鳳鳴班底任二位。仙鳳鳴隨任白退休而告終後,朱氏三雄順理成章繼續為任白接班人雛鳳鳴劇團擔任棚面。5雛鳳鳴約在 1965 年起班演出折子戲,文武生由陳寶珠及龍劍笙隔晚輪流演出。初期在太平戲院演出三折劇目,分別為碧血丹心、辭郎洲及幻覺離恨天。1971 年,朱師傅為龍劍笙及南紅組成的新鳳鳴 到越南演出了兩個月。1973 年,雛鳳鳴 開始演出長劇。第一套是 英烈劍中劍 。其後往星馬巡迴演出,部分劇目是當年任白甚少演出或看不在眼裏的戲,例如九天玄女、西樓錯夢、獅吼記和跨鳳乘龍等。這些劇目由朱氏兄弟及編劇家將舊劇本修訂翻新,以求改善演出效果。星馬的

9、演出可說是眾雛鳳的琢磨時期,在上述任白劇目外,任何戲都演,例如孟麗君、拷紅、胡不歸甚至三打祝家莊等等。1975 年雛鳳鳴 在香港演出 再世紅梅記,場場叫座,大獲好評,從此名氣急升,奠定在粵劇壇的地位。朱氏兄弟為雛鳳演出此劇嵌入不少嶄新的音樂設計,有別於任白演出時的版本,不僅豐富了音樂,還增強了演出效果,一新觀眾耳目。1980 年推出編劇家葉紹德改編的李后主及紅樓夢,朱氏兄弟在音樂安排上都下了很多功夫。例如紅樓夢黛玉歸天 一場描述林黛玉聽了賈寶玉和薛寶釵大婚吉樂後唱出的一段,除了為樂曲寫上分譜音樂以襯托出林黛玉的哀怨,更因應樂曲調門特地從上海訂購二泉胡 為此段樂曲拍和。1985 年更是雛鳳鳴 旺

10、盛的一年。在利舞台演出 蝶影紅梨記二十八場,每場都全院滿座。6除了與仙鳳鳴 和雛鳳鳴合作最受人熟悉外,朱師傅在港也同時在其他戲班替很多大老倌拍和。麥炳榮和鳳凰女的大龍鳳 劇團是其中之一。彼此的合作始於 1962 年。當時中環大會堂開幕,該劇團上演開山戲鳳閣恩仇未了情,演員陣容相當鼎盛,除了正印生旦麥炳榮和鳳凰女外,尚包括梁醒波、譚蘭卿、黃千歲和陳好逑等等,。令人慨歎的是當中除了陳好逑外,現在其他老倌俱已作古了。朱師傅在港也曾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和林家聲合作。當林氏仍在仙鳳鳴 和大龍鳳當小生的時候,兩人便常有機會接觸。1959 年朱氏剛來港發展,即加入仙鳳鳴的棚面行列,而林氏也是在這一年獲邀加入該

11、劇團當小生,演出新劇再世紅梅記的賈瑩中。然而,為林家聲擔綱的戲班服務,始自 1962 年由班主何少寶新組成的慶新聲劇團 。該團其他台柱是陳好逑 、關海山、任冰兒、半日安和靚次伯。開山戲是雷鳴金鼓戰笳聲,其後參與的新戲尚有無情寶劍有情天、近水樓台先得月等等。當時朱師傅任頭架,文全掌板。及後 1966 年成立頌新聲劇團 ,他繼續與林氏合作,直至 1970 年遠征美國為止。其間合作的新戲包括三夕恩情廿載仇、碧血寫春秋、情俠鬧璇宮、龍鳳爭掛帥、戎馬金戈萬里情、林 及朱弁回朝等等林氏戲寶。來港定居後,朱師傅也有很多機會回馬來西亞工作。例如 1960 年替冼劍麗和梁麗隨片登台。在 1963 年他更應光藝公

12、司之邀隨同萬能旦后 鄧碧雲和鬼馬歌后張月兒到大馬登台,一連演出六個月,演唱 幻景新歌 ,例如鐵嘴雞、一代藝人、鬼馬睇相、契爺艷史及通台老倌之類。那期間由他領導的七人樂隊在大馬境內穿州過省,走遍大城小鎮。很多是他自已從未到7過或甚至從沒聽聞的地方。約 1966 年與梁醒波和梁寶珠等隨片登台,1968 年則與陳寶珠和尹飛燕合作。最近十年(即 1993 年至 2003 年),朱氏在雛鳳鳴結束後,主要替林錦棠與梅雪詩擔綱的慶鳳鳴劇團 任音樂領導。有時也會為其他劇團演出,例如陳劍聲擔綱的劍新聲劇團 及朱劍丹的 金鳳鳴劇團等。灌錄唱片朱氏三雄在港為名伶拍和的唱片無數,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替任白灌錄的幾套長壽

13、唱片 帝女花、再世紅梅記及紫釵記。當時因缺少具規模的錄音室,這三套由娛樂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都是在位於中區半山堅尼地道的於仁教堂(今稱聯合教堂) 灌錄。選擇教堂錄音,優點是聲響較通透。當時拍和的音樂名家眾多,除了朱氏三雄外,尚有如尹自重、劉兆榮、馮少堅、馮少毅、呂培原、文全、羅正廷、鄧志明、靳永棠、陸堯等等名樂師。在當時來說,娛樂公司製作的全劇唱片甚少僱用當劇的原班老倌,多改聘一些唱家或其他伶人灌錄,以求節省成本。但對上述三套任白戲寶則特別重視,安排全部原班人馬灌唱。除了為任白效力,朱氏三雄也經常替林家聲及李寶瑩合唱的唱片拍和。尤其是天聲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幾乎全都是他們負責音樂設計及拍和。包括

