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6736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步课堂三个派别的关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二、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关系 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是中国近代社会相互交替的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主角,是各个时期先进力量的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区别,既相互对立,又于对立中存在着统一,我们必须辨证地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洋务派和改良派而言,一方面,洋务派与改良派有着很大的统一性和密切的联系。首先,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产生于同一背景之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进逼,他们共同发出 “采西学 “制洋器 “的呼声,这是他们痛定思痛后的共识,是对懵懂颟顸的封建顽固派的否定,在这一点上,洋务派与改良派有着共同的立场。其次,早期的洋务派和改良派很难区分,改良

2、派的许多成员都是办洋务出身,或者说由洋务派转化而来。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把洋务派分成四个层次:(一)以奕訢、文祥为代表的清政府中央的洋务派;(二)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洋务派;(三)依附曾国藩、李鸿章的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等深通洋务的官员;(四)在野的容闳、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不是曾、李的属员,但与曾、李声息相通或供其驱使。其中第三、四 两个层次中的很多人都转化为改良派。薛福成 1867 年充任李鸿章幕僚,后随李鸿章办外交, 1879 年作筹洋刍议,提出变法主张。马建忠1876 年被派赴法国留学, 1879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为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

3、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但他同时提出设立议院,对外通商等变法措施,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容闳 1863 年被曾国藩委派至美国选购机器, 1872-1875 年间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郑观应先后由李鸿章委托为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 80-90 年代逐步形成维新改良思想。其 三,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客观上成了改良思想孕育和成长的沃土。同文馆附设的翻译馆所翻译的西方书籍是改良派获取西艺新知的重要渠道,洋务派创办的一系列新式文化事业哺育出了戊戌维新志士,而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更直接地培养了一批浸染了欧风美雨的新型知识分子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接受了改良思想。 另一方面,改良

4、派与洋务派又是相互区别的,相互对立的。改良派在洋务派的母体孕育、成长、壮大,同时在改良派的身上又包含了对于洋务派的否定因素。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中体西用 “,以 “自强求富 “为标榜,即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所说的 :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其主要目的是希图通过 “采西学 “、 “制洋器 “,来维护大清王朝,通过 “西用 “来维护他们所不敢触动的 “中体 “-传统的纲常名教。改良派则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要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如马建忠指出: “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他们的理想是进行政治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

5、宪政体。所以,洋务派与改良派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于 “中体 “的态度差别上。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洋务派退出了历史舞台,改良派取而代之成为时代的主角,体 现了改良派对于洋务派的否定,这是一种辨证的否定,即唯物辩证法的所谓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 “扬弃 “。从洋务派到改良派,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势力的新陈代谢中由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又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由技术层面开始向制度层面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样,改良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一种对立和统一。 一方面,改良派与革命派之间具有统一性。首先,大多数革命派成员的思想在早期都受到过改良思想的影响,而后才由改良转向革命。如孙中山在进行革命之前,就

6、曾参加了一个改良团体 “少年中国党 “。这个团体目标“其最要者 “,是 “改行立宪政体,以为专制及腐败政治之代 “。其次,改良派与革命派之间存在很大的同一性。(一)、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是近代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它们的主张和活动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二)、在反帝爱国方面,改良派与革命派具有更大的统一性。康有为是从 “救亡图存 “开展其变法维新活动,孙中山是从列强的 “虎视鹰瞵 “揭示其革命旨趣,他们都想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下解救出来,使中国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爱国反帝的要求上,改良派和革命派有着生死与共的民族感情。(三)、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他们的思 想

7、武器都取自西方的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进化论等理论,他们的斗争对象都是封建专制主义,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华盛顿、林肯、拿破仑以及明治维新的志士是改良派和革命派共同崇拜的英雄。(四),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上同样具有一致性。尽管改良派希望在中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对清政府有较大的妥协性,但君主立宪相对于君主专制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三,革命派与改良派也有过合作。戊戌政变后,革命派与改良派曾经在日本、新加坡在檀香山等地多次接触,寻求合作。 1900 年兴中会参与自立军起义,就是这种合作的明显标志。 另一方面,革命派与改良派又是相互区别的,它们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第一,改良派的政治目标是

8、君主立宪,死死抱住一个皇帝,希望通过他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并消弭革命。革命派的政治目标不仅是政治上的改良,更要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政治革命,建设一个共和政体。所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对立主要表现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政治模式的争夺和角逐。第二,革命派的斗争方式是采用暴力手段的武装起义,改良派的斗争形式为向清政府和平请愿。从 1906 年开始,革命派的武装起义由小到大,由间歇到频繁;改良派的立宪团体则组织了一次又一次请愿活动,至 1910 年末发展成了一次十几万人的全国性大请愿。第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行动对于封建势力的打击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革命派以彻底埋葬清王朝为己任,同时还要进行社会革命,改良派

9、是在保留清王朝的前提下对社会做局部的改良,二者对于封建势力的打击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在经过自立军起义之后,革命与改良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改良派对于革命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也愈烈,革命与保皇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 1903 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说到: “革命与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东西之不能易位 “。 1906-1907 年,在海外革命派的机关报与改良派的喉舌新民丛报之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更是规模空前。历史最终选择了革命,对改良派进行了否定,这也革命派是对改良派的辨证否定,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又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洋务派、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在对

10、旧事物的 “扬弃 “中得到发展。洋务派、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代表了中国近代不同历史阶段的先进思潮和历史的前进方向。它们的依次嬗递,构成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三个重要阶段,是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中国近代历史领域中的充分体现。 另外,再补充一点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些人物在不同的时期归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它们的思想时刻在变化着。如前面提到的容闳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早年帮助曾国藩办理洋务,以后被称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人,戊戌变法中加入维新行列, 1910 年又与孙中山合作,支援革命。再如陈独秀在自己的自传也又这样的一句话:我原是 “康党 “,(维新派)到辛亥革命时期是 “乱党 “(清政府称革命党为 “乱党 “),到五四以后是 “共党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其本人思想开放,能够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这些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在一 些个人身上浓缩的体现。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现象,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现实中的问题,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新生事物,这便是我们这个讲座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