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6834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射阳中学高三语文调研考试 命题人:戴启常 高霞 审核:唐建 考试时间: 2016 年 8 月 3 日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 -第 7 题,共 7 题),非选择题(第 8 题 -第 20题,共 13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 2 两题。 在影响人( )发展的因素中,真正

2、起( )作用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 )坚持行走,距离目标( )会越来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读什么和怎样读是两个根本的问题。 。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终身 绝对 只要 就 B 终生 决定 只有 才 C 终生 决定 只要 就 D 终身 绝对 只有 才 2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句子,没有语病且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 项是( 3 分) A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等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怎样读的本质,又是读什么的答案。 B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等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读

3、什么的答案,又是怎样读的本质。 C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和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读什么的答案,又是怎样读的本质。 D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和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怎样读的本质,又是读什么的答案。 3 对下面语段核心内容的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 莫言获奖以后,被迫应付的各种采访越来越多,应邀参加的各种“莫言研讨会”也越来越多。莫言说,写作是作家最主要的“生活主题”,写作最需要的是心静, 2015 年上半年可能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写一部作品。“我希望大家不要研究我了,去研究其他作家。”这表达了他的真切希望,希望让自己“静”下来

4、,不受别人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创作。的确如此,如果整日缠身于“喧闹”的杂务,登上诺奖高峰的莫言到最后可能什么也不是了。 A 别逼着莫言“躲”起来写作,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过多地干扰他,这样莫言不用“躲”也一定能写出好作品。 B 针对越来越多的“莫言研讨会”,莫言希望大家不要研究他而去研究其他作家,这充分表明莫言为人谦虚。 C 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要过多关注别人怎么说,受别人研究的干扰,否则,可能到最后什么都不是了。 D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登上了创作的高峰,但如果让获诺贝尔奖成为创作的“休止符”,对莫言来说,那绝对不是好事。 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5、 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B C D 5 汉民族古诗文中常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君子的象征。下列诗句 不在 四君子之列的一项是( 3 分) A 宁可枝 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B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C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D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游点苍山记 (明)杨 慎 自余为 僇 人,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

6、者,无不游已。及至楪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比 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 而 觉,如久卧而起作; 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 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自龙尾关窥天生桥,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 然 。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 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抵三塔寺。中溪有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流百

7、尺,其承流处有石如盘。盘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跳跃如马,声如雷鍧。石壁上有朱字诗, 为 液沫所涂,远不可辨。臆当时题刻,悬构千仞之上,非大力不能也。 壬 辰,登帝释寺,松萝苍翠,因止宿焉。夜中静默,聆丁东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瑟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聆天乐,故名其峰曰 “ 应乐 ” 。中溪曰: “ 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耶? ” 予曰: “ 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 ” 癸巳,北渡两涧,乃至无为寺。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 “ 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 中溪曰: “ 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

8、,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 ” 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 己亥,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峰尽在几席右。山 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技。予曰: “ 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 ” 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榜人催促,予二人 相 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 遵 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深有浅,皆渔家妇子居之。生事萧条,身无完衣, 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曰: 欠课为官家所系。 ” 其情可悲也。 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 (有删改)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

9、 分) ( 1) 自余为 僇 人( ) ( 2) 比 入龙尾关( ) ( 3) 遵 崖壁而南 ( ) 7. 下列 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梦 而 觉 抱明月 而 长终 B. 如排闼 然 然 则北通巫峡 C. 为 液沫所涂 然此可 为 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 予二人 相 向惆怅 相 与 枕藉乎舟中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3 分) ( 2) 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 4 分 ) ( 3) 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 ( 3 分) 9. 根据第一段,用三个四字短语概

10、括作者 “一望点苍,神爽飞越”的原因。 ( 3 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 1)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 4 分) (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 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将自己贬谪江州和琵琶女流落江头的悲惨遭遇联系在一起,酝酿出两句传颂千古的名句:“ , 。” (

11、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庄子逍遥游) (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 4) ,春有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 5)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 6) ,不思其反。(诗经氓) (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 15 题。 宁 古 塔 余秋雨 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 “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

12、,当时的宁古塔几乎 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 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 (“宁古”为“六”,“塔”为“个” ),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 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 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

13、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当官衔、身份、家产 一一 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 美女;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 。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我敢断言,在漫长

14、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 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 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

15、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 联。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 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

16、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 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 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

17、节 ) 12 “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 咒”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 ) 13 文中写顾贞观设法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有何作用? (4 分 ) 14 解释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 ) 15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 分 ) 六、 现代文阅读 (二 )(18 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 18 题。 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 王 海 波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但真正广泛流行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周代以来主要有史籀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

18、贤文幼学琼林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的生命较长,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史籀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再如唐代的蒙求,至明清时被龙文鞭影取代。这样的兴替,均不是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结果,完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新 的教育环境而主动选择的结果,这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 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

19、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的姓氏、诸物、五官三个部分,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职官、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时,这一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沿用长久,其 实就是对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类书式蒙学教材,更是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声律启蒙一类教材也蕴含有广博的自然、人文常识。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这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如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

20、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以律令和官员道德修养要求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 理想追求。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

21、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如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 及作赋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类似于铺陈之法,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因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 宋代科举考试文体也增加 了论。

22、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论述思路。( 6 分) 17 具体来说,蒙学教材的兴替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6 分) 18 文 中说“急就篇逐渐取代史籀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请结合 文本内容分析原因。( 6 分) 16. 【答案示例】 首先指出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 有两个显著特征; 接着分别介绍了这两个特征,并举例进行了分析; 最后指出蒙学教材兴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23、者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而主动选择的结果。 (每点 2 分 ) 17. 【答案示例】 蒙学教材在词汇学习阶段要初步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的编写理念的影响;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的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的影响。 (每点 2 分 ) 18. 【答案示例】汉代,大量识字及作赋成为读书人人仕的必备技能,而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类似于铺陈之法,符合了这一要求,所以开始流行; (3 分 )唐代,进士科的主要考 试文体是律诗、律赋,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开始衰落。 (3 分 ) 七、 作文 (70 分 )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关键词:准备、时间、机会、能力、把握、觉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