14、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三夕恩情廿載仇、林 之柳亭餞別、鵲橋仙、梁山伯與祝英台及胡不歸等等。8此外,他們也曾替不少其他名伶紅星灌唱片拍和,如麥炳榮、鳳凰女、何非凡、梁醒波、陳好逑、阮兆輝、陳寶珠、鍾雲山、冼劍麗、陳少風、嚴淑芳、李香琴、文千歲、梁少芯、李龍、李鳳、鄭君綿、蓋鳴暉、龍貫天、謝雪心、鄭少秋、馮麗、李芬芳等等。當然還有雛鳳鳴 的龍劍笙和梅雪詩。現在比較流行的粵曲唱片,有很多都是朱慶祥師傅擔任音樂領導拍和的。藝術修養朱慶祥師傅最為人所樂道的,是他對音樂拍和的要求。個人而言,他雖年屆七十多歲並已具有高深造詣,但仍努力不懈要求自己的拍和技藝不斷進步。對於整體拍和效果,他當然也要求甚

15、高,由樂器組合以至音色、節奏、抑揚頓挫、感情各方面都極為講究,所以跟他一起合作的樂師在演出時都特別聚精會神,一絲不苟。近年有某戲班曾邀請他領導的樂隊拍和,但請求減少樂師人數,他鑑於有關劇目的音樂需求,斷然拒絕上述建議。朱師傅除了擁有高度音樂修養,同時又重視職業操守。例如工作永不遲到,每一分鐘都是何等認真和投入。並時常勉勵後輩要專師重道。很多行內人都公認他是當代粵劇粵曲拍和的一代宗師。追隨他的拍和風格的人不計其數。朱毅剛9朱毅剛 1922 年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原名朱致祥。少時最初參與戲班鑼鼓拍和,由傳統鑼鼓學起,例如先熟習六國封相鑼鼓和唱法,建下穩固的根基。學會還轉教兩位弟弟。後來轉為彈奏其他樂

16、器,最擅長吹奏色士風,此外還懂小提琴、鋼琴、二弦、三弦、南胡、古箏等。戰後 1947 年離開馬來西亞到廣州發展,初時在張活游領導的日月星劇團 拍和。解放後轉到香港工作,參加拍和的第一個劇團是興中華 ,由白玉堂和鄧碧雲主演,第一套劇是潘安醉綠珠。其後加入薛覺先的戲班,開始與同業劉兆榮合作。後來朱氏三雄經常和劉氏夥拍。約於 1951 年開始與白雪仙合作。後來任白組成仙鳳鳴 班牌,朱毅剛順理成章隨即加入,擔任音樂領班,替各劇編排音樂,而且經常為任白操曲,由第一屆服務至最後一屆。其時名編劇家唐滌生替仙鳳鳴 撰寫不少新劇;而朱氏則經常為一些新劇創作新譜,其中不少都是依據唐氏寫好的曲詞而譜上新旋律。例如再

17、世紅梅記的 、牡丹亭驚夢的、琵琶記的 等等。任白引退後,朱氏繼續為新崛起的 雛鳳鳴撰作新譜,例如其開山戲寶辭郎洲的 、以及英烈劍中劍的和等等。朱毅剛的音樂創作始於 1957 年。當時他受同業鼓勵嘗試撰寫新譜。第一首曲是為西樓錯夢一劇創作 ,至此開展他的創作道路。其後除效力於仙鳳鳴及雛鳳鳴 外,尚不斷為多個戲班如大龍鳳、 慶新聲 及頌新聲撰寫新譜。最為人熟識的新曲莫過如鳳閣恩仇未了情的主題曲,但以數量計則以 60 年代慶新聲 及頌新聲 為最,例如雷鳴金鼓戰笳聲的 、龍鳳爭掛帥 的、無情寶劍有情天 的及三夕恩情廿載仇的 等等。朱氏不但創作旋律動聽及作品眾多,作曲速度也相當驚人,經常即席應邀寫譜。上

18、述大龍鳳 的便只花一晚工夫便寫成,當時正印花旦鳳凰女還擔心這樣倉卒寫成的新譜可能是行貨 ,豈料演出後如此大行其道。有時他寫好譜子後,索性過幾天才把曲譜交付,以免人家誤以為是草草了事的行貨。當代粵曲裏的新小曲,很多原來都是他的傑作,可惜一般人都不知道,皆因他常常默默耕耘,沒有為自已的創作註明。朱氏人如其名,具有無比毅力,此外又學習力強,經常吸收別人的長處。例如他在 60 年代曾有一段時間為黃梅調電影錄奏配樂,於是在自己譜新曲時偶而會融入黃梅調旋律,最明顯例證是他為林家聲和李寶瑩合唱的唱片寫的新譜,細聽此曲,確有點黃梅調味道。此外,他也相當注重職業道德,對工作甚為熱誠,敬業樂業。所以他對兩位弟弟也要求嚴格,工作上不容有失。朱氏於 1981 年在新加坡替雛鳳鳴 演出時因心臟病去世。他生前雖然曾招收學生教授唱腔,但卻沒有收納門徒繼承他的音樂才華。這一點倒令人惋惜。朱兆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